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张玉萍 《魅力中国》2010,(1X):166-166
语感能力就是人们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应把它放在重要地位,它对学生学好语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江中礁 《魅力中国》2013,(17):144-144
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顿悟、心理体验。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因此,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李青梅 《魅力中国》2011,(9):175-175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领悟能力。结合教学实践,对语感培养的一些途径、方法进行探讨,从而改变目前应试教育中学生高分低能的状况,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4.
陈先明 《魅力中国》2010,(33):322-322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昌叔湘也曾说过“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语感能力在整个语文能力中也显得尤其重要,成为了语言能力的核心。那么何为语感呢?简单的说是语文学科所要培养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即语文能力,其高度综合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地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趣的理解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读得透彻,写得畅达。  相似文献   

5.
杨萍 《魅力中国》2010,(7X):343-343
语文教学要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语感是语言文字刺激源作用于人的视听感官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的深层意义。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  相似文献   

6.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领悟能力。有效地培养和发展语感,应积累生活,领悟语感,训练学生朗读背诵积淀语感,指导学生课堂练习,把握语感,增强学生课外活动,锻炼语感。从而改变目前应试教育中学生高分低能的状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达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7.
杨筱甫 《魅力中国》2013,(5):127-127
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重要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认为加强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个方面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卢剑 《魅力中国》2011,(9):196-196
本文阐述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语感的重要性,以及什么是语感,和如何训练中学生的语感。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训练,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一、掺掘教学内容,领悟语感。1.在词句中深化语感。2在对话教学中提高语感。二、创设情境,陶冶语感。三、丰富课外活动,发展语感。  相似文献   

9.
陈晓花 《魅力中国》2012,(32):136-136
英语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使用英语教英语,培养语感;加强英语阅读,体会语感;背诵英语课文,深化语感;精泛结合,培养语感以及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用合适的语言环境和氛围培养语感等。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主题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清晰、深刻、敏捷的语感品质.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训练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的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反复诵读,读中感悟;创设情境,再现形象;联系生活,领会情趣;适当渲染,营造氛围;勤于练笔,写中感悟,都是培养学生语感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袁晓红 《魅力中国》2013,(17):231-231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在2010年暑期教体局组织的培训中,尹建莉老师做了《阅读改变命运》的报告。她认为阅读教学就是老师引导学生重走自己阅读、解读、体验教材的过程。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教研经历,下面把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与探索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对学生跟踪反馈,以及对语文教学理论的反思,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培养学生语感能力进行一些粗浅的探究,认为培养语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去熏陶、感染、激发学生,让学生逐步领略语言文字的真正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祖国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相似文献   

13.
蒋海燕 《魅力中国》2010,(10):182-182
在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设计课堂小练笔,来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深入理解文本,为文章情感的体验推波助澜。课堂小练笔是促进读写结合的有效措施。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一般篇幅短小,形式多样,训练点广。笔者从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列举了以下几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14.
张明昌 《魅力中国》2009,(29):34-34
语文教学法中的朗读,即是用清晰响亮的普通话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活动,它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因素。著名语文教学家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驾驭文字。《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朗读就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好方法和途径。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失去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5.
刘夏 《魅力中国》2010,(8X):60-60
<正>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文的训练,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是人们以言语直觉的感知和领悟,是对言语的一种敏感,一篇课文作者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确实如此,在把语文课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的同时,不能忽视语  相似文献   

16.
于锋军 《魅力中国》2012,(29):161-161
一、培养语感,打好“双基”语文的核心是语言,语言的核心则是语感。何谓语感?即“对于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 它是个综合概念,离不开对语音、文字、词汇、句子等语文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因此,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条件。但知识毕竟是对事物的一种理性认识,而语感乃是一种能力,一种技能,是包含着理性的感性实践。要使语文知识升华为语感,  相似文献   

17.
孙秀茹 《魅力中国》2011,(9):102-102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属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语感的获得具有一定魅力。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语感是英语学习者对英语的一种直觉,它对中学生能否学好英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三个方面对高中生英语语感的培养进行了阐述:一、在教学内容中挖掘语感;二、在朗读背诵中积累语感;三、在情境训练中强化语感。  相似文献   

19.
胡星燕 《魅力中国》2011,(9):184-185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最重要的语言文字训练内容。低年级学生经验少,语感差,本文阐述了实现“正确、流利”的基本目标、范读领读、多形式感悟练读及多角度评价对实现“有感情朗读”的作用,有效地帮助低年级学生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刘丽 《魅力中国》2009,(2):46-47
依据新课标中“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及近年中考阅读题的命题特点和解题原则中对语言能力的要求,我试图对语感及其训练的方法进行简要的论述:首先对语感进行定义并解释其重要性,其次对语感的隐含义作出概括,最后对我教学中关于语感的训练方法总结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