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彩霞 《魅力中国》2011,(14):203-203
培养学习兴趣是个老话题,在走进新课程的今天,仍然是需要不断探索的新课程.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语文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尝试.他们有的从兴趣自身的特点出发寻求兴趣的激发点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的从大的语文学习范围出发,  相似文献   

2.
中专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普遍存在知识浅底子薄、缺少学习热情;对学习缺乏兴趣,信心不足;活泼贪玩,纪律散漫;畏难厌学情绪较严重的状况。如何激发趣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比较起来,更加注重知识性和生动性。因此,中专语文教学更注重一个“活”字。本文通过强调明确语文课目的,让教学目标活起来;教学方法多样,让课堂教学内容活起来;评价多样使学生内心“活”起来,从而使激活中专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贾献领 《魅力中国》2010,(15):57-57
学生的“情绪生活’’在学习中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创设乐学氛围;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乐学;并巧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4.
职业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学任务越来越重,而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厌学情绪十分严重。通过认真分析当前学生的现状,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做了一些调整,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习的乐趣.那么什么是学习的兴趣呢?所谓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究知识和技能,并带有个人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性倾向.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就简单的谈谈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吴明珠 《魅力中国》2011,(1):277-277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本身是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究、感悟的过程。因而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董理 《魅力中国》2010,(31):425-425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然而初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课堂+课外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表现出厌学的情绪。  相似文献   

8.
传统意义的中职语文学习评价存在着众多的弊端:一是评价的目的过于强调甄别,不注重改进和促进;二是评价的内容侧重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比较片面;三是评价的过程缺少对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发展变化的评价,只重结果;四是评价的方式主要滞留于对学生学习书面语言方面的笔试,比较单一;五是评价的主体为教师独断,扼制了学生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六是评价的原则批评性居多,因在心理上早已把一些中职学生打入冷宫。在这种语文学习评价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位置,无疑会挫伤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的积极性和热情,一旦丧失学习的自信心,这些学生对这种评价往往就会采取应付、逃避甚至对抗的消极态度,这种评价使中职学生无从乐学,语文素养也就难以提升,因而这种评价无疑亟待变革。笔者以为当前中职语文学习评价的取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以之规避中职语文学习评价的不当给学生带来不应有的学习痛苦。  相似文献   

9.
刘蕾 《魅力中国》2013,(26):197-198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学生只有具备牢固的语文基础才能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基础。本文将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分析探讨。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语文老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枯燥烦琐的知识记忆上,这与语文教学的初衷是相悖的,造成学生普遍厌恶语文学习。本文将就此提出几点建议,希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情感,创设情境,巧妙激疑,在学生情绪亢奋中传授知识,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情感,创设情境,巧妙激疑,在学生情绪亢奋中传授知识,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辉 《魅力中国》2014,(5):240-240
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也就是提高综合文学素养,所以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就是学好语文了。而在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教学实际与学生自身特点对教学设计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总结,让学生纷纷参与语文学习,提高其文学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吴明珠 《魅力中国》2011,(6):176-176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4.
王艺涵 《魅力中国》2010,(34):308-308
本文通过对钢琴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情绪状态认定,阐述了理性情绪与非理性情绪对钢琴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了学习情绪救助的观点。通过了解学生隋绪状态、调节课堂上学生的情绪、激励学生实现目标、协调与学生的关系等等以期解决钢琴教学中情绪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任雪 《魅力中国》2010,(10):193-193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年级的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比较消极和被动。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利明 《魅力中国》2014,(26):161-161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本文从中职语文模块课程学习评价角度出发,先分析了实施中职语文模块课程学习评价的必要性,然后探讨了中职语文模块课程学习评价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窦德勇 《魅力中国》2010,(7):142-14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作为奋斗在教学第一战线上的语文老师应该如何为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创设条件昵?下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和尝试,请教育同仁者指正。  相似文献   

18.
丁克成 《魅力中国》2010,(14):217-217
学生的情绪障碍是体育学习的阻力。它削弱学生学习体育的效果。但是可以克服和排除情绪障碍。各个学生产生情绪障碍的程度与时间长短存在着差别。其共同特点是:信心降低、兴趣削弱。体育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排除学生上体育课的情绪障碍,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郑灿菊 《魅力中国》2014,(8):128-128
自主学习是一种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独立自主的完成教学过程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勤于动手,勤于动脑,完全摆脱依赖性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实现自我,体现自我的价值。这种学习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体验性的学习过程,把传统教学教程中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讲解、乏味的条文的背诵等淡化,而使学生的个性和灵感通过“自我”的发挥,充分的展现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实施将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他们封存的记忆,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放飞他们囚禁的情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性和自我得到充分的展现,不能不说是一种快乐的事情,这种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会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20.
冯艳玲 《魅力中国》2013,(11):248-248
由于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转变,老师的教法不断创新,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局面。但热闹背后,欠缺语文品味:老师只注意课件的大量运用,没有注意它的实效性,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思考、探究的实践时间;只注意问题的结论,没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老师讲的多,学生读、悟的少。其实,不管课堂怎么改革,“语文味”永远不能改。“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凸现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上出语文昧浓郁的语文课,让学生领略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