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互助论》是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的代表作,20世纪初传入中国.由于“一战”的结果使人们对“物竞天择”的争存观念产生质疑,所以,五四时期《互助论》在中国传播尤为迅速,各地兴起了很多宣传互助主义的社团,抨击了当时的强权政治,促进了国人思想的解放,使互助成为一种新的进化观念.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五四运动时期前后中国社会特殊的历史环境决定了这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具自身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率先喊出了民主与科学,吹响了启蒙的号角,不仅以伦理的觉悟启蒙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而且以阶级的觉悟促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五四时期启蒙与救亡并行的大背景下,陈独秀的启蒙思想经历了一个从伦理觉悟到阶级觉悟的转变过程。研究陈独秀的启蒙思想,不仅可以总结近现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经验教训,而且对于推动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华 《魅力中国》2010,(11):13-13
五四时期,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胡适起的作用,是通过他针对整个思想界在研究、宣传“主义”上的误区所提出的科学解决路径为李大钊等人所认同实践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领袖人物,先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姿态,领导了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伟大的新文化运动,又在五四运动中,将其发展到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如何评价陈独秀五四时期的历史贡献,是正确评价陈独秀一生功过的前提条件,本文就此谈两个方面的问题。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后,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等孔复古的反动逆流、在这种情况下,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这成为他在五四时期革命活动的重要的闪…  相似文献   

6.
柳依 《民营视界》2009,(6):47-49,7
最近一段时期内,国学大热。这种热潮从学术界一直延伸到社会各界,几乎每个领域都在呼唤着这种精神传统的回归。企业界也不例外。国学涉及的范围很大,主要是以儒家为主体,兼括诸子百家思想,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儒家思想在五四时期遭遇过一次断裂,当时西学东渐的风气日盛.  相似文献   

7.
刘澍 《魅力中国》2013,(11):80-80
启蒙与救亡是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文化人格建构的重要驱动力。它带来了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引导他们走向了争取新的人生价值与人格独立的道路。救亡意识在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转型过程中既起到了推进的作用.又成为建构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独特性的重要因素。启蒙与救亡的双向运动,共同培育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8.
鞠萍 《魅力中国》2014,(4):110-110
于五四时期诞生的真正意义上的乡土文学经历了第一个十年的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为主流的创作后至30年代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以左翼作家端木蕻良的《鴜鹭湖的忧郁》为例分析以“从‘文化批判’到‘阶级意识'”为核心的30年代左翼乡土文学与五四乡土文学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揭开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序幕,而先进知识分子成为传播的先进群体,他们"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五四运动前后先进知识分子思想变化动向分析,揭示"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角色及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李贞  徐文 《新西部(上)》2013,(Z2):111-112
文章首先论述了晚清时期,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创刊时期中国的政治与学术观点宣传传播背景。其次,阐释了《民报》把由西方传来的各种政治理论作为批判的武器,向保皇派和清廷开战,为辛亥革命作了舆论准备。第三,《民报》重点传播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政治理论,这是革命党人鼓吹革命、实行民主立宪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民报》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和宣传对民国时代的宪法和政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部异彩纷呈的思想史才是生动的思想史,笼罩在当时的主流思潮下,"学衡派"以其独特的思想内涵表达了另一种现代社会和现代思想构建理路,在当时直至今天都是有意义的。本文拟从文化引进态度、文化进化论、儒学观等方面回顾"学衡派"对五四新文化时期主流思潮的回应。  相似文献   

12.
王一祎 《魅力中国》2013,(22):119-119
美国作家德莱塞和中国作家张爱玲分别在他们的代表作《嘉莉妹妹》和《沉香屑一第一炉香》中,向我们讲述了两位女主人公的人生轨迹和从中折射出的女性自我意识。嘉莉是美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一个社会底层妇女的代表,她对爱情、事业和生活的态度和为此做出的行动是女性自我意识的突出表现。中国自五四青年学生运动以后,西方女权运动对中国女性的思想和意识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张爱玲在《沉香屑一第一炉香》中塑造了葛薇龙这样一个从知识女性沦落为交际花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她悲剧的婚姻和生活来向我们展现出中国特殊历史环境中特有的女性意识。本文将通过《嘉莉妹妹》和《沉香屑一第一炉香》的两位女主人公的对比来探讨东西方女性意识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读书》杂志1985年第一期上发表了舒芜一文,文章认为,周作人的功过是非应该研究。作者提出了以下四点理由:一、远在清末,在日本,周作人就作为鲁迅的弟弟和仅有的战友,兄弟俩共同发起新文学运动,筹办《新生》杂志。“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因他第一个系统地介  相似文献   

14.
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精神实质的五四精神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把“五四精神”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五四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培养教育当代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但是对“五四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奈氏幸福     
约翰·奈斯比特出了新书《定见》,回满20多年,奈氏当年的《大趋势》全球共销售了900多万册,高居《纽约时报》排行榜达两年之久,和当时引进中国的《第三次浪潮》一起极大地冲击了当时人们的心灵, 不知有多少年青学子为书中描写的未来激动不已,长夜漫漫,无心睡眠。  相似文献   

16.
奥斯丁的作品《傲慢与偏见》创作于英国摄政时期,当时的英国正由资本主义初期向资本主义工业化过渡。特定的历史时期决定了那个时期的人们特别看重金钱,影响波及婚姻观念。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各种婚姻关系的分析,证实金钱体现资产阶级的婚姻价值取向,以期读者对资产阶级婚姻观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正>香远益清香是何时在中国出现的?从考古出土文物追溯历史会发现,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如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原始的陶熏炉,这证明当时的先民已经有用香的习惯了。当时香料主要使用的是蒿、泽兰、蕙草等草本类植物。春秋战国时期,这些草本类植物除了用于祭祀之外,更多地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诗经》、《楚辞》当中都能找到人们佩戴  相似文献   

18.
陈佳宁 《魅力中国》2011,(11):285-285
《汉熙载夜宴图》描摹了南唐时期官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重点对美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社会阶级分工的社会现象的反映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已经半个世纪了。“假如说‘五四’是近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次文学革命,那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及其所引起的在文学事业上的变革,可以说是继五四之后的第二次更伟大、更深刻的文学革命”(周扬:《坚持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讲话》阐明的一系列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对我们有着深刻而持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新健 《新财经》2001,(7):58-60
我国《证券法》是1998年12月29日通过、1999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至今已整整两年了。在正式实施当日,上证综指以1678.83点全日最高点开盘,收于1560.78点,全日下跌超过7%;深圳成指以4669.77点开盘,收盘4409.47点,全日下跌5.6%,这为当时已有些过热的股市进行了有效降温,一些著名的庄股纷纷以跌停报收。人们不禁欢呼,庄家肆虐的时代行将终结,我国证券市场自此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然而,在《证券法》实施两周年之际,当我们回头仔细审视她这两年的实施情况,会发现当时的欢呼未免有些天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