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众多学者关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问题,相关研究日益深入,从区域性的角度来研究该问题成为当前国际上开展LUCC研究的一个新趋势。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两种方法,以呈贡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小尺度范围的研究。基于陆地卫星影像数据提取的分辨率为30 m的呈贡区2003年、2010年和2017年三期TM影像数据,用ENVI遥感图像处理平台进行监督分类,得到监督分类栅格图,进而用Arcgis进行空间分析,研究呈贡区2003-2010年和2010-2017年各时序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对驱动力机制进行分时序的分析对比。研究表明,2003-2010年呈贡区的土地利用均衡性和多样性呈逐步增加的趋势,而2010-2017年呈下降的趋势,表明呈贡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不均衡。2003-2017年,呈贡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和林草地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减少。促成该类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社会经济和政策等,但主成分分析表明,主要原因是城市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类型对一个地区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对土地类型的了解有助于更加准确把握发展的动向。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湖县的一部分作为研究区,选取GF-2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中的马氏距离法、最大似然法、最小距离法、随机森林法、光谱信息散度法五种分类方法,对博湖县的地物进行分类与识别,通过混淆矩阵法计算总体分类精度,利用Kappa系数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法在五种分类中呈现出最好的结果,分类效果最好,其次是最大似然法。这说明随机森林法能够更好地发挥GF-2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分类中的实际应用潜力,且有效提高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别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0年、2010年两期遥感影像,解译得到2000年与2010年多伦县土地利用图;在ARCGIS支持下将土地利用图进行空间叠置分析,揭示了近十年多伦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运用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应用信息熵与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功效函数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将土地利用图与生态安全评价图做叠置分析,得到了生态安全格局与土地利用格局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的多光谱数据,利用目视判读和矢量数据编辑的方法,分别对宜宾市3个时相(1990,2001,2013年)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操作处理,提取各时相下的宜宾市翠屏区建成区范围,得到建成区土地利用扩张图(1990—2013);基于宜宾市辖区范围内的DEM数据,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制得宜宾市地形坡度图,再结合相关时期的城市发展规划,分析得出,周边地形、交通状况和城市发展规划对宜宾城市扩张的影响比较大;从宜宾建成区土地利用扩张图可知,各时期的城市建设与对应时期的城市发展规划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介绍了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模型的基础上,以晋东南经济区2000年和2010年的TM影像遥感解译结果为基础,利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指数模型对其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结合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涨势图和减势图两种空间表达方式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分布、流转方向以及相关细节进行描述。得出的结论是:研究区耕地面积的减少...  相似文献   

6.
闫拥军 《首都经济》2011,(10):88-9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可利用的建设用地日益匮乏。而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十分迫切。目前,土地法律制度及国家相关政策,均对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设定了严格的条件、程序和责任。因而,无论是通过拓展城市规模增加建设用地,还是改变土地类型增加建设用地,在操作层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利用城市原有的建设用地,不失为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由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常常使用遥感影像对城市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已经成为当前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进行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手段。文章以砀山县为例,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使用1994年和2014年砀山县的两期TM影像进行土地利用人机交互解译,获取高精度的两期土地利用图,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空间分析,管理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和成图输出等功能,可得出砀山县近1994年到2014年的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模拟研究能够通过城市扩展以及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较为科学地预测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律,给予决策者科学技术支持。文章利用CA-MARKOV模型通过马尔科夫链分析与元胞自动机分析综合建模,利用多期TM遥感影像进行模型参数调整,通过2010年的TM影响及道路影响因子,预测2015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准确率达到80%以上。可为以后进行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媒介市场不断扩展下,电视这种传统的数字媒介能满足人们何种需求?收视情况又有什么内在特点与规律呢?通过对12个月2010年CSM测量仪城市节目收视排行TOP10数据的统计分析,并以目前被公认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为研究对象,对一线城市的电视节目收视情况作了相关的剖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10.
黄丹  徐邓耀 《重庆与世界》2011,28(1):76-78,85
目前,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人口增长与土地城市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认识和协调人口增长与土地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选取了1993年到2008年南充市的相关数据,运用SPSS技术通过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对人口增长、土地利用及城市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人口增长使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压力加大,也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还能引起土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从而间接的影响土地城市化,以期为城市合理开发与土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单一方法和单一数据源的遥感图像复杂信息挖掘的精度和可靠性不高。而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方法为高分辨率遥感地物信息挖掘提供了新的手段。着眼于城市化的精准监测和精细管理需求,本文选取西安市空港新城作为研究区,建立适合中国城市的高分遥感土地利用数据集。通过微调最先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从遥感图像中提取有价值的颜色和纹理特征,得到高精度的地物分类结果;利用多源数据对模型分类精度进行交叉验证,在此基础上基于空间分析识别复杂目标;引入共享单车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建模,挖掘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将3S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土地利用制图与分析中,为城市地理学精细化和定量化研究做出有价值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机制对于理解其变化特征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西安市2001、201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动态变化和程度变化三方面进行变化分析;利用SPSS 19.0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社会经济主要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6年西安市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耕地、草地面积的下降,其中耕地和草地分别下降了16.96%和70.25%。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长15.12%和61.80%。2001~2016年西安市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升,西安市经济的发展与工业、房地产业、居民收入等息息相关,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力分别是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城市化。西安市应继续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保障重大战略用地的基础上,增加城市绿地、林地等具有较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的数量,推进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经历了萌芽—初步形成—完善细化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中国城策手段也开始专业化.但是,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目前仍处于探索完善阶段.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变迁既受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等客观因素影响,也受政策相关主体目标和需求的变化等主观因素影响,政策主体逐步多元化,政策条款逐渐精细化,以民众为主导、...  相似文献   

14.
滩涂的匡围与开发对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和生态过程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以慈溪市滩涂围垦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年、2000年、2010年3期遥感数据,提取不同时期土地利用信息,分析慈溪市开展滩涂围垦和建设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第一,从1990年到2010年,慈溪市滩涂围垦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在由于滩涂淤涨,20年间海域面积共转化385km2,82.71%转化为滩涂生态系统。第二,1990年到2010年间,慈溪地区滩涂围垦开发,原有滩涂共有77.54%发生转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幅度最大为17.91%,其次为养殖面积的增加。第三,从1990年到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总体看,20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不一致,其间接的生态服务功能由32.18亿元上升到52.61亿元,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西安市长安区为研究区域,运用CLUE-S模型,结合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长安区2010年为基期对2015年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模拟,得到了较好的模拟结果。在此基础上模拟了长安区在2025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可为决策部门在土地利用规划和制定相关政策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不断扩张,我国一些城市普遍面临着土地开发成本上升、建设用地供给有限与城市空间需求失配、增量土地开发放缓和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如何对城市存量土地进行再开发利用,支撑城市功能优化和转型升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点关注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存量土地利用相关概念,通过分析具体的开发案例,与实际理论相结合,探讨了存量土地再开发利用的特点和开发思路,分析总结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完善相关数据资料、深化收益分配改革、扩大公众参与平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延安新区为研究区域,以2010年和2016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基于分形理论,从数量和空间上,对延安新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两个时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值,分析六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规律,为新区土地利用提供一定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对土地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提供技术性支持。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影像分类方法不断涌现,不同的分类方法会有精度不一的问题,对其在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西安市未央区为研究区域,依据landsat8 OLI影像,采用最小距离分类法、马氏距离分类法、支持向量机分类法、神经网络分类法和最大似然分类法,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并对其分类结果进行精度比较。结果表明:总体上看,最大似然分类法的Kappa系数和整体分类精度均高于其他分类方法,其次为神经网络分类法、支持向量机分类法、马氏距离分类法、最小距离分类法。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来看,相较于其他分类方法,最大似然法仍表现出理想的分类效果。本研究可以对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为今后的土地利用工作提供决策性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黄河流域2011—2018年59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并借助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各地区间差异明显,黄河上游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最高,中游次之,下游最低;从空间特征上看,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上呈现高(低)集聚态势,黄河“几”字内部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较高;从影响因素上看,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之间存在先降后升的U形曲线关系,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土地市场化和科技水平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则有显著抑制作用。各影响因素对黄河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地区的影响存在差异。最后提出黄河流域应该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各地方政府应引进人才,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土地利用技术的改善,从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上海地区14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999-2012年间,上海人均生态足迹以2010年为转折点呈现倒U形发展态势,人均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并逐渐趋向平稳,人均生态赤字处于稳定水平但依然很高。以生态足迹模型计算结果为基础数据,采用ARIMA模型对14年间上海人均总生态足迹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演变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并预测了未来5年内的变化趋势。预测结果表明,城市发展的快速转型使得上海地区生态状况逐渐好转。在预测基础上,将上海与部分省份的情况对比并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上海地区建设生态文明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