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于2010年4月率先提出“暂定同一购房家庭只能在本市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的规定,成为全国首部“限购令”,引发不少城市跟进,同时引发社会对“限购令”的关注和争论。2011年1月国务院出台“新国八条”对住房限购予以肯定,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尽快出台限购措施。但这并没有为争论画上句号,人们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政府该不该限购以及限购政策效果上。本文围绕限购政策及其未来走向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2.
万平 《环球财经》2010,(12):103-103
“限购令”“房产税”“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火爆的楼市却并未如预期般掉转急下,而是进入深度博弈阶段。  相似文献   

3.
朱大鸣 《西部论丛》2010,(12):24-25
风暴“限购令” 房地产调控进入所谓的“金九银十”之后,管理层出台了“9.29”新政,地方政府强化了第一轮调控的内容,其中最惹人注目的要数“限购令”。  相似文献   

4.
今年政府汽车采购遭遇突发事件——5月12日四川大地震后,公务车采购被紧急“叫停”。公务车限购令的出台,在汽车界“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人开始揣测这一政策会不会给车市带来难以预测的“蝴蝶效应”。但通过调查发现,车企、经销商和专家,部把公务车限购令看成是影响未来车市走向的因素之一,但并不会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梁宇广 《广西经济》2010,(11):58-58
国庆过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楼市新政悉数亮相,限购令、房地产税、土地供应等成为关键词;北京周边的一些城市更是纷纷出台“限外”政策,剑指北京的购房族,厦门采取临时性限购等五大举措调控楼市……国家的政策在地方得到“硬执行”,这使人们对楼市调控增加了信心。  相似文献   

6.
《环球财经》2010,(11):18-18
继2010年4月15日“国十条”颁布后,北京首先出台“限购令”。  相似文献   

7.
张曙光 《东北之窗》2010,(22):10-13
9月29日,在距离“十一五”收官尚不足百天的这个时间节点,国家发布了楼市二次调控政策。随后,深圳、厦门、广州、南京、天津等城市纷纷出台“限购令”。上海市的楼市调控细则也于10月7日晚出台.此份细则称即日起每家只能新购一套商品房,并提出将积极做好房产税改革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这意味着,“限购”一出,房产税也即将登上舞台。  相似文献   

8.
王天 《中国经贸》2012,(6):26-26
在国际经济危机之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逐渐活跃,房产的价格也随之不断升高,并且增长速度超出了普通百姓的接受能力,特别是我国一些一线城市,例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房价的增长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百姓的购房能力,所以我国紧急出台了限购令。限购令的出台对于我国房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限购令的出现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针对房地产限购令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了限购令。  相似文献   

9.
限购的疑问     
高云龙 《东北之窗》2010,(22):18-19
为响应国家各部委调控楼市政策.各主要城市相继出台各自的限购令细则.其目的之一是重拳打击炒房者.其内容也是大同小并。然而本刊记者随即调查发现,一些人对限购令细则本身仍有各种疑问.认为该细则本身就有许多漏洞.此外还担心政策实施,定会伤及部分无辜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去年,“新国十条”出台之后,北京率先祭出“限购令”。如今,执行限购有力的一线城市成交量开始放缓,房价亦出现松动迹象。没有实行限购令的二三线城市,却呈现出了房价飞升之势,一些城市甚至提出了向一线城市房价看齐的口号。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信息》2014,(17):34-35
这一轮楼市限购令解除,也许改变了楼市预期,却没有改变土地财政的“痼疾”。随着我国南方多地相继取消或局部调整限购政策,位于我国最北的省会城市哈尔滨自8月16日起全面取消限购。  相似文献   

12.
限购令的背景及影响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去年起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但是部分城市的房价并未出现实质改变,甚至有上涨趋势.本文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我国房价不断上涨的原因及当前"限购令"的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出台房地产新政后,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央房地产新政的细则,其中最受争议的一条就是"限购令",它作为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之一,旨在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房价虚高的问题,还需要有相关的法律制度相配套,以长效机制衔接短期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报道》2010,(11):96-97
10月19日,大连楼市限购令的出台使我国采取限购措施的城市数量升至14个。此前,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13个大城市出台了限购令。这是今年9月29日"国五条"提出限购之后,各地随后出台的楼市调控地方性细则。其中,深圳、南京直接对第三套房"限购",被称为"严厉版"限购令,而上海、杭州等城市对原有住房既往不咎,每居民家庭仍可再购一套新房,被称为"温柔版"限购令。政策出台后,深圳、南京楼市成交量锐减,退房潮涌动,投资者几乎销声匿迹,而上海、杭州等地仍波澜不惊,房价继续走高。限购令对楼市的调控是否有效?很多人认为这仅仅是临时性的措施,在供给没有有效增加的情况下,需求只能暂时被压制,最终会爆发并导致房价报复性上涨;也有人认为,如果长期执行限购政策,成交量长期低迷,开发商回笼资金受阻,就只能以缩减投资的方式应对调控,供应无法增加,依然无法满足被压制的需求。只有在限购的同时辅以配套的举措,如切实加大供应,进行长期的制度变革,才能取得成效,否则只能成为市场的巨大隐患。  相似文献   

15.
潘亮 《环球财经》2011,(3):94-98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公布八条最新楼市调控政策,这是继2010年4月份“新国十条”和9月底的“国五条”之后的第三轮调控。鉴于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一些地方高价地再度出现,部分未实施限购的区域中心城市住房成交出现量价齐升的势头,本次调控最具实际“杀伤力”的莫过于出台了范围明确的限购令。有评论将此轮调控的严厉程度比喻成在屡调屡涨下的“破釜沉舟”。  相似文献   

16.
顾瞳疃 《魅力中国》2011,(4):308-309
“限购令”是政府为应对投机炒房造成的高房价难题,以保障民生为宗旨,以抑制需求为手段,以行政命令方式出现的一种政府社会性规制手段。但由于其采取了不当的规制手段,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沦落为一种应景的无效规制。必须做好承接限购令的制度改革准备,以长效机制衔接短期政策,使“限购令”真正发挥其过渡作用。从规制的角度对“限购令”进行分析和评述,对实现政府对市场规制之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市场渐变已行至临界点,离水落石出已越来越近。“国八条”后,楼市调控并没有消停,随着“限贷令”、“限购令”、“加息”、“房产税”……房地产宏观调控领域的“关键词”不断为购房者所熟悉,最近,国家发改委申令“一房一价”,使得不少住宅投资者望而却步,房市的观望氛围变浓。而经过近半年时间的政策累积效应,尤其是“限购令”的深入,有些分析人士认为,经历过诸多政策的冲刷,楼市中的投资者、改善型购房需求大多被冲出了购房者的队伍,楼市将进入史上买家构成最单一的“刚需市场时代”。  相似文献   

18.
程旭 《东北之窗》2010,(22):14-15
在9月29日国家发布楼市二次调控的政策紧逼下,“限购令”大有席卷全国之势。从北京到上海,再到福州、深圳、厦门,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0余个城市都颁布了“限购令”.急于给当前高烧不退的楼市降温。  相似文献   

19.
《新财经》2011,(3):52-53
眼下,从高层领导到普通百姓,讨论最热的话题应该就是房地产。今年1月26日,政府出台了"史上最严"房地产调控政策,各省市也陆续出台了以"限购令"为主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细则。1月28日,上海和重庆正式开始试点征收房产税。近日,国务院又主持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已经多年,结果是房价越调越高,2011年初不得不出台针对外来人口的限购令。但从国际比较和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的起飞阶段,外来移居人口恰恰代表了城市化的主流和方向,我们不可能长期逆历史潮流而动。实际上,国家有关部门也知道限购令不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