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文难,作文难,作文课上难开颜。”这句曾流传在众多学生中的顺口溜,引起了众多语文教师的苦苦思索。不少学生害怕作文,写作慢,写得差。为了解决这个作文课业负担困扰学生的难题,多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从培养学生能力着眼,从发展学生思维入手,力求作文课生动、活泼、新颖,让作文再现生机。  相似文献   

2.
陈延领 《魅力中国》2010,(25):245-245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平常进行的作文课教学中,我深切的体会到,学生作文,指导方法得当,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方法得当了,缺少积累,又往往是“无米下炊”,所以我在指导作文教学时,采取让学生平常积累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指导学生收集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杨少晨 《魅力中国》2013,(10):254-254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也有好几个年头了,在具体教学中,我深切体会到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非常困难的一块内容。由于中考作文分值比例高,难度大,所以成为很多老师、家长、学生心中的一块心病。有一些老师作文课安排很少,有一些教师想上却不清楚从何处着手,而学生更是很茫然,有些同学甚至到了“谈文色变”的地步,老感觉写不出,也无话可说。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而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归结了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松霞 《魅力中国》2010,(22):212-212
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而中学阶段最能体现学生创新活动的教学就是作文教学。写作是充满创新性的心智活动,属于精神产品。因此,写文章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好的训练方式,将创新思维引入作文教学可以大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5.
余花粉 《魅力中国》2013,(26):248-248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搞好作文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我教三年级已经五年了,发现三年级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对作文有厌倦甚至恐惧心理,写出来的作文也多是一句一个“了”,就像在记流水账,内容不具体,语句还不通顺,经过实践总结,我找出了应对以上问题的有效对策。在作文教学中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董晓庆 《魅力中国》2013,(19):230-230
在某种意义上讲整个作文教学的归结点和终极要求是创新。因为看问题深刻也好,表现生动形象也好,文采飞扬也好,从本质上看,都是一种“新”,这种“新”就是“创新”。就作文教学丽论,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老师们花费了不少的精力,虽然如此,仍有大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一听说上作文课,都发出“矣!嘻!又写嘞!哎!”,之声,视作文为负担。不知道如何下笔的大有人在。作文究竟怎么回事?作文教学应该干些什么?这些根本问题还在摸索之中。  相似文献   

7.
钟世琴 《魅力中国》2013,(5):258-258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到底作文课要怎么上?也一直困扰着我们。尤其是从必修三开始,要求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写作。这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题。毕竟记叙文的写作已经很多年了,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接触的也都是记叙文或者是抒情性散文,这类文章他们很拿手,也能写的很好,往往都会有精品出现。可是议论文的写作却是问题多多。  相似文献   

8.
樊庆叶 《魅力中国》2009,(2):144-145
现如今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长期处于低质低效的被动局面。教师们畏教,学生们怕写,一到作文课就感到头痛,不知如何下手,觉得无话可说。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阅读量小,知识面狭窄,大脑中没有足够的信息储量,写作文时当然感到无材料可写了;其次,就是平时不注重观察、词汇贫乏、表达能力差,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有条理地说出来;最后,平时练笔少,文笔生疏。现在根据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来谈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9.
李云英 《魅力中国》2009,(17):84-84
写作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多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作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作文课上,我们常常见到  相似文献   

10.
李云峰 《魅力中国》2014,(6):153-15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精华浓缩,必不可少。但一提起作文课。不仅学生们深感烦恼,就是老师也不禁皱眉。而让我们广大教师头痛的原因大多是学生言之无物、无序、无法,老师对此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似乎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无从下手。本文主要从语言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两方面来谈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熊晓燕  雷勇 《中国西部》2012,(27):86-89
进入三年级,孩子们开始接触作文,也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现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体悟提出来,请大家指正。让弦碍噶色会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量的积累才能诱导孩子的语言进入自由化,达到质的飞跃。我们三年级的孩子在二年级已养成了自觉阅读的习惯,但在语言的积累上还有待提升:一是孩子们没有将学习的语言自觉运用到作文的习惯;二是孩子们的阅读还停留在粗糙的面上,没有达到精细化。因此,我在平常的语文教学及课外阅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比如,我们在完成有关“情”的成语——情不自禁、情深似海、情投意合、情同手足、情理难容——的理解之后,我马上鼓励孩子说:“谁能用这几个成语说一段话?”我话音刚落,平常思维活跃的张桐菲马上举手说:“老师,我来试一试。”  相似文献   

12.
苏登科 《魅力中国》2014,(14):225-225
随着高考的改革。传统的作文课教学策略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而高中作文课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和重头戏。所以,面对如此新课改。高中作文教学又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呢?本文就从教学的几个环节、课例以及教学成果等方面做了浅显的分析和探讨,旨在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大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吕晓伟 《魅力中国》2014,(12):130-130
好的作文课,不光教会学生怎样说话、写话、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事、做人。作文实践告诉我们,作文指导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情趣,开拓学生的写作思维,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写作的乐趣,越写越爱写,越写越高尚,写出世界,写出未来。  相似文献   

14.
张荣生 《开放潮》2008,(4):60-6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准确把握教材,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技能的掌握。  相似文献   

15.
唐燕 《魅力中国》2014,(14):159-159
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很多语文任课教师在作文课上都显得力不从。这主要是因为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可实施性比较强的作文教学方法,今天,我就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来谈一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该如何做。  相似文献   

16.
李鹏伟 《魅力中国》2014,(24):184-184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知识抽象、语言精确的学科。仅仅依靠教师的灌输,短时间内学生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这也是部分学生学习差的原因,造成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能提高。针对这一现状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针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文培艳 《魅力中国》2009,(22):234-235
学生不喜欢作文,甚至害怕作文,这是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现在学生写作水平太差,这是今后学生深造和实现四化的一大障碍!"这几乎是各级学校教师共同的呼声了。写作能力确实重要,它要从小学抓起,从一年级抓起,但怎样抓呢?写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综合性练习,它与人的知识面、生活经验和智力等各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我是一名小学教师,长期从事小学低年级教学工作。我在语文教学中总结出的经验是:一年级只讲识字是不行的,还要扩大学生  相似文献   

18.
<正>现在学生怕写作文,一上作文课就个个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更有的抓耳挠腮,苦思冥想。写出的文章或是东拼西凑,虚情假意,或是内容苍白,文不达意。而一些老师谈起学生的作文,也无非是语言拉杂,内容干瘪,千篇一律,枯燥无味。学生作文最普遍的问题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我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表明,就是要切实尊重学生在作文训练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  相似文献   

19.
郭兴仕 《中国西部》2013,(3):112-113
在六年前,按照学校的惯例,该我下村支教。刚刚结束六年级教学任务的我被轮换到乡里一所仅有2个班级的村小任教三年级。对于已有十多年没有教过低段的我,不得不说是个较大的考验。十多年与高段学生打交道的经验提醒着我:对待调皮学生要严厉,不要轻易地相信他们,不要被他们的表面老实所迷惑……  相似文献   

20.
马睿 《魅力中国》2011,(15):322-322
学生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在现代文苑中,写作基础理论堪称琳琅满目,但语文教师仍然对作文教学感到困惑、棘手。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作文教学的方法,理论上的引导,导致作文指导、作文训练失去了针对性或有序性。鉴于此,探讨作文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实践上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