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姜汝祥 《商界》2007,(12):157
“道德产品”这个词将可能颠覆整个营销的基础:销售将面对的不再是消费者,而是消费者组织。销售的也不单是产品功能价值或品牌价值,而是包括生产过程的“道德”。  相似文献   

2.
答辩状称:根据《产品质量法》和《消法》,产品出现一般质量问题,消费者应向销售者提出权利请求,只有当该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消费者才有权向生产者要求赔偿。由于该车不存在“缺陷”,因此,消费者无权向生产者提出权利请求,只能向产品的销售者提出权利请求。  相似文献   

3.
从“需求营销”到“欲望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勇  刘秀兰  刘德昌 《商业研究》2005,(22):188-190
当代营销管理理论的实质正由“需求营销”向“欲望营销”转变。“需求营销”是大众营销的产物,“需求营销”理论已渐渐丧失指导营销实践的功能。“欲望营销”以人的欲望这一心理现象入手,了解和掌握消费者所需所欲的心理本意,能促使企业深入了解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本质利益,并与消费者的欲望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运用消费者“逆反心理”,正确把握消费者变化多端的消费心理.用“价格逆反“、“数量逆反”、“广告逆反”、“产品逆反”等出奇制胜  相似文献   

5.
张枣 《国际广告》2010,(11):100-102
利用世博会,推送“产业链好产品让生活更美好”和中粮大家庭的形象走近全国消费者,使消费者与中粮的“美好生活”形成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6.
事实上,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动机和营销人员的看法有所不同。不管消费者是出于对我们品牌的偏爱,抑或是仅仅出于习惯性而购买,与产品无关,最重要的一点是:消费者选择购买了我们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充分评估我们的产品,我们要区分消费者的“考量行为”和“选择行为”,从而了解直觉或者习惯在消费者决策中发挥的作用,继而结合我们的研究技术,更好地捕捉消费者的直觉特点。  相似文献   

7.
宜家“夺命抽屉柜”事件在中国一波三折,最终以宜家低头认错,对问题家具实施召回画上句号。宜家对于缺陷产品的双重召回标准,只是跨国厂商在中国实施歧视性召回的一例,这说明我国进口消费品管理不足、行业标准滞后、产品召回数量少、召回标准过低等。因此,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权益,我们需要从多层面、多角度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相似文献   

8.
7月29日,质检总局发布汽车“三包”规定实施情况。通报显示截至目前,共有115家汽车生产者在汽车“三包”信息系统进行备案并公开。据悉,质检总局委托国家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对备案公开信息进行两轮拉网式调查评估,督促企业整改违规问题13类,全面规范了备案公开的汽车“三包”信息,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成功营销》2012,(3):127-127
营销本质是赢得消费者的心,营销可作“赢消”。产品或者是方案,一定是从市场中来,又回到市场中去。赢得消费者才是真正的营销,而真正的营销最终一定会消灭销售,做到“让产品放到那里也有人来抢购”。  相似文献   

10.
周转 《糖烟酒周刊》2007,(32):118-119
企业在锁定漂移的核心消费者之后.会利用各种各样的活动,跟核心消费者面对面地沟通与交流,通过与核心消费者零距离接触以及直接“对话”,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购买产品,从而让核心消费者真正“心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全球最大的鼠标生产商罗技电子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对外宣称,他们所有的产品都采用了高科技电话防伪,提请消费者注意。然而当消费者在商场购得没有防伪数码的“罗技”鼠标,正要与厂家较真时,”厂家却又说那是“罗技”原厂的产品,着实把消费者、商家“痘”了二回。  相似文献   

12.
品牌扩展中“稀释效应”的消费者认知机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洁怡  马威 《商业研究》2005,(16):143-145
品牌扩展策略中的“稀释效应”,是指随着核心品牌在新产品上的使用,消费者对核心品牌的评价有所下降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否发生,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对扩展产品的评价值。从消费者的认知出发,用情感迁移模型和联想需求模型分析消费者如何对扩展产品进行评价,认为扩展产品与核心产品的拟合度低、核心品牌的联想不能适用于扩展产品的领域而导致“稀释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对于公司来说,尽可能地扩大现有客户的钱包份额无疑是支撑未来增长的关键。但如何才能“察言观色”,向内心处于饱和状态的消费者有效传达产品信息,重新吊起患上信息厌恶症的客户的“胃口”,让消费者“于无声处听惊雷”呢?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环保”、“数字”彩电“健康”冰箱等,“新概念”家电的推出,企业对“新概念”的解释尚不十分明确,有的给人以“模糊”的感觉,容易使消费者产生疑惑。疑惑之一:“环保”彩电 企业认为低辐射属于环保,企业努力降低彩电辐射量,保护消费者的身体是件好事。但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合格彩电,无论有没有采用“环保”技术,其辐射量均低于0.5毫仑/小时这一国家标准,对人体都是安全的。所谓“环保”,也只是在这个标准上辐射量更低一些而已。企业如果过分强调“环保”说法,容易引起消费者对其它未采用此项技术产品的误解。而且当消费者追求这…  相似文献   

15.
“果冻杀童案”引发了人们对产品责任的讨论。应否承担产品责任的关键是认定产品是否存在缺陷。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缺陷判断标准具有二重性。标准的二重性易导致歧义。产品缺陷可分为设计缺陷、制造缺陷和警示缺陷。对于存在设计缺陷和生产缺陷的产品,生产商不得以已履行警示义务为由主张免责。  相似文献   

16.
冯昭奎 《国际广告》2010,(8):152-153
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关注的是丰田这样的日企对中国出口二三流产品,而一些国内企业其实也是按照高标准出口产品,把低品级的产品卖给国内消费者,甚至一些商家还特意以“出口转内销”作为促销手段,明显隐含着“出口货的品位高于内销品”的“不平等质量意识”。  相似文献   

17.
《糖烟酒周刊》2007,(31):29-29
整合传播的核心和出发点是消费者,演绎的重心在产品的核心卖点提炼和品牌主张上,表现的是产品和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艺术,具体要解决的是“对谁传播”、“传播什么”以及“如何传播”等一系列专业营销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胡忠惠 《商场现代化》2006,(1X):223-224
“果冻杀童案”引发了人们对产品责任的讨论。应否承担产品责任的关键是认定产品是否存在缺陷。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缺陷判断标准具有二重性。标准的二重性易导致歧义。产品缺陷可分为设计缺陷.制造缺陷和譬示缺陷。对于存在设计缺陷和生产缺陷的产品,生产商不得以已履行警示义务为由主张免责。  相似文献   

19.
芦蓉 《商》2014,(1):122-122
“票夹式”衣架来源于一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而综合型多功能“票夹式”衣架的研究在于改善目前市场上衣架结构单一,功能缺陷的一系列问题,并利用“票夹式”衣架的结构对衣架进行整合,设计一系列综合型多功能“票夹式”衣架,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认知行为学角度分析了消费者和开发商对“一房一价”策略的心理反应过程,剖析了“一房一价”策略的消费陷阱.最后从管理的视角去发现此种策略的优势与缺陷,展望其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