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于我国来说,2024年是“痛并快乐”的一年。“痛”在面临的挑战有很多,“快乐”在机遇更多,前景无限光明。如何权衡好机遇与挑战的关系,如何拿出最佳的状态应对机遇与挑战,是我国当前的主要追求。迄今为止,我国经济仍旧面临诸多不稳定与不确定性。在国际层面,因地缘政治因素对资本市场的压制、极端天气对农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及对全球资本市场的潜在扰动等因素,全球经济愈发风云诡谲。  相似文献   

2.
连续4年来,浙江长兴开展的“快乐学习、志愿工作”的“双百分”竞赛活动,是为在一定区域内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为长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都面临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工作不快乐”是很多员工的同感。这种“不快乐”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状态。组织因素对快乐工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应改变工作方式。关心员工成长,强化激励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创造员工快乐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4.
炼惠雄 《经济学家茶座》2009,(6):F0002-F0002
今生今世研究快乐。此事缘于1980年中国关于生产目的的一场讨论。我考虑作为人的目的的最高抽象应该是共同的,那就是快乐,并把快乐引进经济学,与我的经济学饭碗相结合。这可是一个号称“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时代,我认定这是一个无奈的时代。因为是社会遇到的经济问题多,才造就了经济学的显学场面。  相似文献   

5.
焦翠影  王桂荣 《经济与管理》2005,19(5):17-18,40
人类内心最渴望的是快乐,那么经济增长究竟能否给人类带来快乐、能带来什么快乐呢?分析了济增长与快乐的关系,指出经济增长虽然不一定给人类个体带来快乐,但有助于人类的长期快乐,因而应一如既往地发展经济,寻求增长与快乐的最佳配置。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古老的寓言:一个少年去拜访一位智者,问“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回答说:“其实做到四句话即可:把自己当作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把别人当作别人,把自己当作自已。”你快乐吗?到底何为快乐?  相似文献   

7.
前段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访俄之旅时说:“我不是痛并快乐着,是累并快乐着。”一句“累并快乐着”,道出了一位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知疲倦辛劳奔走的领导人内心朴实而高尚的苦乐观。年轻干部作为我们党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和主力军,身上担负的使命更加沉重,责任更加重大,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尤其重要。年轻干部要有乐于吃苦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8.
“孤单的人那么多,快乐的没有几个,不要爱过了错过了留下了单身的我,独自唱情歌.”林志炫的一首《单身情歌》唱出了渴望爱情却不可得的心情,但同时也唱出了孤独寂寞却积极阳光的人生观.而正是这样的人生观,引领了一支不可忽视的消费力量——“单身经济”.单身经济蕴藏了哪些商机?有哪些特点?又存在怎样的消费共性?《经济》记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工作中除了“快乐”是动力之外,“痛苦”也是一种动力。老板也好,员工也罢,不管是谁,还都肩负着自己应担当的“责任”。尤其在所谓情绪:不好的阶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放眼四周,我们可以发现,每天总是有太多的人在抱怨,“我的工作很枯燥。”“我的工资太低。”“我的上司很不近情理。”“我的同事很难相处。——快乐正在成为一种稀有的奢侈品。朱德庸说,我觉得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都一股脑儿全部陷到工作里面去了,却不知道如何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学习动机问题,依据英语写作“要我写”即“痛苦写作”为“我要写”即“快乐写作”的理念,探讨了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写作兴趣,完成从“痛苦写作”到“快乐写作”飞跃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通过镜像学习,寓写于乐,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写作潜能,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广东高校316名科技人员的调查,分析高校科技人员“享受性缺失”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研究发现,高校科技人员在科研工作中的快乐体验整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部分科技人员存在明显的“享受性缺失”,不同类别科技人员的快乐体验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与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著名华人经济学家黄有光见面前,与他相识的友人就曾经告诉《经济》记者,“他的笑声很有特点”.果不其然,一场关于“公共品最优供给理论发展演变”的学术讲座,时长近3小时,本该是一本正经、气氛严肃,观众竟数十次大笑出声,整间教室俨然一片欢乐的海洋.而这快乐的来源正是“笑侠”黄有光招牌式的爽朗笑声.  相似文献   

14.
杨光 《商周刊》2014,(8):86-86
李云龙的父亲始终没有认为是他扼杀了儿子的快乐童年。夺走了孩子心中天真烂漫的梦想。失去童年快乐换来的所谓成功,能算真正的成功吗?孩子“没有梦想”的回答实际上是在扇爸爸一个无形的耳光。  相似文献   

15.
与被金融危机困扰的东盟及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欧洲相比,美国经济“正在享受着平稳增长和低通胀率失业率完美结合的快乐时光”。这种黄金时代还能持续多久?笔者认为,美国的高速列车至少遇到七大路障,如不采取措施,脱轨惨剧可能就在眼前。一、欧元风暴1999年1月1日...  相似文献   

16.
快乐应是人人与所有公共政策的终极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乐是绝大多数人(若不是全部人)的终极目的,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但对它的关心与研究很不足够,尤其是经济学者。不过,近十多年来,已经有许多经济学者研究快乐问题,也有许多研究快乐问题的文章在一流经济学期刊发表。对此,笔者感到很欣慰,因为笔者认为,快乐不但是人人的终极目的,也是唯一理性的终极目的。因此,快乐也应该是(但未必是)所有经济政策与所有其他公共政策的唯一终极目的。对这道理的认识与推广,有助于大量减少无谓的痛苦,有助于避免应该最终为快乐服务的道德、原则、法律、主义等被野心家与局部利益团体或个人所利用,从而违背大多数人的长期快乐。  相似文献   

17.
人们的效用满足不仅取决于物质方面,还包括人们心理和精神方面.在主流经济学框架下,仅重视物质利益的最大化是不够的,实际上,“经济人”还必须关注人们的心理、幸福、道德等多层面的感受,只有这样“经济人”才会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这就是说,“经济人”不仅要关注物本利益,还应更多关注人本方面的追求.物本经济强调金钱价值,重视物质利益胜过其他,但忽视人类的自由和福祉,这与人类的全面发展是不相容的.人本经济是在注重物质基础的同时,更多的关注人们的幸福、自由、快乐和情感,这是一个真实的人所不能或缺的.基于这种逻辑,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人类假设是更为合理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一上,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就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政治,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所谓的课堂“快乐”教学法。翻一翻有关教学研讨的资料,你会发现“快乐”教学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最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19.
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曾经提出过一个快乐方程式: 快乐=物质消费/欲望这个方程式表明,快乐与物质数量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欲望低些,快乐也会增多。中国美籍经济学教授谢诗豪认为,这个快乐方程式还不够精确。他主张分子除“物质”外,还应加两项:一是追求才智的发展,即学习;二为精神文明,包括爱国心等。这样才确实能增进人的快乐和幸福。①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学的“幸福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幸福是完善的和自足的,是所有活动的目的。”[1]追求幸福是人生的永恒主题,也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目的。然而,对幸福的追求并不必然导致幸福的现实。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的物质财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但人们的幸福感却没有获得与之同步的增进,甚至在部分国家、地区和人群中,还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逐渐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目前发展的经济正在逐步蜕变为无助于人们幸福保持和增加不幸福的经济、“无快乐的经济”。[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