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当岁月的脚步跨出2013,蓦然回首,从年初到岁尾,南宁高新区一幕幕勇争全市经济发展排头兵的重头戏精彩上演。热火朝天的建设、科技创新的转型升级、美丽家园的环境建设……勾勒出南宁高新区气势如虹的发展态势,一串串令人感慨的骄人数字,印证了高新人砥砺前行的坚实脚步!回顾2013,南宁高新区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新机遇:一是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南宁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这标志着南宁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二是南宁高新区升格为广西首个副厅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组建了  相似文献   

2.
南宁高新区创建于1988年,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近年来,南宁高新区牢牢抓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个中心任务,紧紧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园区”的目标,开拓思路,扎实工作,进一步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软硬环境,使园区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3.
总部经济:后金融危机时代南宁高新区发展的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地资源瓶颈突出、高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和产业集群聚集功能不强等问题促使南宁高新区必须探求新的发展模式,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总部经济为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认为,总部经济将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南宁高新区发展的战略选择。南宁高新区应结合南宁市总部经济发展战略,明确自身定位;建立和完善吸纳企业进入机制和深化区域合作等途径促进总部经济的发展,提升高南宁高新区的综合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各国家级高新区全面贯彻《国家高新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二次创业”的时候,南宁国家高新区迎来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等多重发展机遇,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5.
在各国家级高新区全面贯彻《国家高新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二次创业”的时候,南宁国家高新区迎来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等多重发展机遇,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6.
规划面积不到18平方公里,这在全国的高新区中算是相当“袖珍”的了。然而,就在这有限的发展空间里,南宁高新区却造就了一个无限发展的奇迹。2010年,南宁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667亿元,财政收入15.2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7亿元。开发面积仅8.5平方公里、仅占南宁市国土面积0.0037%的科技工业园,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发展密不可分,产业集群可以优化高新区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分工合作和提高高新区影响力与竞争力;高新区的发展又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南宁高新区面临着产业集群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融资渠道有限和有效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其产业集群建设应该明确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扩大集群范围与效应;完善优势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增强区域创新网络功能;健全风险投资机制,拓宽企业筹资渠道。  相似文献   

8.
南宁高新区创建于1988年,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总规划面积80多平方公里。纵观南宁高新区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时期:1988~1991年,为筹备建设时期。1992~2002年,为“一次创业”时期。这一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2~1996年,为起步发展阶段,1997~2002年,为扩区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为高新区“二次创业”时期,各个时期都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发展使命。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文化名城;这是一座青翠如画、风光旖旎的中国绿城;这是一座秀美如诗、充满隋韵的壮乡歌城;这更是一座开拓进取、自主创新的科技新城这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1988年,南宁高新区成立,从此点燃了南宁创新、创业的火种;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南宁高新区被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此揭开了南宁高新区发展史上的崭新一页。20年艰苦创业,20年光荣梦想,南宁高新区正以骄人的成绩向世人展现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目前,高新区不仅初步形成了生物技术及医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汽车零配件及装备制造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更形成了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  相似文献   

10.
叶生新 《改革与战略》2011,27(6):126-128,138
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南宁市大力发展制造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带来的国际市场和合作机遇,南宁高新区的产业基础优势以及东部地区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赋予了南宁高新区发展制造业的良好机遇并提供了良好条件。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打造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必须转变职能、加强技术创新、开拓国际市场和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1.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及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研究基地,通过对示范区内37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分析,归纳总结出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四种模式:衍生型、中心型、合作型和委托型。对现有模式进行评析,提出我国目前中小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采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相结合的合作型与委托型的技术创新模式为有效的模式选择,而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模式最终将过渡到中心型、合作型和委托型这三种模式上。  相似文献   

12.
开发区作为江苏省经济增长最快、经济外向度最高、高新技术产业最密集的区域已经成为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亮点,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顶梁柱。省内各级各类开发区已经成为各地创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区域经济的排头兵。然而,在开发区起承转合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内外因素的制约,也面临着“后开发区时代”所带来的种种威胁,存在职能定位混乱、发展和竞争优势下滑、产业链增值缓慢等发展困境。以江苏开发区产业链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出江苏开发区产业链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前各开发区实际情况提出对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戴开富  胡水华  李旭峰 《特区经济》2007,219(4):184-185
襄樊高新区经过十多年来的开发建设,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迅速发展,并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区内汽车产业列于全国高新区七大特色产业集群之一。高新区在发展的同时,存在经济总量偏小,主导产业不突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和区内企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高新区发展模式的研究,为襄樊高新区的进一步发展和构建襄樊高新区发展的新模式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中,开发与开放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体。开放是试验区的一面旗帜,引领着试验区各项改革事业的发展;开放还是一种眼界,预示着必须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去谋划试验区的开发建设;开放又是试验区的尺度,规范着满洲里试验区宽度和广度。开放就是满洲里试验区建设的灵魂,是国家设立和建设满洲里试验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关系到满洲里试验区能否最终建成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5.
杨力 《改革与战略》2011,27(6):104-106,116
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背景下,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必拓展广告业市场,拉动广告人才需求。文章认为,在未来时期,北部湾经济区广告人才将会出现现代服务业广告人才需求比重上升,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由注重本土化人才向外向型、国际型人才转变的趋势。北部湾经济区广告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必须结合广告人才的需求态势统筹兼顾好广告人才储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以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及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广告人才。  相似文献   

16.
何翔 《改革与战略》2011,27(7):61-64
高新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具有经济发展强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规模显著、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聚集等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需要高新区的带动和加速,又是高新区应有的历史使命。文章认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高新区应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调整发展定位;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强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生动力;优化产业发展模式,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带动力。  相似文献   

17.
王戒辉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25-128
中国东盟战略的实施,为广西人才资源的开发带来了前有未有的机遇,而南宁高新区的地缘、人才资源政策和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等优势更是为其在人才的开发培养中赢得了先机。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应通过利用中国东盟战略制度优势构建与东盟各国的人才交流合作机制,整合区内和东盟两个区域的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开发培养水平,推进人才小高地建设培养特色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等途径,为促进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广西经济实现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8.
环北部湾经济圈开发与中国五大国家战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有关环北部湾经济圈的论述几乎都是针对广西或某些地区的发展战略展开的,这是必要的,但却是不够的。应当站在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将它纳入到整个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去。换言之,要把环北部湾经济圈开发与中国国家大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第一,与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结合起来。第二,与中国的能源战略结合起来。第三,与中国—东盟自贸区战略结合起来。第四,与中国加强周边国家次区域合作开发的战略结合起来。第五,与中国开放战略结合起来。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开发不仅是相关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的重点,而且是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和最高决策层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辐射力模型及其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辐射力研究对于城镇的发展意义重犬。文章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发展现状,构建了都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城镇2007年城镇辐射力模型,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中存在缺乏辐射力强的超大型城市、区域北片和东片辐射能力较弱与其区位明显不符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发展战略,即树立生态城镇化发展的理念,营造一个适宜的产业体系,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城镇体系,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原则重点打造生态城镇,制定生态导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20.
刘字濠  曾国屏 《特区经济》2012,(10):243-245
在创新集群思想和理论分析框架以及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调研访谈情况,考察和概括了中关村、张江和深圳三个典型高新区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