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梅燕 《开放导报》2012,(4):109-112
"十一五"以来,苏州数字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本文在阐述数字城市、无线城市与智慧城市关系的基础上,针对苏州目前智慧城市技术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稳步、精准、长期推动智慧苏州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天津经济》2012,(7):16-23
城市创新是城市的一项重要功能活动,也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具体途径,也就是说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必须要在城市的各个职能领域开展大范围的创新,使新的发展理念、新的资源组合方式、新的城市管理模式、新的产业布局和新的企业生产方式成为城市运行中的显著特征。本文从城市创新出发,通过探讨城市创新的概念范围、城市创新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系,着重阐述了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涵和途径,介绍了天津城市创新的新举措,总结了天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相关经验,探索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深入,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进程中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智慧城市为扬中城市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目标。文章在分析扬中市智慧城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探寻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实现思路与路径选择,以期为县域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鲜活的示范样本。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分析了我国城市建设规划的现状,阐述了城市生态、水利和智慧工程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目标、规划方案和生态城市建设标准,介绍了雄安新区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在生态城市规划中要克服传统陈旧的规划方法,用新的思维和理念引领城市生态、水利和智慧工程融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城市才有活力,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在丰富城市文化宣传载体、拓展城市文化宣传空间、提高市民参与城市文化建设自主性的同时,对城市文化宣传方式、市民媒介素养、城市文化主流舆论也提出了挑战.利用新媒体丰富城市文化建设内容、强化城市文化传播能力,提高市民媒介素养,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把握新媒体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舆论导向,加强城市公共服务系统网络建设是新媒体时代的城市文化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6.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类型、现实价值和经济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仁良 《特区经济》2012,(2):293-295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是当前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与低碳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和实质内涵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本文分析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类型,明确了低碳生态建设的现实价值,透视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经济学机理。  相似文献   

7.
创新型城市探索促进了区域经济理论和城市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到目前为止国内至少有200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构想和目标。创新型城市建设尚在探索之中,回顾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历程,总结创新型城市建设几种模式和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西宁市城市建设发展较快,城市面貌和形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缩短了西宁与先进城市的距离。但作为西部省会城市,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仍然不小。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实现赶超性、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必须在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经营城市,扩大城市容量,提高城市品位,创建文明城市方面走在前列,在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方面走在前列,努力把西宁建设成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9.
马世林 《发展》2014,(10):40-41
正一个城市有了绿色就有了生气,有了文化就有了灵魂,有了水就有了灵气。水犹如流动在城市躯体中的血液,让城市充满朝气和活力。近年来,瓜州县按照酒泉市委"做美城市"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城市形象明显提升,水带建设也迈出破冰之步。从目前城市发展来看,水带建设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城市水文章,不仅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竞争力,而且能够加快推进戈壁明珠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如何在城市水带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让城市更宜居,让百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转型的必然趋势,国外一些城市对此展开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通过对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发现,高度重视发展规划、绿色交通、城市绿化、生态保护以及公众参与是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最后在借鉴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西安生态城市的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风生水起,但是对智慧城市建设保障体系的认知和研究还刚刚起步,本文对智慧城市建设保障体系的内涵、框架、要素以及构建智慧城市建设保障体系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对策建议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智慧城市建设顺利推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4年苏州市吴江区开始了智慧吴江的建设进程,但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推进速度较慢,智能化应用水平和其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相比有明显差距.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吴江区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运用五星评估模型对吴江区建设智慧城市分别从战略、社会、经济、空间、技术等五个层面进行评估,并在借鉴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基础上,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优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建设是指根据国家关于城市建设的方针和当地条件,有计划、协调地发展城市经济社会的各项事业,使城市成为本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城市建设包括公用、民用建筑等物质文明建设与城市规划、布局,建筑艺术,绿化,城市管理等精神文明建设。借助改革之势,黑河城市建设几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个不同以往的新城轮廓逐渐形成。然而,按照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来权衡,黑河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门户,战略地位日益显要,影响也在不断地扩展,这给黑河城市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简言之,黑河若想成为发达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效地发挥吸引和幅射两种功能,城市建设就必须跨上新的台阶,就必须着眼于未来的二十一世纪。本文仅就黑河城市建设的某些方面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董志凯 《中国城市经济》2009,(10):84-90,92,94,95
伴随我国城市化的进程,60年来,我国城市建设方针发生了多次变化。 城市建设方针是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在很长一个时期对城市和城市建设的认识偏离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导致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走过一段弯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提高城市竞争力、城乡和谐发展的建设方针逐步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5.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泰安市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建设富裕文明幸福新泰安的重要抓手。提升数字赋能能力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介绍了依托数字化管理推进泰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数字化管理推进泰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面临的各种挑战,构建了数字化管理推进泰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创意城市视角的城市建设必须具备人文取向、创意取向,巴黎的城市建设即吻合于此,营造了巴黎发展成为创意城市所需要的文化、人才、创意氛围及产业基础等条件,给我们以很重要的启示。创意城市发展同构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大势所趋,借鉴巴黎的城市建设经验,我国城市建设必须进入合理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7.
建设低碳城市路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建设低碳城市路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从制定低碳战略规划、优化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推动低碳技术创新、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努力建设森林城市、培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低碳制度建设等方面对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简 《魅力中国》2009,(19):85-85
城市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城市文化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的综合发展。本文通过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意义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城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当前城市文化建设的开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西安市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西安市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而研究了大数据理论对西安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并借鉴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先进经验,为西安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整合各方力量、制定战略规划、优化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智慧城市建设契合了“四化同步”的主题,代表了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3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计划投资规模近万亿元。智慧城市建设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燎原之势。
  2010年,宁波市出台《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成为国内第一个系统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2011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层面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先后实施三批共20个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有效支撑和带动了智慧城市产业的发展,抢占了先机。
  进一步扩大浙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先发优势,继续领跑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要进一步提高对智慧城市产业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智慧产业为突破口,以传统产业智慧化为重点,深入推进智慧城市产业发展,使其成为技术创新的动力点、拉动内需的新增长点和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