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历了“史上最大力度战略重组”和收购诺基亚之后,微软这个曾经的IT巨人终于激发了我们久违的想象空间。人们开始愿意相信,无论结局悲喜,我们正在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微软。作为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自信地透露着这样的讯息:微软已经不再是一个PC公司,而是一个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公司。  相似文献   

2.
德国公民从第一天开始在美国公司工作时,就知道有点不同。而微软德国公司的运作与美国公司的运作差不多,也就是说,比尔·盖茨的敏感力已经穿越过海洋,强力地渗入德国。 尽管全球受西方文化影响,但是大部分的德国公司内部,同仁间都以正式的名字称呼,也用正式的“您”互相称呼,而较不正式的“你”则是下班后和私人间的互相称呼。然而,一份内部公告指示微软德国公司的员工,“我们不以正式的名字称呼彼此。”那是1991年,瑞秋加入微软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19日,追随我心中的声音,我离开了微软,加入了Google。微软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公司。我在微软学到了很多,终身受益。尤其是有机会和比尔·盖茨先生共事,终身难忘。所以微软是个了不起的公司,值得我们学习,但是,Google是一个让我震撼的公司。令我震撼的是Google的“新一代技术”和那种对创新的热情。我发现Google遍地宝藏。它的技术和产品已远远超过了搜索,最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个产品和网络服务都是“让人惊讶的好”。它以“一切自己动手”的原则,像一个大实验室似的,让公司的计算机科学家能够自己设计特殊软件和硬件,从此尝到“有…  相似文献   

4.
钱言  任浩 《特区经济》2005,(5):167-168
当我们分析微软成功的因素时,可以找出诸如创始人魄力、竞争手段等等。但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某种远远大于公司本身的东西———商业生态系统的成功,这个系统是由供应商、分销商、外包公司、相关产品生产商、技术提供商以及许许多多其他企业组成。在这个系统中,微软起着组织和协调  相似文献   

5.
据外电报道.最新的一次用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66%用户认为Google的Web服务有望取代微软的Windows和Office软件。当被问及“Google的Web服务是否将对微软的桌面软件构成致命威胁”时.65.8%的回答是肯定的.只有34.2%的人认为不会构成威胁。在被调查者服里:Google的Web服务将日益蚕食微软桌面软件的市场份额。并有望最终取代。其中包括微软的两大支柱产品Windows和Office。  相似文献   

6.
软硬件一体化将是微软重组后面临的最大挑战巨人一定是笨拙而迟钝的,这似乎是很多优秀公司难以逃脱的魔咒。这个魔咒已经将柯达送走,而摩托罗拉、索尼、诺基亚也似乎已经在门口排队等候了。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IT公司,微软一直希望自己能够突破这个魔咒。最终,谁能拯救这个正在变慢、变笨的巨头呢?答案毫无疑问:只有它自己。7月12日,传闻已久的微软重大重组方案终于揭晓。在这次被称为"微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已取代资本和能源在经济中的地位而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经济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从近几年美国<财富>和<幸福>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家大公司排行表中可以发现:资源型公司后退,而高技术公司突飞猛进,例如,作为知识经济的标志性企业,微软一个公司的财富已相当于世界第十国,知识创造财富的力量是如此的惊人!在这个时代,知识有可能不再依附于土地或资本而成为独立的现实力量,并将成为权力、市场、资本之外支配社会资源流向和财富分配的"第四只手",知识经济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一个产业、一种经济形态,更是一种社会形态、一个历史阶段!知识将是谋生的基本技能,谁拥有知识越多,谁就越有创造和拥有财富的可能性."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这句老话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有份量.  相似文献   

8.
我们都是有创造力的人这张照片的标题是《如果是你,你会在这家公司投资吗?》这个由大学辍学人士创立的,由十余个不修边幅看起来像嬉皮士的员工组成的公司,便是33年前的微软。这些人如今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的主流人物,  相似文献   

9.
没有哪家公司能像微软这样引人注目.那个白手起家的哈佛辍学学生比尔·盖茨,当年以其个人天赋和对技术、市场的敏锐把握,创造了一个无可匹敌的软件帝国.如今,微软在经历了一系列磨难后,终于进入了新的时代:现在其运营利润率为45%,坐拥现金380亿美元;公司内部管理也日趋严格规范.其首席执行官斯蒂夫·巴尔默的下一步计划是;建立一家"伟大而永恒的公司".  相似文献   

10.
<正> 国际投资青睐印度12月7日,全球软件巨头微软公司主席比尔·盖茨带来了一份震惊印度IT业界的"圣诞大礼":未来4年内.微软将在印度投资17亿美元,并为当地创造3000个就业机会。而今年较早时,微软还在印度班加罗尔市开设了一所研究中心,这是微软继美国、欧洲及中国后开设的全球第4个研究中心。从去年开始,德国西门子、韩国LG电子、美国百事、思科等公司纷纷宣布将在印度投资数亿美元,而今年6月韩国浦项综合制铁公司更是创下迄今为止外国在印度最大投资项目的记录,该公司  相似文献   

11.
10多年前,中国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呈现招商引资的成绩,也为了更好地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介绍当地已经落户的世界500强的名单是他们最常用的,也是最有广告效应的手段。而当时人们想到的世界500强,通常是微软、英特尔、通用电气、诺基亚、西门子等国外公司。当时的微软公司几乎成了世界500强的代名词,很多地方政府都用各种方式吸引微软入驻。而微软公司又是一个轻资产,在中国没有生产基地的企业。为了满足中国地方政府的需耍,当时作为微软中国总裁的我大胆地提出了在中国各地建立微软技术中心的想法,虽然微软总部对这样的中国特色的想法表达了“保留”态度。结果是微软技术在中国很多地方落户,满足了地方政府的“政绩”和广告效应的需求,同时也为微软中国公司和地方政府打开了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真正宴现了双赢。  相似文献   

12.
微软告亚都1999年4月28日,北京亚都科技集团接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传票,美国微软以亚都侵犯了自己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为名将其推上了被告席。定于5月27日开庭审理的官司因为当时“不可告知”的原因被延期推迟,一时间引起无数猜测,而据最新了解的情况,5月27日的庭审之所以延期是因为微软“律师生病,不能到庭”。亚都公司在得知微软将自己推上被告席的消息后感到很是意外。亚都一不从事软件和计算机开发;二与微软向来没有任何业务往来;三是亚都从来没有搞过非法经营,稀里糊涂就成了“被告”,确实莫名其妙。而微软公司声称告…  相似文献   

13.
快讯     
金山微软联手应对即时通讯软件病毒8月15日,微软MSN联合金山等公司召开了即时通讯(IM)安全会议。微软MSN表  相似文献   

14.
微软进入中国近20年,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即:企业社会责任是一家企业实现持续、长久发展的基石.源于此,企业公民理念已成为微软公司DNA的一部分. 在公司内部,我们致力于打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聘用了数千名才华横溢的员工并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将微软所倡导的各种理念严格落实到我们的实际业务中. 在公司外部,我们通过战略投资、技术共享、人才培训等方式帮助推动本地创新,助力中国软件生态系统以及IT行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解决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和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5.
勇于接受挑战 盖茨曾经拟了一份私人备忘录,标题是:<微软最大的错误>(Microsoft’s Greatest Mistakes)。这张表的第一项是,让竞争对手之一的网威拿下了网络电脑市场。但是盖茨的说法是,他的公司迟于察觉互联网的成长与发展,才是最大的错误。 然而,微软向来坚持到底,而那种执着通常都收到了成  相似文献   

16.
前几天,我在美国微软的一个中国籍同事告诉我,她刚刚收到了公司人事部的裁员通知,她需要在一个月内离开她工作了18年的微软公司。她最终还是没有幸免于此次微软的裁员,看来微软裁人是真的。微软公司在7月17日宣布微软将在接下来的一年内裁员18000名,这是微软公司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裁员。  相似文献   

17.
对于最先被推到市场经济的风口浪尖上的中小企业来说,如何在与大企业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或构筑起自己的势力范围,想必是众多中小企业主们最关心的问题了。那么,让我们来看看Intuit与微软的一番较量。 1989年,Intuit和微软直接碰撞。当时的力量对比是:Intuit公司拥有50名雇员,年销售额1900万美元;微软公司拥有4000名雇员,同期收益8亿美元。挑起  相似文献   

18.
螺旋桨头脑 不论把他们称作螺旋桨头脑、数字头脑、齿轮传动头脑,或工作狂(wonks),用脑狂(brajniacs)还是微软奴(Miclneeds),盖茨很自豪能请来这一群他所能找到最聪慧的人才。1992年时,他说,微软和其他公司与众不同的特色就是智囊的深度。 盖茨多次说道:“把我们顶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旧金山有这样一个地方,它鲜为人知,却孕育着100余项现在看来还遥不可及的愿望——当你的冰箱没有足够库存时,它可以自动连接到网站帮你订购食物;当你想展示你的饭菜时,餐碟便出现在网上分享美食;如果你想睡个懒觉的话,机器人可以取代你前往公司避免迟到……这就是由来自微软、  相似文献   

20.
在本世也内,分布式能源有可能取代集中式能源.就像“微机”取代了起初那种巨大而笨重的计算机一样.北京恩耐特分布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江华和他的公司对这一趋势持有很强的信心,并且已经实践了4年时间.目前,在国内,坚持这一观点的人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