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著名的黄河之都、山水名城,古丝绸之路的商埠重镇,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今日兰州,形成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在陆桥合作机制框架下,兰州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交通枢纽、坐中四联的区位优势正在转化为开放开发的优势,资源富集、商贸活跃的要素优势正在转化为聚集产业的优势,人才密集、创新创业的科教优势正在转化为跨越发展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区域发展中地理势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勤业  吴绍洪  陆大道 《经济地理》2003,23(4):441-444,456
从区域发展的各个主要相关要素,初步探讨区域发展的地理势能。把地理区域作为一个系统,当一个区域相对于其它区域在地理位置、区际差异、区域结构和环境质量等方面,所显示出发展的综合优势即是该区域在这一系统中的地理势能。这种地理势能的大小受自然环境基础的深刻影响,并可随着不同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转化。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对比优势的态势为地理位置势能。地理位置和区位在自然条件上的势能促使其获得政策上的势能,并直接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形成。地域间环境条件、生态功能、产业优势的潜在影响力为地理区际势能,如各种环境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合理匹配的所谓地理地带性规律,决定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区际的差异还体现在区域发展的历史过程上,历史悠久的区域往往具有较高的地理区际势能。区域自然环境结构对于区域发展优势的影响力为区域结构势能。环境质量势能是环境质量对于区域发展优势的态势。生态环境脆弱、土地退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大大减弱了区域环境质量势能。地理势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势能转化的动力来源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  相似文献   

3.
区域协同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调整面临的重大课题,后发区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滞后地区,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短板、痛点,增强后发区域发展能力,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软实力构建的角度,对后发区域城市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探讨,指出后发地区城市增强软实力建设的必要性,并以兰州市为例,分析了西部后发地区城市软实力建设面临的机遇、优势及困难约束,提出增强兰州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京津冀地区正在逐步成为我国又一潜力巨大的增长极。河北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但目前,这些比较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河北与京津两大城市的经济融合仍处于松散型,还没有形成像长三角、珠三角那样的紧密型、直接型、协作型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全国新一轮区域合作掀起高潮等宏观背景下,  相似文献   

5.
吴敏良  李先维 《经济师》2013,(10):168-169
在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背景下,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视角来构建长株潭区域科技创新机制,是保证长株潭区域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保持长株潭区域长期、稳定发展的有力手段。文章探讨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孵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成果转化、面向企业的技术产权信息交互和多方参与的科技中介服务等机制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在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与已经实施的各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同时相互配合,通过“叠加效应”“协同效应”“融合效应”共同构成多层次的区域发展战略体系,旨在全面擘画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空间格局。实施区域重大战略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构建完善统筹机制,进一步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7.
杨锋 《经济师》2008,(9):63-64
欠发迭地区在区域创新与发展中受国家政策及周边环境、科技人才和科研机构、区域创新环境、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实现区域的创新与发展应做到发挥本地区域优势、发展地方特色传统产业,大力改善区域投资的软环境,发展小型企业网络、实行弹性生产,加强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能力建设,增强区域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9)
中国区域发展一直是国民经济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在全国区域发展四大板块的格局中属中部地区,正处于新旧发展优势交替变化阶段。"十三五"全国区域发展出现了以三大战略为引领的区域经济轴带化发展,发挥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辐射全国、带动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新增长极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特殊地区发展能力将显著提高等趋势特征,将给河南未来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河南须从积极融入全国区域"三大支撑带"核心经济圈、做大做强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原城市群、争取高铁在河南省内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区域合作力度、确保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前提下加快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培育新优势。  相似文献   

9.
发展区域特色经济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柏 《经济论坛》2001,(8):19-19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是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前提。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实质就是地区产业结构的最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下,实现供求结构的均衡,各产业部门协调发展并取得较好效益的产业合理化过程。而区域特色经济是指从本地区资源生产要素特点出发,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追求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二者具有相同性。一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特色经济的条件相同。二是目标的一致性。它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追求经济增长效率和社会公平最大化。产业结构优化追求的目标是在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有效地配置资源取得最佳投资效益;而区域特色经济是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地资源,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以实现经济目标的最大化。以平泉为例,在近几年经济结构调整中,牢牢树立结构效益最优化这个观念,狠抓了种子、山杏、食用菌、错季蔬菜及农产品深加工等几个龙头企业,使当地经济优势明显地实现出来,并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应用产业结构最优化的观念来指导发展地区特色经济,改变传统的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10.
李泉 《经济与管理》2007,21(12):19-23
发展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整合为发展区域经济学,它把发展中区域的特征分析作为其研究起点,把结构调整与战略规划的编制作为其研究主体,把区域经济政策制定和区域经济管理的实施作为其研究归宿。在深入分析与研究区域发展实际、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中,引导区域经济更加科学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京张合作与发展研究报告(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搞好京张合作,有必要进行科学的战略分工与定位。京张合作定位既是立足比较优势、明确区域分工角色的过程,也是突出区域形象、指导发展方向的手段。通过准确定位,可以引导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最大限度地集聚资源,最优化地配置资源,最有效地转化资源,最大限度地占领目标市场,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京张合作的互动共赢。为此,应该遵循城市定位的一般规则,  相似文献   

12.
很高兴通过2007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这个平台,就兰州发展现代物流业、构建信息平台、促进区域经济互动发展问题谈一些认识,并与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3.
曾钫 《经济地理》2008,28(2):271-275
边境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竞争的优势表现,是自己区域所特有的,它在短时期内是不能被其他区域超越、模仿、学习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区位因素所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最不易重复,最具特色的竞争力,每个城市都应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且能以其区域竞争优势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文章以延边为例,重点分析它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所享有的自然资源、经济区位和政治区位,认为只有通过各种有效的开发、组织、利用,才能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现实优势。  相似文献   

14.
邱联鸿 《新经济》2023,(2):76-82
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是解决发展难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一招。面对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发展形势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湛江因时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推进区域差异化发展,有力促进区位优势最大化、经济发展效能最优化,探索了一条后发地区差异化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湛江差异化发展实践为后发地区谋划经济高质量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海地区正在成为中国的第三个区域经济支柱。环渤海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行政体制、传统观念等的束缚,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结合环渤海地区发展的现状,分析该地区发展的外部和内部有利条件的基础之上,提出打破区域束缚、加强合作,推进技术创新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区域投资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提出了区域投资的基本形式;区域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初始推动力;区域投资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区域投资是促进科学化向生产力转化、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手段;区域投资为充分就业,为发展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创造条件。并进行了探讨、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经贸实践》2006,(8):40-42
我省“块状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三大特点: 1.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的主要支撑 目前,浙江在全国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和区域,多数也是“块状经济”发达的产业和区域。依托“块状经济”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是浙江制造业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8.
《经济视角》2005,(6):32-34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区域创新能力已日渐成为一个地区经济是否拥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也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参与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由于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创新制约因素,如不同的价值观念、制度框架、消费习惯、产业专有因素,造成了区域创新体系的不同,也造成了各区域的创新能力有大有小。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区域经济优势,区域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资源禀赋优势。陕西宝鸡文化资源丰富,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能带动关中—天水开发区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黄河文化为核心发展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不但有优势和特色的资源条件,也面临良好发展机遇。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市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从区域和产业两个层面进行布局和设计,凸显出兰州市文化产业的特色和优势。同时,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才能促进兰州市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