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拟建承德西500KV变电站建设项目用地进行地质环境条件和现有地质灾害分析,查明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行性和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及建设项目审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盈江县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滑坡、不稳定斜坡和泥石流。通过对区内地质灾害的考察和最新地质灾害信息的分析,阐述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特征,归纳了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对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初步认识了盈江县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力求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的不断增加,地质灾害给人们生命财产以及环境所带来的破坏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能够全面系统的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掌握,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普遍关注。本文在认识地质灾害风险概念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介绍,同时对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分析,以此来降低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带来的损坏。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特征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库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指出建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和地质灾害防治理论的研究是解决地质灾害防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地质灾害统计状况与频发的地质灾害仍然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首先分析了加强我国地质灾害统计的必要性、我国地质灾害统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五个方面对加强我国地质灾害统计提出了建议,希望对加强我国地质灾害统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国内地质灾害治理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关于地质灾害治理的理论与模式研究还不成熟,对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有待加强。这一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城市地质灾害治理研究的发展,导致当前城市地质灾害治理研究耽于追求最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缺乏从地质灾害影响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进行综合治理的顶层理论设计,规划和建立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的城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系统或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建筑用地很容易因为外部的因素产生地质灾害,为了避免发生这些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对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的评估,从而降低发生地质灾害的机率.本文简要分析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城市作为人口的密集区,具有地质灾害的放大效应。因此,根据城市地质条件、地质类型和特征、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根源,结合地质灾害防治、城市建设、民生发展、生态保护等问题,以整体性思维探究完整的地质灾害治理规划、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控制系统、筹划地质灾害工程整治方案、实时动态预警预报、开展地质灾害治理效果评价的地质灾害治理理论体系,既可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命安全,又对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对我国其他城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依托1:5万海原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在研究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将降水、地震的多元信息与地质灾害的基础信息进行耦合分析.分析表明,海原县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为降水、地质和人类活动.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环境经济》2008,(3):7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的《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近期正式印发实施。《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以2005年为基准年,以“十一五”期间为规划期。其总体目标是完成山区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开展平原区地质灾害调查,掌握我国地质灾害分布状况与危害程度。初步建立起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基础调查、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无情的地质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有困难。本文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相关工程技术标准,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工作重点谈点个人体会,愿与同行共同努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工作,造福人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营口某铁矿矿山现状地质灾害类型与分布特点的调查,阐述了该矿山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和危害程度,并根据相应的地质灾害类型提出了为预防和减小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所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质灾害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其突发性与救灾的迫毋眭使得利用高新技术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防治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面对这种恶劣的现状,提高地质灾害发生前的监测工作质量,成为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前提,而测绘技术正是地质灾害监测中一个重要的监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科技的创新,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地质灾害带来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本文针对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的应用,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生产活动和自然因素,引起地质灾害越发频繁.本文介绍了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及特点,着重阐述了对地质灾害防治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磨西台地边坡地质灾害类型、分布与形态特征及地质灾害的诱因,研究了磨西台地两侧岸坡地质灾害发育不平衡原因及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磨西台地边坡防护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介绍了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的主要种类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山区公路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措施进行了简单的探讨,最后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的综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地质灾害评估方法是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基本手段,也是决定评估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文本以鹰瑞高速公路建设为例,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和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从中国地质灾害危害出发,强调了国家对地质灾害的重视,并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和实践经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苍溪县地质灾害的类型有3种:滑坡、危岩(崩塌)、潜在不稳定斜坡。2008年汶川大震前,苍溪县地质灾害点有138处,分布于36个乡镇。汶川大震后的2011年,苍溪县地质灾害点有283处,其中,滑坡200处、崩塌65处、潜在不稳定斜坡18处,分布于39个乡镇;地质灾害平均密度约12处/100km2。苍溪县283处地质灾害点,稳定的有10处、基本稳定的227处,不稳定的46处。2010年,全县受273处潜在地质灾害点威胁的户数、人数分别有4 124户、27 008人;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2 100万元,潜在经济损失67 328万元。苍溪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县域内低山区的陵江镇、漓江镇、元坝镇、五龙镇、三川镇、龙山镇、文昌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