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为了发展制定的最高的规划,对于我国来说,地方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作为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以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例,探讨为什么中原经济区建设能够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分析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对中原经济区有哪些意义和作用,以及中原经济区应该怎样更好地利用契机进一步推动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闫雷 《经济研究导刊》2011,(27):139-140
中原经济区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被国家纳入重点开发区域,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传统农区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二元经济制约,一直是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结合河南省省情,从行政管理、土地利用、财税管理、投融资、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以便为研究制定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已经上升为“十二五”时期的国家战略。在经济、技术、资金、资源、创新集聚发展中如何实现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重大。建设中原经济区,体现了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是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具体举措,也是国家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决,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开局之年,认清资源产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分析中原经济区资源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厘清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思路,不仅对中原经济区建设而且对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原经济区林业产业发展的战略取向——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是中原崛起的重要一极。建设中原经济区,不仅关系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中部地区发展甚至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被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明确了十大支撑体系,其中“构筑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居于首位,充分说明了产业发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规模明显增大,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2.29万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2293.37亿元,均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5.
建设中原经济区在全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和战略意义。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原经济区迫切需要政策体系的支撑。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对外开放政策和土地政策必须协调配合,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政策体系,合力破解中原经济区的难题,深入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聚作为新兴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竞争优势提升的重要途径。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关系到中原地区经济的崛起,发展产业集聚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有力保障。旨在通过对中原经济区主体省份河南省的产业集聚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河南自身特点和优势,提出发展产业集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中原经济主要指的是以河南省为主,连带其周边的广大中原地区.是一片山水相连、文化共融、经济发展相互关联的经济发展区域.不断的开发和挖掘我国中原区域的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是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展开叙述,进而对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将步入大规划、大战略、大效率、大成就的时代。中原经济区是纲,是长期的、全局的。河南省应该围绕中原经济区发展思路和战略规划调整工作部署,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这条主线,开展各项规划和建设。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将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这是国家第一次将中原经济区写入国家文件,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河南省商丘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中更要致力于打造政策高地、体制高地,形成新的发展优势,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艳 《时代经贸》2014,(2):154-155
按照《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的部署,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构建十大支撑体系,其中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是其中之一。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提出,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目标和进程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河南省人力资源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机遇。因此,河南省要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育,以求将人力资源优势切实落实到河南省经济发展中去,充分实现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物流业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月26日,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中原经济区建设将产生巨大的物流服务需求,有利于促进区域物流网络布局的进一步优化,有利于促进商贸流通迅速发展、促进农村消费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11.
陈丽 《经济研究导刊》2013,(21):128-131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等教育,必须跟上区域发展的步伐。采用定性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分析、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相关经济区主体省份的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找出目前河南省高等教育在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文化等无形资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考察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各自的特点和趋势,以中原经济区中河南省南阳市为例,讨论中原经济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在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建设基于产业集聚区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对加速推进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有重要意义。在归纳总结产业集聚区和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内涵和特点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设基于产业集聚区的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河南省农业产业集聚区发展和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原经济区已经从构想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且在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这对于中原经济圈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河南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构建中原经济区对未来全国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陆桥视野》2011,(21):79-79
日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口和农业大省河南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中原经济区既是国家战略,又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大机遇,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而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在于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把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放在第一位。未来十年,是人才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人才引领发展,事业造就人才。全面提高在职人员的文化素质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傅钰  任旭  郭丹华 《时代经贸》2012,(2):137-138
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十二五期间,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特别是中原经济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中原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现存问题出发,通过分析和与其他经济区的比较,寻找加快中原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途径,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文亮  陈文峰  孟德友 《经济地理》2011,31(10):1585-1591
通过构建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权TOPSIS法对中原经济区2000、2005和2009年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与比较;进而采用马尔可夫链和ESDA法对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区域差异不断拉大,两极分化趋势增强;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呈集聚分布;从热点区分布看中原经济区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东西差异,从热点区演变看中原经济区尚未形成稳定的空间发展格局;给力培育地区经济增长极和主导发展轴、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深化区域分工与合作,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是实现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尤其是当前国内外如火如荼地进行区域经济建设,这对中原经济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关于当前中原经济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SWOT分析,对于掌握中原经济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加强中原经济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强省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原经济区的发展需要通过对外贸易的发展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对外贸易的发展也需要中原经济区平台的构筑。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的河南省,深入剖析其对外贸易发展的内在问题,才能构筑起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体系,真正从根本上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