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存贷利差与金融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波 《中国金融》2005,(18):44-45
银行存贷利差通常用净利差和毛利差两种数据来衡量。净利差是指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总利息收入减去冲利息支出)除以银行总资产或利息类资产,而一年期毛利差是指一年期平均贷款利率减去一年期平均存款利率。银行并不能从所有的贷款中获取利息收入(因为存在不良贷款),而它需要给所有的存款支付利息,所以净利差低于毛利差。  相似文献   

2.
关于商业银行利润的口水战目前处于周期性低谷。前期的争论围绕利差(息差)展开:非银行人士说利差高(一般指贷款利率减存款利率),商业银行获得暴利;商业银行人士说银行净息差(一般指净利息收入除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10—2019年我国175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倍差法(DID)实证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商业银行利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显著扩大了我国商业银行利差,而存款保险制度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显著缩窄了我国商业银行利差,但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制度对大型商业银行利差的影响不明显.此外,运营成本、中间业务收入、隐含利息支付、成本收入比等因素,也会影响银行利差.  相似文献   

4.
利率市场化:国有银行的应对之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率市场化后,对优质客户信贷市场的竞争必然导致贷款利率的降低,而存款市场的激烈竞争又导致存款利率的上升,双向竞争的结果是银行存贷款利差的缩小。  相似文献   

5.
《金融论坛》2004年第6期刊登了作者李成的文章《利差演进、利差层次与我国利差结构分析》,该文从利差这一视角分析了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中央银行再贴现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国内金融市场利率与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之间的关系.考察了建国50年来各个时期利差演变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相对于已有的关于中国金融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大型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存贷利差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6家上市银行2005~2009年的日均数据,经比较分析表明4家大型银行的存贷利差持续、显著高于2家股份制银行。这一差异的原因不在于各银行之间相差不大的存款平均利率,而在于贷款平均利率。股份制银行贷款平均利率较低,源于低利率票据贴现的比重较高和公司贷款的利率较低,这两者意味着股份制银行可能在竞争中采取了比较激进的策略来争取客户。利差收窄背景下各银行纷纷采取的以量补价策略,既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也不具有可持续性。为此,商业银行应大量发放中小企业贷款,但这可能需要提高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由于“左”的影响,利息被视为资本主义的东西,受到控制和不断削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利息率经过近几年来的频频调整,那种不符合经济规律的状况有所改变,但仍未能成为很好的经济杠杆。主要原因是: 第一,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偏低。过去,利率普遍偏低,存款不能保值,贷款不成压力,但存与贷的平均利差差距还较远。经过几次调整以后,存款利率大幅度上升,特别是今年又调整两次,基本上与物价上涨相适应,但贷款利率上升却不多,贷款的最高利率还低于存款的最高利率,存、贷的平均利率的差距反而缩小。如果再加上存款平均费用率,那么,存贷利差就更小了。若信贷基金和其他自有资金都按平均利率计算支付利息的话,农行就很难赚钱,甚至要亏本。这样,银行划不来,而贷款使用者却不在乎这一点利差,即使用贷款来存款,也不会形成多大的负担,结果,引起多贷、拖欠,利息起不了杠杆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冰  杨军 《中国金融》2003,(16):29-30
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利率风险结构不匹配风险。由于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不匹配,利率变动后,银行的净利差收入一定会受到影响。只有在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平均生命周期(即存续期)相匹配时,方可消除此类利率风险。目前,由于各金融机构经营特点和市场定位不同,与存款相对应的贷款的期限结构不甚合理,这一问题在中小金融机构中尤为突出。内含选择权风险。客户行使存款或贷款期限的选择权会使银行承受利率风险,目前这类风险多由法定贷款利率下调引起。当法定贷款利率下调时,客户以重新融资的方式偿还高利率的贷款,使银行…  相似文献   

9.
银行存贷款利差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将利差分为事前利差和事后利差的基础上,本文全面分析了利差的决定因素,包括银行自身的因素、存贷款客户的因素和金融市场环境的因素等,并对中国银行业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银行业的存贷款利差进行了比较。在中国,金融机构的最小利差为央行直接决定的最高存款利率和最低贷款利率所锁定,利差的决定外生于金融机构,也不反映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为了发挥存贷款利差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调节作用,我们应该推进利率市场化,促进银行竞争。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货币政策的重点是决定市场的资金成本而不是利差。  相似文献   

10.
今年农业银行率先在金融系统进行承包经营,既实行承包经营就要以利润为主要考核指标,而银行利润是由存贷利差所决定的,贷款利率低于“成本利率”(存款利率或拆入利率+费用率)银行就会亏损。银行贷款利率呈负利率状态,是不利于农行企业化承包经营,也不利于稳定存款,抑制对资金的过度需求的。为此,笔者对平乐县供销社系统贷款呈负利率状态进行了调查,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中计算机应用规模的扩大使银行系统发生了根本变化。首先,银行不再是单纯经营存款、贷款、汇款三大传统业务的金融机构,而成为“金融百货市场”;其次,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已由过去的单一依靠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息差额逐渐转为获取存贷利差及有偿提供金融服务等多种渠道,银行保管钱财的基本职能也开始向电子货币的管理侧重;再次,网络业务的延伸,不断增长的汇划业务量和汇划资金额都对现代银行的资金清算系统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罗振海同志在《这笔贷款该不该贷?》一文中所提出的问题,依笔者浅见,储户有钱愿存银行,有临时困难时不愿取其存款解决,需申请贷款解决,同时又愿拿其存款来担保,不论利率相同与否,只要符合贷款原则,都应该贷,而且还应积极提倡。所以这笔款应该贷给。当然,从表面上看,在我们银行内部,这样的存贷不但没有意义,反而增加业务量。但实际上,对于我们的储蓄工作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贷者为何有钱存银行又要申请贷款呢?对于这个问题应该进行具体分析。我认为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所致。一是有的社员利用我们过去的存贷利率倒挂,将自己的钱存定期,有临时困难时,再申请贷款解决,从中获取一部份利差。这是由于我们的利率政策的弊病所致。二是由于支取定期  相似文献   

13.
过去银行对信用社存贷利率分别为月息2.7‰和1.8‰,存贷利率倒挂,信用社向银行借款转存银行有利可图.这几年把对信用社存贷款利率拉平,并适当予以提高.这说明我们开始注意发挥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利率倒挂的不合理现象有所改变.在利率倒挂的情况下,因为信用社有利差可“吃”,有的信用社资金并不缺,也要向银行借款,用以转存银行.而我们有的同志却怕信用社亏损,自己面子不好过,也给予贷款照顾,这纯属恩赐观点;利率平挂以后,由于贷款利率低于定期储蓄存款一年期利率,信用社由于容易取得银行贷款,个别社也就不积极吸收定期储蓄,让定期储蓄存款给银行办,当然也不能全怪信用社,银行的同志也有仅办定期,不办活期,图简便,贪安逸的思想.事实  相似文献   

14.
市场利率过低乃至与存款利率倒挂是近期金融市场的一个典型现象。对此,需要认真解读,判明其发展趋势,并据此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一、超低的市场利率与存款利率倒挂在由管制利率(存、贷款利率)和市场利率构成的中国利率体系中,近期出现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主要的市场利率品种已  相似文献   

15.
利率市场化改革,即官方放松存贷款利率管制,放弃对银行存贷利差的保护,使资金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许多国家在过去几十年先后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对金融体系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商业银行利润80%来自存贷款利差的今天,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必然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挑战。对商业银行而言,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不可避免的"高存款利率,低贷款利率"会使其存贷利差减少,严重影响其利润来源。因而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及存款账户管理能力,对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和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首先 ,加息会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一方面来自与中国贸易长期发生逆差的国家 ,另一方面来自人民币利率与外币利率的巨大利差。以美元为例 ,目前国内美元一年期存款利率为0 56 2 5% ,低于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1 4 1 75个百分点。加息将会进一步加大利差 ,吸引大量国际投机游资进入中国进行无风险套利。其次 ,加息不利于提高我国消费率。投资率偏高与消费率偏低是我国经济的突出问题。加息 ,一般情况是存贷款利率同时提高 ,导致大量消费资金回流银行 ,不利于改变我国消费率偏低的状况。如果只提高贷款利率而不提高存款利…  相似文献   

17.
第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银行利差变动有逐步缩小的趋势。央行连续五次加息,1年期法定存、贷款利率的利差由36个百分点逐步收窄至342个百分点。这将对银行的盈利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来看,各家银行由于缺口状况不同,利率变动对盈利水平的影响也会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文章假定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实际利率等于市场利率,模拟存款利率上限放开情境,选择2005年到2010年作为研究区间,对我国10家商业银行的利差容忍度进行测度。结果显示,2005年到2010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不断提高,对利差缩小的容忍能力显著增强,并且中型规模商业银行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利差缩小的容忍能力普遍强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强于小型股份制银行。  相似文献   

19.
央行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进行了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调整,首次允许存款利率上浮10%,扩大贷款利率下浮幅度至30%。调整后,贷款利率下限已突破银行保本点,意味着贷款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到位。虽然央行政策调整目前尚未改变利率管制的基本特征,但两次利率调整将对银行业务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于中间业务发展,银行将利息收入简单转化为中间业务收入的冲动将大为降低,银行的收入结构将形成以传统存贷利差收入和投资性、交易性及手续费收入均衡增长的格局。因此,利率市场化对中间业务而言,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20.
利差过高普遍被认为是中国商业银行最为突出的特征,也是许多宏观和微观问题的根源之一。但本文运用中国6家上市银行和美国参加联邦存款保险的全部银行2005~2009年数据进行的比较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利差不是高于、而是低于美国。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商业银行严密防范新增不良贷款的实践,导致其贷款的平均利率以及贷款在生息资产中所占比重都比美国低。中国商业银行要提高利差,需要尽可能增加贷款、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这可能需要提高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