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个人信用信息规范的目的在于"使用"和"收益",在于增进社会相关主体获取使用个人信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个人信用信息的使用又必须兼顾到被征信人正当合法的信用权. 相似文献
4.
5.
个人征信信息的法律适用,主要探讨数据采集、数据使用、提供数据合理的保存和使用时限、合理的数据质量保证制度、科学的数据安全保障制度等范畴均纳入到法律规制的范围.本文立足个人征信信息的关联性和相时性等特征,具体分析个人数据采集和隐私权保护等法律制度的冲突和协调,探讨个人征信信息适用中的合法与不合法情形. 相似文献
6.
7.
信用信息开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弊端,同时也可能会侵害到个人信用权。在目前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十分紧迫的情况下,对个人信用权的法律保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公民信用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国际征信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中的数据主体法律保护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8.
9.
一 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建立的法律现状(一)缺乏统一性。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全国性的、统一的征信管理的法律法规。由16个部委及国有商业银行参加成立的国务院建立“全国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专题工作小组”.主要负责起草征信法规、编制征信行业技术标准以及提出全国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消费信贷在我国发展迅速,但个人征信制度的不完善已成为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瓶颈.建立个人征信体系,发展消费信用,应从完善征信的法制环境、加强政府的协调与扶持、完善公共征信数据库、统一个人信用评估标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个人信用报告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经济身份证”.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存在未经授权等违规风险,亟待规范.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通过开发征信查询管理系统,将技术控制手段嵌入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操作流程,以系统化和流程化方式,强化了对人民银行查询用户的风险管理,提高了内部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护了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个人征信机构市场准入的管理经验,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同意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8家社会机构进行个人征信开业准备.然而,央行最终未向这8家机构单独发放牌照,而是在2018年对具有数据共享性质的百行征信颁发了牌照.利用博弈模型对百行征信成立的合理性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如何有效实现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发现,激励机制能够促成各机构达成合作,且增大惩罚力度可以提高接入机构保护个人信息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个人征信作为我国征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综合评价个人信用信息主体的重要参考.随着个人征信的广泛应用,相关的维权投诉事件不断增多,如何有效保护征信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基层机构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实际案例出发,分析了目前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探讨了建立保护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法律保护缺乏已成为我国征信业长远发展的软肋。由于缺乏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义务的约束,我国信用征信业的运营成本比征信法律较为完备国家的同行相对较低。而该低成本恰是以侵犯公民隐私权而导致的社会高成本换来的,这种外部不经济使个人信用征信业获得较大利益而社会为此付出了额外成本。而且,这种低成本对外资也更具吸引力,并可能导致大量的寻租活动和巨大的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18.
19.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从2006年正式运行以来,在规范个人信贷行为、防范信贷风险、提高社会诚信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社会利用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信用查询功能更是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个人征信系统在我国尚属“成长发育初期”,个人征信系统中个人信息尚未完善,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20.
刑法中的个人征信信息以电子或其他方式记录为形式要素,以识别性为实质要素.亟须细化前置法中非法或合法向他人出售或提供个人信息的具体规则;若某种个人征信信息属于完全不真实或公开的类型,就无必要以刑法予以保护;非法利用他人征信信息实施下游犯罪无法评价的法益侵害行为已呈现类型化与典型化,应以刑法给予妥当规制.应将构建有效合规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