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钢产量由1978年的3717万t增长到2006年的4.2亿t。我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与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  相似文献   

2.
茅于轼 《工业会计》2006,(10):16-16
近几年是我国保险业的黄金时期,因为经济高速增长,每年的GDP都增长10%,意味着我们每个人的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0%。GDP是全国人民生产出来的财富,它可以用收入衡量,也可以用消费加储蓄来衡量。GDP的总量中减去20%的政府税收,再减去大约8%的折旧,剩下的部分就是老百姓的收入。按照2005年的GDP水平,每个人平均的收入大约为8800元。  相似文献   

3.
4.
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特征及其近期发展态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001年以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2000年的增长态势,但增长的基础仍然还不稳固,调控的空间还很狭小,要充分注意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特点,高度重视世界经济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努力使经济增长率稳定在7%以上,同时不失时机地加大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度,从根本上改善经济增长工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陈淮  江林 《中国工业经济》1995,(1):31-36,13
走向1995年的中国经济形势陈淮,江林一、1994年快速增长、出口扩大的良性态势和被延缓、推迟的通胀压力、就业压力都将被1995年继承;影响1995年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是速度、改革力度、进出口状况、国际环境、物价、货币供应量、对外开放和“复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高速经济增长与协调分工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化过程中,后起国家可以利用模仿与“学习效应”(包括技术模仿、生产组织方式模仿、管理模仿等)获得“加速的成本下降”,而“加速的成本下降”可以使后起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明显快于先行国家.因而在潜质上具有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在工业化初期,工业体系的形成需要大量的企业互补投资,由于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极强,资本市场和市场价格难以负载未来信息.市场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协调工业化早期所必须的分工.从而产生“协调失灵”现象。东亚国家都利用了各种不同程度和方式的政府干预成功地解决分工“协调失灵”问题.因而产生了具有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市场体制.但这种体制也潜藏了较大的弊病.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王伟  郑月明 《山东纺织经济》2011,(12):17-17,122
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较快的区域,金融发展对我国东部经济增长起着什么作用呢?本文以中国东部各省1985年—2007年数据为样本,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8.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课题组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1.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要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告诉我们,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在于增长效率提高的推动作用,这个时期的经济增长率中,一般有40%...  相似文献   

9.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多年的发展,为理解增长过程、分析增长问题、制定增长政策提供了重要工具和理论基础。但对于面临深刻制度变革的中国,只有将以市场化为主旋律的制度变迁过程结合到增长理论中去,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的经济增长过程,并为中国的增长问题提供理论启示。以国家财政、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制度性联接方式及其变化作为这一研究的切入点是合适的:在当前时期,打破三者之间的制度性联接,将三方面的改革隔离开来、独立进行,在制度变革中推进经济增长,才能真正提高经济的自运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经过20年的改革,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77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为1978年的5.9倍。据世界银行公布的资料,1997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7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1998年,世界经济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受到极大影响,中国遇到了特大水灾,但中国仍保持了金融的稳定,人民币不贬值,经济增长达到了7.8%。中国为稳定亚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尽管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700美元左右,属于低收入国家,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居…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也在逐步加大,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非和谐的社会经济问题。当前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文章结合西方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来研究政府应当采取何种区域干预政策,以促使我国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并提出有关建议:强化增长极与周边环境关联度的政策意识;制定新增长中心建设与原增长极产业转移的宏观政策;实施政策性诱导为主的政府干预政策;构建“特色增长极”的区域经济策略;制定激励性的区域干预政策。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人口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管理的重要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和流动人口规模持续增长的过程中,环渤海地区正面临着流动人口如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严峻挑战,因而在"十二五"时期应该通过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积极促进流动人口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矿业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选择了我国 51个矿业城市 ,以现有统计资料为依据 ,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与外向度、经济发展效率、技术进步、财政状况等几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矿业城市的动态特性、演变规律及其形成的原因。结果显示 ,矿业城市与一般城市之间、不同类型矿业城市之间 ,其经济发展的效益与效率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回顾了从雁行模式到中国双头型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发展,对中国双头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否成立的理论基础——龙头产业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对龙头产业的判别标准——贸易特化系数(TSC)是否有效进行了探讨。在对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达到经济转换点的问题进行论述之后,本文提出了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数据为依据了我国石化工业发展18年后,产品自给率反而 原因,并从市场需求,建成支柱产业和国际经验等方面,测算了我国石化工业应有的发展速度;指出我国石化工业是盈利产业及达到该目标应用采取的政策和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最近10多年来我国税收增长速度一直显著高于GDP增长速度的现象。特别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激励与产业结构演变的角度考察了当前中国特定体制下地方政府做大财政资源产业的经济与政治激励。基于1998-2003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我们实证考察了地方政府协议土地出让对财政占GDP比例的当期和滞后影响。最后.本文从土地财政角度对税收增长可持续性进行了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市场化改革与经济增长是目前我国经济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经济增长方面相关的研究文献,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在估计方法与数据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改进方法。并根据扩展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取直接估计的方法,在全要素生产率中把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加以分离,分别测度了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我们发现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影响,贡献率达到14.22%。这对我国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增长,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上与实证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存在发展不平衡、产业层次和劳动力素质低下、自然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产业要素缺乏、国家投入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应该制定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加强对县域经济的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劳动力素质;节约使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3E系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通常情况下,在3E系统的研究中表现出缺乏对子系统内在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尤其是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协调关系在研究中比较少见。因此,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一般耦合协调模型、灰色耦合协调模型以及熵变方程法对我国的经济与能源之间协调发展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近20年来,中国的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协调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逐渐趋向协调。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协调度每年都在不断增大,协调性也越来越好。尽管如此,尤其是最近几年仍表现出经济滞后型,经济与能源系统之间的协调还可进一步提高。以上分析,为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和能源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以达到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健康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图书馆是顺应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是图书馆建设的必然趋势。图书馆建设应是与时俱进的,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为读者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使图书馆的服务由被动逐渐转为主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