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外劳务合作是一项利国、利企、利民事业。在促进各国劳务经济发展,优势资源合理流动和重新配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为我国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尤其"一带一路一洲"战略的提出,加速了我国企业"走出去"速度。同时,对外劳务合作中的各类问题频发,本文从经营者角度对劳务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主要问题和管理瓶颈,旨在推动我国对外劳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2011—2019年50个中国跨境劳务输出东道国(地区)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构建“法律环境差异”及其分别同“霍夫斯泰德社会文化距离”“语言差异”“信仰文化多样性”“民族多样性”交乘的五维文化差异测度体系,实证检验文化差异对劳动力跨境流动的显性和隐性壁垒作用。研究发现,社会文化、语言、信仰、民族及法治环境五方面的文化差异均会显著抑制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规模,且该抑制效应在洲际市场和劳务合作类型两方面均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谈拓展国际工程承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工程承包是包括设备、技术、资金、劳务在内的内容复杂的综合性国际经济合作形式。我国承包公司要拓展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加强信息的收集与决策工作,根据市场动态拓展地区市场。  相似文献   

4.
池海文  池海琦 《新智慧》2006,(10):25-26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以增值税纳税人的销售收入减去其耗用的外购商品和劳务的余额作为计税依据,其税基为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在内的名义增值价值,这是对固定资产进行重复征税,会对投资产生强烈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1992年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国和韩国在政治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中国朝鲜族因与韩国人族群文化相通而成为中国对韩国输出劳务人员的主要人群。由于我国对外输出劳务人员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体系不完善,使中国在韩国的劳务人员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认真分析他们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保障在外中国劳务人员权益的措施,对促进中韩两国经济文化的长远合作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经济全球化、数字化、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时代特征要求,劳务输出必须从简单体力劳动输出为主向脑力劳动输出为主转变,从面向不发达国家输出为主向发达国家输出转变,从人员走出国门的劳务输出向人员在国内的劳务直接输出转变,从有组织输出向分散输出转变。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积极开展对外劳务合作,为我国国内就业开拓了更广的空间,但是随着对外劳务合作范围领域的拓宽,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日益显示出它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现状入手,简单的介绍了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股票价格作为最重要的金融资产价格,会通过“财富效应”、“替代效应”、“预期效应”、“新产品效应”和“工资效应”等途径影响投资和消费等宏观经济变量,进而影响包括商品劳务价格在内的一般物价水平。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股票价格影响物价水平的方向和程度有着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9.
消费税针对货物和劳务消费进行征税,是现代税制体系中的主体税种之一。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多数国家在课征实践中大多是有选择地对特定商品征税,反映出明显的调控意图和政策导向,属于选择性消费税。2019年,我国国内消费税规模已达12562亿元,同比增长了18.2%,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约为6.6%。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劳动合同法》下的劳务派遣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作了专门规定,促进了我国劳务派遣市场发展秩序的建立,给劳务派遣各方主体带来意义深远的影响。规范我国劳务派遣,应切实贯彻《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完善劳务派遣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劳务派遣的执法监督,构建对被派遣劳动者跟踪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制度。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夏江宁 《嘉兴学院学报》2004,16(6):120-121,125
文章从温庭筠《商山早行》一诗入手。对诗中所涉及的“檞”字与“槲”字之争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结合植物学、音韵与训诂学的方法对其是非正误进行较全面的考证判别,以求还其诗歌以本来之面目,同时亦对今世“檞”、“槲”二字混淆误用现象进行了适当纠正。  相似文献   

14.
易堂九子是明末清初重要的士人群体。他们的文法理论构成其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唐宋派和桐城派相比,易堂九子的文法理论具有形而上色彩,这与明末清初的历史语境密切相关。他们主张由规矩到神明,既是易代之际立言的法则,又针对有明一代的模拟文风,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斯密的理论假设,市场经济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市场活动的主体,其本质特征是理性"经济人";另一个是管制市场的政府,其角色定位有如"守夜人".无独有偶,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司马迁也将社会上活动的人描述为"两者":一是社会经济的活动者,他们都是忙碌奔波的"利者";一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者即政府,其理想角色是充当一个顺应社会经济自发发展的"善者".斯密的"两个人"假设与司马迁的"两者"描述既有同工异曲之妙,又有交相辉映之趣.比较二者,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这个民族世世代代劳动、智慧的结晶,“和”、“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若干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大发展。各项工作都要以“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科学发展”的科学观的统一,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有丰富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首先是尊重和依靠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和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的规律。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新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用生产力分析思维模式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毕生以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为己任,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目睹社会处在大动荡、大分化、大组合之中,他满怀修齐治平的理想,鼓吹仁义,推行礼教,一面深入实际作社会调查,一面培养推行理想的政治人才,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他二重性的理论素养、政治主张和生活作风。他的学说与事业闻名世界,本人被誉圣人。然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高喊打倒孔家店,到文革至于极点,对孔子的评价其实各执一端。按历史唯物论试图实事求是地辩证孔子的思想核心,还其本来面目,以此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在降低库存、节约成本方面,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方法。这些方法对库存管理,取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很难解决库存本质问题---战略性库存控制。随着这些方法的运用,深入分析库存,便会发现库存实质上是企业综合管理问题。一些数学模型和算法虽然能辅助库存管理,但只是单纯地为了解决库存而进行库存策略的运用。真正的"零库存"是企业间、企业与外部环境间、企业内各部门之间无缝对接的结果。在"合作、共赢"取代"竞争"的今天,基于"工作流"的库存管理,更能解决传统的库存方法无法解决的库存问题,更能帮助企业实现"零库存"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排斥"与农村"新贫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的速度趋于缓慢,农村"新贫困"现象严重.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新贫困特点,运用"社会排斥"理论着重分析了农村返贫致贫的制度性原因,在于农民经济、政治、社会权利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