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是政府对农村贫困人口实施的一项社会救济制度。自2004年1月起,福建省全面建立并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取得了显的成效。以闽中的古田县为例.截至2003年12月,全县31.8万农村人口中,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13500人,保障标准为月人均35—83元,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方式相关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问题,尤其是农村的贫困问题一直都是阻碍我国经济进一步腾飞的关键问题。要想消除农村贫困,有效的措施是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但尚不具备稳定性、规范性。要想构建起我国规范的、稳定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贫困人口选择不同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方式。鉴于此,本文从对农村低保方式的类型和发放原则的分析入手,研究如何合理地选择农村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总结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建立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对生活在农村最低生活线以下群众的保障作用,以河北省为例,论述在现阶段持续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必要性。结合中国低保制度的一些特性,并且在当前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和物价水平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对农村低保制度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差异为着眼点,从政策制度、实施强度、效果评价等三个层次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该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对2007-2011年全国城乡低保制度一体化进程进行测度,认为农村低保相对水平优于城市,而绝对水平低于城市。最后,提出促进城乡低保制度一体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绩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起来,使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从而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然而,由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初步性和不完整性,我国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也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与挑战。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对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具体的实施效果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湖南省张家界市农村地区调查资料为基础,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绩效评价体系。制度的实施使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以少量的财政资金解决了大量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然而,制度的覆盖面仍需进一步扩展,保障对象的甄别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7.
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使农村弱势群体尽快走出困境,是摆在各级财政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对此,河北省平泉县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全额或差额补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普遍实施此项制度对保障农村部分特殊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发挥着有目共睹的作用,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保障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群,按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供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物质救助制度.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近四年来,在维护我国农村社会稳定、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用.但其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进行政策措施上的改进和完善,使其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进行救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在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为人民编织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当前,我国已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应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加以完善。本文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探讨自治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运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北京市通州区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政策要求,初步健立区、乡镇、村三级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形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互助、临时救济等多层面、多样化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看,成效显著。本文拟就如何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提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马洪范 《中国金融》2006,(14):72-7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到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得到推行,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遇到了诸多困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预示着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黑龙江省初步建立了包括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主,以相关社会福利等为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潍坊市财政部门,把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重点,把目光盯向农村最贫困群体,特别是丧失劳动能力、因病致贫和生活无助的农村居民,及时建立、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村贫困居民享受到公共财政的温暖。2005年,潍坊市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农民达到3.8万人。  相似文献   

15.
黄亚平 《金卡工程》2008,12(12):65-66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法律赋予每个公民在不能维持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制度.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各种难题,探究各种难题及解决办法对于健全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系统工程,保障其实施的有效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如何恰当选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受助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恰当选择农村低保的受助对象是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前提与基础。由于农村居民收入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农村居民的贫困程度很难准确、清楚地核算出来。故此,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农村低保对象的选择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分类别、分情况制定出保障对象的条件与范围,运用调查摸底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办法合理确定低保对象,并革除低保对象认定过程中一些歧视性的规定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快速发展,为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然而由于农村家庭收入核算方法不科学等原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瞄准机制偏差较大,“人情低保”、“骗保”、“应保未保”等现象严重,文章基于对河南安阳某村的实证研究,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瞄准机制的现状入手,分析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确认应与“4+2”的工作方法相结合,同时辅助以有力的宣传、监督反馈以及动态管理措施,从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瞄准机制,以求有效解决我国当前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偏差问题,增强农村低保制度实施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8.
周易 《时代金融》2015,(8):54-56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制度上保障城乡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山西省城乡低保制度从低保标准、人均低保支出水平、低保水平的差异性进行分析,认为山西省农村居民的低保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较低。山西省应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低保标准、提高农村人均低保支出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9.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发展迅速,在保障我国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城市社会保障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山西财税》2007,(9):22-24
2006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将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我县农村低保制度运行以来,工作开展情况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和不足?需要如何进一步完善?带着这些问题,沁水县财政局向相关部门广泛了解掌握情况,深入低保对象家中调查走访。以便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