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挡在TPP门口     
张嫣 《经营者》2013,(18):38-39
美国车企反对日本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敦促美国阻止日本操纵汇率以稳定出口及阻挡进口产品。这会有效吗? 2013年7月23日,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在马来西亚召开了第18次全体会议。这一次,日本终于挤进了这个拥有美国、智利、新西兰、澳大利亚等11个成员国的贸易谈判会议室。4个月前,日本正式宣布要加入谈判。 但在同Et,或许是意料之内,由逾8000名福特、克莱斯勒和通用汽车员工签署的请愿书被提交给美国国会议员,旨在敦促美国阻止日本操纵汇率以稳定出口及阻挡进口产品。  相似文献   

2.
似乎不少国家都乐意重拾自由贸易谈判,如果认为这代表胜利就高兴得太早了,因为国际贸易谈判永远都面对着坎坷的前路7月8日,150名欧盟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代表在华盛顿特区开始着手于跨太平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的工作。7月23日,日本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谈判也正式开始,日本派出了100人的代表团参与谈判。  相似文献   

3.
语录     
《经营者》2013,(4):29-29
"它(日本)是全球最封闭的汽车市场,理应开放市场并重组汽车产业。"—福特CEO艾伦·穆拉利(AlanMulally)美日自由贸易谈判让穆拉利很不爽,并抱怨称日元贬值有违市场规律。此前,日本有意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该协定涉及美国、加拿大等国。福特反对日本加入TPP谈判,直至其向更多美系车敞开市场。"我可以保证三菱汽车不会退出美国市场,我们会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回归正轨。"  相似文献   

4.
东盟的问题离不开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美国提出2013年完成TPP谈判,两年内完成TTlP谈判。如美国的意图如期实现,最终将建成亚太自由贸易区(涵盖APEC所有成员国)和美欧自由贸易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将在这  相似文献   

5.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其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等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2008年2月美国宣布加入TPP。2009年11月,美国正式提出扩大跨太平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10月5日由十二个太平洋沿岸国家组成的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在美国亚特兰大最终达成一致,如果协议最终通过,将会成为自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签署以来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协定。一、TPP的由来及内容TPP源自智利、新加坡、新西兰、文莱于2005年签署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SEP),由于最初参与方经济体量较小,很少有人关注。2008年美国宣布加入,提  相似文献   

7.
正金融危机以来的5年,美国经济复苏势头稳健,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分别经历了二次和三次衰退、复苏。主要发达经济体尽管仍然面临一系列结构性问题,但系统性风险基本释放。美国开始围绕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T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定(TTIP)、美国2012版双边投资协定(BIT)范本、新的服务贸易协定(TISA)重新塑造全球经济秩序,现有的IMF、WTO和G20机制有被边缘化和架空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3月15日正式宣布,日本参加"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此前野田佳彦已经宣布加入TPP谈判.TPP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在日本宣布加入之前,朝日新闻社实施的全国舆论调查显示,46%的人赞成加入TPP,28%的人反对.新加坡《联合早报》刊出评论说,围绕着要不要加入TPP,日本国内舆论空前对立,观点分歧极大.日本正处于战略分歧点上,国内围绕着TPP意见对立的根源,绝非表面上呈现出来的各阶层各行业的利弊计算,而是根深蒂固的"政治不信".在日本农协向国会提交的反TPP请愿书上,多达356名国会议员签名支持.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主要热点的亚太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品贸易增长近3倍、吸收的投资增长约4倍。然而,其一体化发展水平却不相匹配。直到TPP出现之前,主导该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只是一个制度松散的、非强制性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美国宣布加入之后,已成为广受关注的亚太地区区域贸易协议。目前,在美国的主导下,其谈判规模和成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总会计师》2022,(1):186-187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中国和日本、韩国等国家谈判达成的一个重要协定.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正式开始实施协定,标志着这一经过8年艰辛谈判的经济关系协定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相似文献   

11.
天下     
据日本《新华侨报》报道,5月2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日本自民党"二把手"高村正彦会谈时表示,想要改善日本与中国、韩国等近邻各国的关系。安倍雄心安倍晋三正在用"安倍经济学"治理日本,即一种混杂了通货膨胀、增加政府开支等内容的经济增长策略,目的在于将日本经济从20多年的"假死"状态中拯救出来。中国可能是令安倍改变想法的原因所在。要想激活日本经济的长期潜力,安倍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他设立了五个委员会来激活深层次的供给改革。他甚至出人意料地同意日本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意  相似文献   

12.
美国加入TPP的意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各种大小FTAs/RTAs也不断出现。其中,唯独"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全名是Trand-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TPP)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是因为2009年底,奥巴马政府高调宣布将加入TPP谈判,并于今年推动举行四轮谈判,甚至在APEC峰会上表示,将于2011年完成TPP的第二轮成员扩充。就重点探讨美国为何介入TPP谈判。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还是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转向而成的《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抑或是"美国色彩"浓厚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北欧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都已成为当前全球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分析对比国际与国内现行的争端解决机制,国际主要有政治模式、法律模式、混合模式;国内有学者从强化条款、扩张适用争端解决条款、话语权建构、国际国内法治统筹、诉讼仲裁调解三者协调、引入透明度规则和引入私人救济等角度论述的新视野。综合各学说,缔结协定时应考虑各方的自身背景与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用、适当的争端解决方式,统筹国际与国内法治力量,为区域自由贸易的稳定发展提供可靠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4.
2022年1月1日,涵盖中国、日本、东盟等15个成员国,全球经济体量和发展潜力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环境下,高举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大旗的RCEP达成和生效显得弥足珍贵。中国作为RCEP的关键成员,为谈判的顺利完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力推动了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欧盟根据国际经贸形势的变化,更加重视对外贸易协定的签订并取得了新的进展。欧盟与加拿大、日本、越南签署完成新的自由贸易协定,丰富了国际贸易中的条约实践。欧盟-日本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大大提升了双方市场的开放程度,是对逆全球化风潮的有力回击;欧盟-加拿大全面经济贸易协定中规定的投资法院制度,是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司法化尝试。欧盟签订的一系列新的对外贸易协定,给我国带来了一定影响。对此,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维护我国的利益,同时继续推进中欧双边贸易协定的谈判。  相似文献   

16.
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近期表示,2015年中国将力争完成与东盟自贸区的升级谈判。此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也将有望在今年年底前结束。高虎城当天在全国人大新闻中心答中外记者问时,介绍了自贸区谈判的有关情况。他说,中国目前已经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贸协定,涵盖了近30%的进出口贸易额。在自贸区建设方面,中国立  相似文献   

17.
政府采购成为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新议题,那么在自由贸易协定中如何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如何处理自由贸易协定中的政府采购谈判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GPA)谈判之间的关系,亟需我们深入研究。本文作者以美韩自由贸易谈判有关政府采购为例进行分析,以期对我们加入GPA谈判或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TPP、亚太区域价值链重构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构建GTAP模型,评估不同情景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TPP实施将导致中国产出和出口损失及贸易条件恶化。进一步研究表明,美国通过TPP战略平台主导亚太区域价值链重构,进而挤压中国不断增强的地缘影响力和掌控国际规则制定的空间。面对TPP签署后亚太地区日益深化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国应加快制度性话语权体系建设,提升传统自由贸易协定(FTA)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谈判和签署自贸协定步伐的加快,中国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逐渐拉开序幕。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采购范围与规模不断扩大,采购模式与方式体系逐步完善。为推动政府采购市场开放,中国一方面努力加入WTO的《政府采购协定》(GPA),另一方面积极在商谈的自贸协定(FTA)中加入政府采购议题。但是,在这两个方面的开放进程中,均面临一些难题和制约因素。本文通过梳理和比较GPA主要参加方在次中央实体、国有企业等焦点领域的出价,以及其他国家已签署FTA中政府采购章节的条款内容,为自贸区战略下中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对等开放提供经验借鉴。中国应在科学评估、循序渐进、包容差异等原则下,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开展FTA政府采购议题的谈判,并设计兼具稳定性和灵活性的政府采购条款范本。  相似文献   

20.
引言 中国政府采购政策的一个重要发展是中国政府于2007年12月28日向世贸组织提交了加入其政府采购协定的申请以及首次出价清单,从而启动了中国加入政府采购协定(GPA)谈判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