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VAR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方差分解、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我国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财政赤字、国债还本付息额、居民储蓄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影响国债规模的主要因素是国内生产总值、居民储蓄、国债发行规模本身、财政赤字.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我国国债规模是过大还是尚存在发行规模空间存在较大争论.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80年代以来国债发行的规模效应来检验我国国债是否适度,结果证明我国国债发行未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也没有挤出民间资本,它促进了经济增长.这为我国未来的国债政策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我国国债规模是过大还是尚存在发行规模空间存在较大争论。本试图通过实证分析80年代以来国债发行的规模效应来检验我国国债是否适度,结果证明我国国债发行未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也没有挤出民间资本,它促进了经济增长。这为我国未来的国债政策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规模日益扩大。“九五”期间控制债务规模的关键是要积极探讨国债规模的数量界限,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持适度的国债规模。冷静地思考国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主要功能,分析影响我国国债规模的各项因素,是确定适度国债规模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发行国债不应是越多越好,而应适度控制发行规模,规避国债风险。  相似文献   

6.
自1986年我国重新发行国债以来,国债规模几乎年年扩大,尤其是1998年以来,国债发行量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迅速膨胀。现论界对适度控制国债规模的界限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这些讨论大多局限于对国债规模相关衡量指标的比较,或作历史的纵向比较,或作国际的横向比较,以求找到一个适度国债规模的数量界限。然而,其比较、分析的结果往往是相悖的,无法据此对我国当前的国债规模是否合理做出清晰判断。适度的国债规模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必须把它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去研究。控制适度国债规模应把握如下几个关系:1)国债余额增长率不得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率;2)国债实际利率不得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率;3)国债余额与GDP之比不能一直趋于上升。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债规模的现状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国债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筹集资金用以加大公共投资支出.这对推动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国债余额增长速度过快,偿债率和国债依存度指标已处于高位,所以应适度控制国债发行规模,降低财政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8.
一、近三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综述从1998年下半年起,针对国内需求不足和亚洲经济危机,我国实行了以适度增加财政支出、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发行规模为主要手段的积极财政政策。两年多来,积极的财政政策成效明显,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政策效应,是促成今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重要转机的关键性因素之一。2000年,我国计划发行国债4980亿元(已加上下半年增加的500亿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出口大幅增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回升迹象。在这种情况下,积极财政政…  相似文献   

9.
国债是国家为筹措财政资金而向投资者举借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的债务。中央财政通过发行国债可以弥补财政赤字、筹措建设资金、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国债发行规模不能无限制地扩大。其规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即:1)国债依存度;2)国债偿债率;3)国债负担率;4)借债率;5)应债主体承受能力等。从国债依存度和偿债率来看,我国国债规模已经超出了承受能力。但从应债能力和国债负担率而言,我国的国债增发空间还较大。综合分析,随着各项财税改革的逐步到位,财政收入的增加,债务负担和偿债能力将大为改观,因此,国债规模的增长率在20%以内,且逐年以1.7%的速度下降,将不会给财政造成太大压力。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引出我国从1981年起恢复发行国债,截止1993年,历年发行规模最高不超过450亿元,国债累积实际发行额为2244.56亿元,而1994—1996年四年累计(1996、1997年为计划数)则达7113.46亿元。国债发行规模和累积余额的快速扩大,引起经济理论界高度重视,已成为当前财政的一个热点问题。表一:1981—1997年我国国债发行数量年份计划数(亿元)实际数(亿元)年份计划数(亿元)实际数(亿元)年份计划数(亿元)实际数(亿元)19814048.661987115116.871993370381.3219824043.631988250188.77199410201137.9319834041.581989170197.231995153719844042.53199…  相似文献   

11.
控制国债规模,防范债务风险,对于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意义重大。本文从介绍国债规模监测指标体系出发,对我国国债规模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得出从财政承债能力来看,我国国债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指标都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财政债务重负不堪忍受,国债风险较大。为此,从控制财政赤字等角度着手,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债的规模控制与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改革以来国债规模的现状是:债务依存度和偿债率过大,债务负担率偏发行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经济调控效应,反而对20年来的经济过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此,我们得出结论:国债的累积规模不大但发行规模过大,当务之急是降低国债的发行规模。当然,通过财政的增收节支可以控制国债的发行规律,但在我国目前可行性却不大。当前,我们只能通过加强国债管理的方式解决我国国债规模问题,具体措施有:实现国债期限结构的合理化;进一步推进国债品种的创新;积极培育和完善国债流通市场;适当增加国外公债的比例;适时发展地方公债等。  相似文献   

13.
国债是国家依据借贷原则,从社会上吸收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国债发行规模的差异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及政府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本文主要探究我国国内国债发行规模的风险因素,并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寻求防范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国债发行规模风险。  相似文献   

14.
国债不仅是我国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工具,而且越来越成为我国筹措建设资金、发挥经济杠杆的有利手段。但由于我国国债起步较晚,国债市场功能尚不完善,国债运行中仍有许多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对国债规模和结构,国债二级市场的完善、以及国债法制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规模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五个阶段,国债数量增速较快。国债的发行,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债规模的扩张,势必会增加财政债务风险。因此,适当控制国债规模、防范债务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铸币税即政府发行货币所取得的收入,一般可理解为货币发行成本和货币面值间的差额。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政府的实际铸币税收小于其名义铸币税收入。铸币税问题的讨论一般是同财政赤字货币化问题相联系的。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以增发国债为核心的,财政赤字经常化。政府可以从财政赤字货币化中得到我少铸币税收受制于三个因素:经济增长对基础货币的需求,经济的实际增长率,以及货币需求对通货膨胀和收入的弹性。  相似文献   

17.
从适度国债规模的确定入手,通过衡量国债规模指标的国际比较,得出对我国当前国债规模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资产选择理论对国债的最大可能发行空间进行分析,认为国债的发行则取决于国债利率和居民对国债资产需求的大小,预防性储蓄存款是制约国债需求的关键因素,以往反映居民应债能力的指标需重新考察。通过对我国国债潜在需求能力的估算和预测,发现我国国债规模已经接近国债的潜在需求能力,国债实际发行空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9.
1995年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扩大到1500亿元。如何确定适宜的国债增长规模,保证规模日益扩大的国债能够顺利发行,并使其交易日益规范化,真正发挥其资源配置和作为宏观调控工具的作用,已经成为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关注焦点,也是完善我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环节。一、国债的发行方式与结构十几年来,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向单位和个人分配购买国债任务指标,且必须完成任务的强制性发行方式;另一种是承购包销方式。后一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市场调节机制,有利于国债的发行。当然,从…  相似文献   

20.
铸币税即政府发行货币取得的收入,一般可理解为货币发行成本和货币面值间的差额,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政府的实际铸币税收小于其名义铸币税收入,铸币锐问题的讨论一般是同财政赤字货币化问题相联系的。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以增发国债为核心,财政赤字经常化,政府可以从财政赤字货币化中得到多少铸币税收入受制于三个因素:经济增长对基础货币的需求,经济的实际增长率,货币需求对通货膨胀和收入的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