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在我国人口中占比大,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是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关键所在.建党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贫困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消除农民贫困、实现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久久为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从消除农民土地生产资料绝对贫困到解决农民生活资料绝对贫困,中国实现了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伟大目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反贫困的历程,总结提炼其中的理论结晶、治理方略和宝贵经验,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可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农村地区尤为严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反贫困各种措施和力度逐步加大,产生了积极的扶贫效果。然而,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数据表明,我国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所以就要通过分析农村贫困的特征,找出阻碍农村脱贫的各种因素。在众多的反贫困政策中,提出财政作为一个基础性的手段在反贫困的过程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贫困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颖琼 《经济论坛》2007,(1):125-127
贫困与反贫困是人类的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世界贫困人口的大约75%居住在农村。中国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极其明显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城市居民长期享受着政府给予的一系列倾斜政策,诸如经济发展政策、教育资金投入政策、就业政策、补贴政策、福利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远高于农村居民,城乡收入差距悬殊。在中国政府着力于解决人们生活绝对贫困的背景下,贫困的范畴主要界定在农村,政府所提出的消除贫困计划和措施,也主要是消除农村贫困,消除农民的贫困。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为了消减贫困,实施了种种反贫困政策。虽然这些反贫困政策取得了很大成果,但目前我国仍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并且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恶劣的西部地区。贫困人口的这种分布特征,加大了反贫困政策的实施难度。一直以来,反贫困政策的目标都是单独的一个目标,即减少贫困人口,改善贫困人口的条件。2000年,国家为了消减贫困,也为了改善环境,开始实施生态移民政策,这标志着反贫困政策的巨大转变,即从单独实施反贫困政策转变为把反贫困政策和环境政策结合为一体,同时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文章依据调查获得的数据,分析生态移民政策对移民和环境的影响,探究生态移民政策在实施过程的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国西部农村。由于中国西部地区本身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反贫困的难度很大,但从造成中国西部贫困的主要原因来看,西部的贫困主要是由其自然环境造成的,因此通过移民开发,实现人和自然资源的重新组合是实现西部农村反贫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消除贫困必须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在反贫困斗争中取得成就.2000年底,全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下降至3000万,实现了党和政府提出的2000年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庄严承诺.但是,彻底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还未完成,3000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还有待解决;即使是初步解决了温饱的贫困人口,也还存在稳定脱贫、巩固温饱成果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经过近30年的农村扶贫开发,我国农村贫困治理成就斐然,农村贫困问题得到很大缓解,解决了大量的生存贫困。到2006年,全国农村生存贫困人口减少到230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3%。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到来,农村贫困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村扶贫工作进入到了新的阶段。了解现阶段的农村贫困特征对于深刻了解农村贫困问题和制订相应的反贫困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农村贫困测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贫困测度是监测贫困状态和制定反贫困政策和战略的重要依据。农村是我国反贫困的主战场,如何科学地制定贫困评价指标体系,是全面描述和正确评估农村贫困的现状和脱贫进程,及时把握扶贫政策对缓解农村贫困的实际效果的关键,并成为当今理论研究和反贫困实践的热点。本文对农村贫困指标体系设计基础、目标层次、结构系统和指标选择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贫困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难题之一。围绕贫困理论中贫困的定义、贫困线的确定、总体贫困程度的测定以及反贫困战略及政策的选择等问题,中外学者的研究具有不同特色。分析比较这些理论成果,对推动我国西部反贫困的进程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贫困是全球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更为严重.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贫困问题既有其共性的一面,也有其特殊性的一面.对此,国内学者对我国农村贫困的特征、农村贫困的形成机理、农村贫困测量与评估、农村反贫困对策、农村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相关研究仍存在一个明显缺陷,即从农户个体角度对贫困问题的分析还相对薄弱.我国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新时期,新的时代背景要求有新的反贫困战略理念与之对应,其中,提升贫困人口利用机会能力和实现自我发展能力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西部地区贫困问题的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王立 《经济研究导刊》2012,(31):118-119
关于贫困问题,它已经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地区之间经济水平差距越来越大,虽然西部大开发政策已经贯彻了超过十年,但是在西部地区的很多地方仍然脱不掉"贫困"这顶帽子。从西部地区贫困的原因着手,进而来提出反贫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部农村扶贫开发战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农村贫困状况的严峻态势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西部农村的扶贫开发战略必须在冷静分析贫困治理难点问题的基础上确立新的反贫困战略指导思想和开发原则,以满足贫困人口生存需要、生产需要和发展需要为基本目标,要通过创新扶贫制度、强化社会服务、控制人口增长、重视教育培训、发展特色产业、探索移民搬迁、推广小额信贷逐步缓解争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与城镇贫困问题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中国的贫困形势之一是农村贫困与城镇贫困共存,因此对我国农村贫困问题与城镇贫困问题之贫困原因、社会经济特征进行系统比较,并对当前我国反贫困政策提出建议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论农村返贫模式及其阻断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贫困问题可以分为原生贫困问题和再生贫困问题。当前"反贫困"的着力点在于原生贫困问题的解决;但再生贫困问题,即返贫问题成为扶贫开发是否具有长效性的重要指标。在返贫的各种现象中,五种返贫模式需要引起重视:断血式返贫、狩猎式返贫、失敏性返贫、转移性返贫和传递性返贫。提高减贫开发实效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需要通过财富内生、心理介入、制度供应、价值挖掘、新民塑造等方式阻断农村脱贫人口返贫的通道,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部农村地区贫困状况的严峻态势是21世纪初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选择确立适应西部地区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的反贫困战略模式是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大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贫困空间分异与反贫困政策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日渐严重,贫困人口行业固化、区位固化和群体固化逐步形成。由于中国各城市发展水平不同步,城市贫困状况和人口构成呈现出地域、行业、城市等级的空间差异。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业再就业和失业保险制度、住房保障制度等救助制度为主体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城市反贫困政策体系逐步形成。为遏制城市贫困日益恶化,有效破除城市贫困固化态势,应在现有的城市反贫困政策基础上,构建统一的城市反贫困政策体系,多元化社会救助制度,重构贫困人口聚集区地域格局,提升贫困主体反贫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有效地解决民族地区反贫困问题是关系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因此深入探讨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民族地区贫困的特征、成因、解决方案、措施和政策等几方面内容出发,对民族地区反贫困问题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客观全面地认识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8.
    
西部农村地区贫困状况的严峻态势是21世纪初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选择确立适应西部地区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的反贫困战略模式是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大难题.  相似文献   

19.
贫困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农村贫困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我国的反贫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继续坚持正确的开发式扶贫方针,建立政府、社会和市场相结合的反贫困机制,通过加大扶贫力度,加强贫困人口能力建设,完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等措施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扶持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不同的机构关于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研究结果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采用了不同的贫困标准,这显然不利于未来反贫困政策的制定。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农村贫困线和贫困发生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统计局低估了农村贫困线与贫困发生率,同时,各地在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也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