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马克思整个哲学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最具力度的一个部分.在这个理论中,马克思在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上,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彻底的批判,在批判中创立未来科学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因此,在马克思那里,是从否定的、虚假的角度来使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概念的,进而揭露其本质特征是虚假性.本文通过对这种虚假性的表现、产生的根源以及出路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这正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核心,具有划时代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展开了全方位的批判:他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观念表现;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的社会根源在于它掩盖了真实的生产关系;剖析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方法论基础即主客颠倒性;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分析问题的非历史主义原则。在此过程中,马克思进一步论证了他早年阐释的意识形态思想。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是一个应当予以批判和超越的否定性概念。他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用唯物主义的方法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并成功地实现了对意识形态的超越,建立了科学的社会学说——共产主义学说。然而,在马克思之后,意识形态观念发生了流变。这种流变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它对无产阶级解放斗争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又有消极的影响。正本清源,继承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认识,在今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在马克思著作中具有两类四种含义,应基于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法把握不同含义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核心理念的"市民社会",与所谓普世价值密切相关,它是马克思理论集中批判的对象。如果说马克思具有某种市民社会理论的话,也只能看成基于唯物史观把握资本主义生产内在机理的理论。应从原则高度明确反对将两种性质的市民社会理论有意无意地混淆起来的做法。沈越教授将市民社会臆想为没有阶级属性的永恒的"中产阶级"社会。认为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等只是这种没有阶级属性的市民的意识形态,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应该不加批判地原原本本地"拿来"。他还试图通过个别德文词的辨析,一方面将苏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既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贴上"伪马克思主义"的标签,另一方面把马克思理论整体性地改造成没有阶级属性的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理论。实质上是有意识地将马克思理论与西方意识形态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5.
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思想进程是从1845年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开始转变的,从意识形态的非科学到科学,从人道主义到实证主义的理论总问题转变。但笔者并不赞成其观点,笔者认为,在马克思思想进程中并没有所谓的认识论断裂,而是认识方法和逻辑理论的差异。他只不过一开始用哲学、伦理学的角度来批判资本主义,而后期则是用政治经济学的角度。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高齐云先生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生形态、次生形态、再生形态概念以来,探询马克思的原生态哲学思想已逐渐演绎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趋向。通过对马克思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所提供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写作的历史与理论语境的分析,认为马克思的原生态思想并不是哲学而是科学,而更具体地说则是政治经济学这一"真正的实证科学";而历史唯物主义(或实践唯物主义)则并不是马克思的原生态哲学思想,而是内置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这一原生态思想的要点式理论话语,用马克思自己的话来说,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指导其"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市民社会在马克思著作中具有两类四种含义,应基于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法把握不同含义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核心理念的"市民社会",与所谓普世价值密切相关,它是马克思理论集中批判的对象。如果说马克思具有某种市民社会理论的话,也只能看成基于唯物史观把握资本主义生产内在机理的理论。应从原则高度明确反对将两种性质的市民社会理论有意无意地混淆起来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详尽论述了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的科学基点、逻辑线索和具体内容,这是马克思在哲学革命之后首次科学地提出社会发展三形态——依靠共同体阶段、采取物的形式进行统治阶段和真正共同体阶段。  相似文献   

9.
纵观马克思哲学发展史,《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在基本上完成了对以往哲学的批判的基础上产生。此著作以"现实的个人"这个唯物史观为出发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本文通过阐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从而彰显《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人为本"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降,正义理论的谱系主要存在社会契约论和功利主义两大范式。在批判与超越的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正义理论的生成逻辑先后经历了马克思青年时期对正义思想的追寻、对资产阶级正义理论的批判,再到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资本论》对正义的科学阐述的过程。在其内在理路上,历史唯物主义正义理论的根基在于必须超越政治的、法律的领域而深入到社会的、经济的领域;马克思强调在普遍存在阶级对立和阶级压迫的社会条件下空谈正义只会徒增共产主义运动的障碍,因此必须倡导真实的、科学的正义理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指出科学的正义理论及其实践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国家为基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革命的理论,是批判的理论。一方面是彻底批判庸俗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是批判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的理论,另一方面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需要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价值目标的现实性 ,思维方式的实践性 ,批判力度的开放性等决定了马克思哲学具有本质上的当代性。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批判精神使马克思哲学在当代乃至未来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生产"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概念,也是斯密经济思想的重要概念。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研究立场和研究方法,马克思与斯密的生产概念有很大的不同。与斯密将生产局限在增加产品和社会物质财富的范围不同,马克思所理解的生产是一个历史性、批判性和总体性的概念。马克思不仅实现了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生产概念的双重超越,也在生产问题上真正超越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界限。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异化劳动理论和实证主义的批判是解读马克思哲学的原意并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合理内容的钥匙,因此,文章沿着马克思相关理论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家卢卡奇对其理论的发展,解读马克思哲学的原意并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合理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个分支中,新制度经济学可算是"此物最相思",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所谓的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新制度主义,乃是资产阶级本体论意义上的虚假理论发展之路;其"虚假"就在于本体论工作预设,在于逻辑推理所依据的本体的虚假性,这样才有社会物理学→数学物理学→现象学的社会物理学的体系更迭性和知识不断翻新,而其中的话语是高度一致的物象学科(工作)语言。这种资产阶级理论为社会主观批判实践提供了"漫画",创立工作范型,巧设了批判模本,而要求研究对象规定的真正意义的去魅。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是马克思在对资产阶级人权观的批判中产生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指导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对我国当代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哲学作了第二次批判,对象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通过这一系统的批判和改造,马克思试图划清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真正地告别旧哲学。从总体来看,青年马克思在《手稿》中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基本上还是以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观点为基础的,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还没有真正把握住黑格尔辩证法的深刻处。本文主要论述了青年马克思这一批判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黑格尔的思想是马克思的第一个平台,而费尔巴哈的思想则是马克思的第二个平台,马克思在这两个平台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新哲学.但就费尔巴啥来来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又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他们二人同处于青年黑格尔派时期.第二个阶段是1843年前后,这一阶段马克思深受费尔巴哈的影响.第三个阶段则是从写作<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开始的,由此拉开了马克思彻底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创建自己新唯物主义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思想,也是马克思早期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理论.研究异化劳动理论,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手稿>、准确把握马克思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最初经济学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在此文本中,马克思主要立足于人本主义哲学立场对古典经济学进行批判和否定,并论证未来共产主义即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向“人”的本质的复归。这种人本主义哲学立场还没有离开“哲学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