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经济研究》2008,(6):96-97
自2006年开始,省发改委将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作为生态立省战略的重大课题,组织力量着手开展了相关基础研究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适时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青海省关于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有关政策建议》和《关于建立健全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有关政策建议》,并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向全国人大、政协及国务院相关部门汇报,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生态保护建设予以政策倾斜和重点支持。目前,国务院将“加强青海三江源地区、青海湖流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作为支持青海等省藏区发展五项重点工作中之一进行研究部署,使我省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2.
青海是一个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非常特殊的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后对全国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障产生巨大影响的地区,而青海又肩负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旅游业是一个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双赢产业,发展旅游业是减轻对自然环境压力、克服生态脆弱劣势和有效利用资源的必然选择。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有效支持,完善的融资机制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7年12月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和生态优势,着眼于建设生态文明,在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实施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立省战略。随着“生态立省”战略的实施,青海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的保护,自然资源将得到合理的开发,青海生态保护的独特效应不断凸现,青海经济社会将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2007年12月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和生态优势,着眼于建设生态文明,在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实施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立省战略。随着“生态立省”战略的实施,青海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的保护,自然资源将得到合理的开发,青海生态保护的独特效应不断凸现,青海经济社会将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巩固乡村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通过对青海省S村的实地调研,在数据整理分析以及现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半农半牧”区乡村实际,重点分析了影响产业振兴的关键因素,诸如法制体系不健全,乡村的特色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增强等。研究发现,要实现“半农半牧”地区乡村产业振兴,应加强环境污染控制,健全生态保护的补偿机制,优化生态产业发展,完善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青海“半农半牧”区乡村既要实现振兴,又承担着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如何使得二者相互促进,是“半农半牧”区乡村产业振兴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对青海“半农半牧”区乃至其他民族地区“半农半牧”区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探索与实践     
30年时间,青海人终于完成了一个从"资源开发、粗放经营"到"生态保护、科学发展"的华丽转身。生态立省2005年12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青海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强调,青海是我国淡水资源的主要补给地和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保护和建设好这里的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到青海各族群众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全国的生态安全和中华  相似文献   

7.
一是维护国家生态屏障的现实需要。青海省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最重要、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区域。“三江源”保护离不开国家支持,青海省也承担着艰巨的任务,责任重大。但从地区经济发展看,青海省4个属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均为青海省欠发达地区,地广人稀、远离经济中心,自我发展能力十分有限。试验区作为青海主要的经济发展区,  相似文献   

8.
《青海经济研究》2009,(6):91-92
为配合国家拉动内需,支持藏区发展等政策的实施,省发展和改革委加大农口项目前期工作力度,截至目前,已安排农口省级预算内前期工作经费3780万元,主要用于青海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三江源自然保护保护区生态保护二期研究、柴达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青海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近期规划、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规划、拉西瓦灌区、积石峡水库灌区、马什格羊水库等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9.
《东北之窗》2012,(21):105-105
11月8日,青海首条高海拔超长公路隧道——青海西久公路拉脊山隧道全面贯通。拉脊山隧道属于高海拔地区的双洞隧道,平均海拔超过3200米,隧道全长超过11公里,总投资8亿多元。隧道工程施工现场空气稀薄,环境恶劣,地质十分复杂,施工难度很大。隧道工程建成后,对促进西宁与青海南部牧区的经济联系,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祁连山是我省东部地区、青海湖盆地、柴达木盆地以及甘肃省河西走廊的生命之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近几十年来,祁连山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水源涵养功能减退,产水量下降;草地退化严重,沙漠化面积扩展;荒山秃岭面积增大,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威胁,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为保护和治理好祁连山区的生态环境,省发改委委托省工程咨询中心着手编制《青海祁连山南麓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相似文献   

11.
《青海经济研究》2008,(6):99-100
青海作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和重要的水资源高密集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对节能减排、减少水域污染关系重大。近年来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特别是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生态立省战略,有力地推动了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最新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省主要流域水域水质总体基本良好,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但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完全遏制,尤其湟水流域的年污水总量已达1.4亿多吨,占全省总量的73.5%,如不及时治理,水污染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2.
张平 《西部大开发》2010,(6):9-9,19
青海藏区是西藏以外全国最大的藏族聚居区,藏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地区间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农牧业生产仍处在低水平发展阶段,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落后,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社会事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人才匮乏和教育落后制约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建立高原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强化生态保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促进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到更高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加快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这是继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之后,国家在青藏高原地区实施的又一项重点生态保护工程.青藏高原的生态价值远远高于经济价值,爱惜西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永葆高原碧水蓝天,牢筑西藏生态安全屏障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青海经济研究》2001,(6):21-2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青海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事业了蓬勃生机,给青海各族人民带来了巨大鼓舞。两年来,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发建设意识增强,观念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明显加大,重点建设项目增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进展;优势产业进一步扩大,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15.
生态保护和建设是青海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国家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青海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又一次重大历史性机遇,同时也是一次新的重大挑战。如何把握好机遇,理性地应对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正>新华社西宁8月24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青海考察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17.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作为对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具有重要作用的青海人保公司,应积极投身到大开发的热潮中去,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保险业务,培育和完善青海保险市场,促进青海保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13年9月,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构想,目的就是创新欧亚各国合作模式,促进形成一个经济联系密切、彼此发展空间广阔的经济合作区域.柴达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已成为青海工业经济的聚集地,由于区域生态脆弱,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古丝绸之路途径青海,形成赫赫有名的"青海道",又称南丝绸之路,青海道分三路,北路出西宁向西北行,渡大通河,越祁连山,进入甘肃;中路出西宁经青海湖北岸,沿柴达木盆地北缘至大柴旦,北上经当金山口至敦煌;南路自西宁过日月山,沿青海湖南岸、柴达木盆地南缘,经都兰,格尔木,西出阿尔金山至新疆若羌.中路和南路均在柴达木盆地,出省境后经河西走廊与新疆的丝绸之路合并.汉武帝时,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就取道柴达木盆地往返.历史证明,柴达木地区是物流发展的重要通道,加快发展物流业对促进柴达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促进青海藏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实现该地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农牧民需求的视角,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民生类、生产类、公共安全类和环境保护类等四个方面对青海藏区基本公共服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青海藏区基本公共服务现状总体不容乐观,现有基本公共服务依然不能满足农牧民发展的需要。目前,亟待解决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民生类基本公共服务,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医疗、教育和就业。  相似文献   

20.
青海是我国和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是欧亚大陆上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地区,起着大江大河水循环的初始作用,对中下游水文循环和水量都产生很大影响。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对全国乃至全球的大气、水量循环具有重要影响。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三条江河每年向下游供水600亿m^3,是我国淡水资源的主要补给线,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同时,独特的地理环境也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区系,集中有大量的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