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工作》2002,(7):39-4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认为,当前政府发挥作用的重点应放在以下一些方面:  相似文献   

2.
《宁波经济》2006,(11):3-5
陈清泰简历:曾任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现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塑造企业所有权文化》、《可变薪酬体系原理与应用》、《国有企业走向市场之路》等。中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管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但是,现在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传统增长方式已经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没有强大的经济驱动力,无论是地方还是企业,谁也不会平白无故地"转变增长方式"。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是现象,实质在于创新动力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日前提出,创新或不创新是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一种选择。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有怎样的发展环境,就会选择怎样的发展模式。在可以轻易获得廉价生产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清泰近期撰文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中国企业以“冬眠”的姿态“挺”过去、或从战术角度去“应对”,就显得过于消极了。陈清泰认为,当前企业领导层要总揽全局、对形势有清醒判断,以前瞻性思维、以进取的姿态,发现机遇、利用机遇、实现超越。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日前在2004年《中国企业发展报告》发布会上说,尽管中国人均GDP刚走出低收入国家的行列,经济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但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具备了成长出世界级大企业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6.
开放掠影     
《开放潮》2002,(2)
陈清泰:500强是结果不是目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卜副主任陈清泰近日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暨中集集团发展经验研讨会”上强调:培育国际化经营的大企业,不能靠资产拼凑,盲目扩张 也不能靠政府主观捏合,而应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脐身世界500强不是口标,而应该是结果。 同时,陈清泰认为:培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关键的一点是理顺企业机制。很多国少D、大公司可以做到百年老店,能长久保持市场活力,依靠的是良好的制度基础和良好的管理机制,依靠好制度和好机制选择优秀的经营者 而我国许多企业则靠主管部门的伯乐慧眼…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日前指出: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这项工作更具本质意义的成果就在于由此出现了四个新机制的萌芽。首先,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的机制初步形成,渠道开始打通。其次,国有企业职工流动机制初步形成。第三,国有企业职工逐步由“企业人”,转变为“社会人”。保障的社会化管理逐步到位,政企错位的状况得到改善。第四,国有企业由依赖政府注资,转而走向资本市场。在三年脱困中,政府已改变给个别企业吃偏饭、用特殊政策扶持的办法。企业对政府注资或以政府指令强制银行贷款的期望逐步弱化或消…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WTO后,在一些重要领域保留了期限不等的“过渡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说,这个“过渡期”不是“保护期”,而是国家和产业竞争力的“培育期”。在这期间,中国必须在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上有所突破。陈清泰说,“过渡期”是WTO各成员体通行和认可的一种作法,是兑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过程中加速体制转轨和政府改革的过程,是在减缓外部冲击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竞争力的过程。陈清泰说,目前很多人错误地将“过渡期”理解为”保护期”,企图充分利用过渡期对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以更加有力的措施,用吃偏饭的…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日前在“国发秋季经济形势报告会”上专门就国有企业改革热点问题发表了讲话。陈清泰说,目前国有企业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市场化程度提高,除少数垄断行业外,国有企业不可替代的地位消失。二是政府职能重点转向创造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与国有企业间的关系出现调整。三是入世后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入新阶段,在更多利用国际经济资源发展的同时,企业间的竞争也进一步国际化。上述形势的迅速发展,必然使市场机制优胜劣态作用得到强化,企业间两极分化加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十分紧迫,必…  相似文献   

10.
资讯·管理     
陈清泰:软实力是中国企业的软肋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日前指出:“进入新世纪,尽管中国的经济总量与出口贸易额增大了不少,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寥寥无几,这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落后于印度、俄罗斯。中国企业要想成为跨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还很严峻!”陈清泰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技术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由这些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公司集团表现出来的。如果若干年后,中国还未能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的话,中国要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可能将是一句空话。陈清泰直言,现在中国很多地方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应对WTO的新环境和新挑战,推动我国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中国刚刚加入WTO后,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共同举办了”全国第二届企业管理研究与学科建设论坛”。开幕式由本刊主编、首都经贸大学副校长郑海航教授主持.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任成思危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清泰教授、  相似文献   

12.
宋云中 《上海国资》2005,(10):32-34
如果大型企业对个人的依赖程度太高,体制保证程度太差,结果必然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规范董事会是国企经营管理体制的一场深刻变革。著名国企改革专家陈清泰认为,董事会制度是企业最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能不能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事关国有大企业的竞争力,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涉及大企业生死存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说,在世纪更迭之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而国有企业面临的形势却变得更加严峻。其中对国有企业影响最大的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陈清泰近期撰文指出,创新是企业为获取超额利润而冒险决策的市场行为。创新需要的环境条件比一般投资更加苛刻。如果少数企业不创新是其自身的决策,如果多数企业不创新那就是发展环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清泰 《发展》2002,(9):6-8
西部大开发,甘肃大发展。8月26日在第十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200多名来自国内外政界、企业界、学术界贵宾汇集2002“友好合作与甘肃发展论坛”,为甘肃发展出谋划策。本文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书记陈清泰在论坛会上的演讲。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信息》2004,(8):45-45
“装备工业是工业化的基础,很难想象13亿人口的大国,在没有良好装备工业的基础上能买来一个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在日前举行的“2004机械制造业发展论坛”上指出,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装备工业必须满足国民经济不断发展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7.
近日,我国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链教授前赴无锡湖滨饭店参如主持第二届市场经济与商会的国际研讨会。出席这次会议的还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钩、中央马列编译局团局长尹承东以及美国福特基金会驻华首席代表华安德、德国中小企业联合会驻华项目协调官员托马斯等近100人。笔有幸就我国民管企致如何定位、生存与发展等一系列热点话题对吴敬琏救授进行了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18.
国有资产管理的五点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就如何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无论从政企分开、使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的需要,从保证国家所有者权益、防止国有资产的现实,还是从国有资产需要不断流动、重组的角度,从提高国有资产运作效率的要求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就是如何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运营和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19.
自去年11月证监会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国有股减持方案以来,减持工作的进展就得到各界的密切关注,尤其是广大投资者对当初不合理的减持方案还心有余悸,尚在修改之中的国有股减持方案也就成了股民的一块“心病”,并引发了不少恐慌性抛盘。 由“减持”到“流通”, 峰回路转? 据《经济日报》陈剑夫文:在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国有股减持方案专家评议会”上,主持会议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强调了非流通股进入流通的问题。他认为:“国有股减持与非流通股进入流通并非一码事,解决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的流通性问题,使…  相似文献   

20.
改革文萃     
《开放潮》1996,(1)
最近,在哈尔滨召开的18城市企业兼并与破产务实研讨会上,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提出,破产与兼并相结合已成为存量国有资产重组的一种重要方式。 陈清泰说,为阻止国有资产的无限流失,各地政府在安置职工难、资产变现难、处理债权纠纷难、冲销吊帐准备金难、各部门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