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股票发行注册是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头等大事,是涉及市场参与主体的一项"牵牛鼻子"工程。随着"注册制"脚步渐行渐近,这场资本市场革命性巨变将带来怎样的机遇和风险,尤其是上市公司内部和外部治理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越来越引起人们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2.
天亮 《董事会》2015,(4):54-5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要求。长期以来发行体制改革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为我们推进发行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证券发行是资本市场运行的基础环节和投融资活动的重要平台,企业通过它获得发展亟需的资金,投资者通过它分享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成果。可以说,发行环节不仅是证券进入资本市场的源头,也是决定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尧基 《董事会》2015,(4):38-43
由于此前实行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制存在种种局限和弊端,且经济结构调整大局对IPO改革有迫切需求,故国内股市亟需推行IPO注册制。注册制将促进资产证券化率的提高以及市场各参与方趋于成熟、理性,将推动企业上市量大增,从而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正是如此,注册制成为今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头等大事、"牵牛鼻子"工程。但必须看到,国内股票市场环境还存在不少"短板",不利于注册制的顺利推行,因而亟需在注册制启动前后借助《证券法》的修改尽快补齐这些"短板",以免今后"走弯路"、"开倒车"。  相似文献   

4.
梅慎实 《董事会》2015,(4):50-53
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是"行政授权"还是修改《证券法》"权力法定"?是中国证监会"单审制"还是中国证监会与证券交易所"双审制"?时至今日,关于注册制改革的具体模式,尽管市场各界尚存在争议,但不管改革取何路径,都将倒逼公司内部治理重大变革、提质增效。政府还是市场主导有人认为,我国目前仍然属于新型的、转轨时期的市场阶段,经济发展不全面不均衡,发展质量不高,尚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重要转型时期,各种市场经济力量互相牵制互相博弈。如果只是盲目地  相似文献   

5.
叶晓华 《董事会》2014,(1):102-102
正上市公司每百元净利润所负担的法律风险成本基本上在10元左右,考虑到相当多的法律风险成本上市公司并没有披露,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润率不过5%。可以说,法律风险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巨大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发。《决定》明确指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注册制主要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时,必  相似文献   

6.
孙坚  郭洪业 《董事会》2015,(4):44-49
在我们的注册制专访中,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董事会》杂志高级顾问胡汝银教授强调,中国股票发行制度转向注册制,不仅是相关操作机制的顺势变迁,更是中国资本市场基本制度、文化和游戏规则的主动纠偏,在改变中国公司内外部治理,重塑价值创造、价值发现逻辑的新征程中,在广度、高度上,将打开中国资本市场运作、发展、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局面。系统性的彻底改变2015年2月中旬,上交所一份招聘启事因对岗位职责有"审核企业上市材料"的要求,引发市场对注册制进入实操阶段的强烈猜测。实际上,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证监会、  相似文献   

7.
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的国际演进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使企业的资源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智力资本已经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因素.目前传统的财务报告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企业智力资本信息的对外披露已成为必然.本文回顾了国内外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在借鉴了欧洲和日本的智力资本报告指南的基础上,指出智力资本信息披露指南在我国建立的重要意义,智力资本报告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引起理论界的重视,从而为智力资本报告的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从资本结构、财权配置、激励约束机制、财务信息披露四个方面对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机制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资本结构、财权配置、激励约束机制、财务信息披露四个方面对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机制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年初,IPO重启后登陆资本市场的48家上市公司,有17家首季度公告显示业绩下滑甚至亏损,占比高达35%以上,其中8家亏损。这批上市公司经历了所谓史上最严格的财务审查,仍然没有能够避免出现"变脸"尴尬。而据统计,2011年以来上市的484家上市公司中,首年业绩发生"变脸"下滑的达到148家以上,占比高达30%以上。发现问题的根源,才能找出决策的关键所在。上市公司业绩频频"变脸"究竟祸起何方?是否有真正医治这一顽症的良药?  相似文献   

11.
马军生 《董事会》2014,(8):99-99
正发审委在发行核准方面具有绝对的裁量权,种种弊端由此产生。今后即使将这种权力下放给交易所,如果交易所之间没有形成竞争机制的话,目前核准制的问题仍将继续存在证券发行制度一直是内地资本市场的热点话题。从核准制初衷来讲,监管机构是希望借助严格的实质审核,筛选出优质上市公司,防止劣质公司上市圈钱,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但实际运行效果却并不理想。尽管近年来强化了中介机构责任、加大了IPO的财务核查力度,但财务造假、包装上市现象依然非常严重,证券发行过于严格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打新,为数不少的机构与散户纷纷抛售股票筹集资金,进而引发市场的震荡;市场对新股的疯狂炒作,导致新股风险日益膨胀;众多新股连续涨停,助长了市场的投机气氛;新股受关注度太高引发其他板块失血今年堪称资本市场的"改革年",IPO制度改革、退市制度改革以及资产重组制度改革纷纷鱼贯而出。虽然步入"改革年",但制度改革显然不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纵观此轮新股热,有几个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3.
王坤 《董事会》2014,(1):29-29
正注册制改革,证监会需简政放权,聚焦标准制定和市场监管,证券发行注册应由各交易所负责,因此必须要推进国内证券交易所公司制改革如何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增强投资回报,提高资源配置能力?除了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加强信息披露,经营行为严格监管,还需完善三大改革措施。首先,加强上市企业核心团队监管加强股东监管。对于拟上市/上市企业应提供符合相关部门要求的规范的股东全面财产资料,加强信息披露的准确度和一致性;全流通后,设  相似文献   

14.
《航天工业管理》2009,(3):47-48
国资委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做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的组织和监督工作,并表示为进一步规范资本预算执行工作,国资委将建立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对企业资本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或专项审计,以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改革直接关系到每位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在“统一组织、分散决策”的大背景下,各家上市公司的股改方案是否合理?投资者利益是否能得到有效保护?双方最终能否实现充分博弈?  相似文献   

16.
责任的力量     
6月2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十家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面向全世界首次公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并联合发出倡议,号召中国各纺织服装企业增强社会绩效信息披露和绩效公开的意识,积极跟进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这真的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  相似文献   

17.
《冶金财会》2015,(3):54
<正>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15年我国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但如果算细账,会发现按当年实际收支差额的口径计算,赤字率相当于2.7%.为此,有舆论认为中国出现了两个赤字率,存在"两笔账"。财政部新闻发言人8日接受采访时否认了存在"两笔账"的说法.他说,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中提出安排财政赤字16200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这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体现。他特别指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曹中铭 《董事会》2014,(1):30-30
正如果《证券法》规定发行文件中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行为,即可让其直接退市,并赔偿投资者的损失,注册制实行时,企业还有造假上市的冲动吗?2009年IPO重启,新股愈演愈烈的业绩"变脸"现象背后,是上市公司在发行新股时包装粉饰的大行其道,是中介机构未能勤勉尽责的表现,更是利益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践踏市场游戏规则,无视中小投资者利益与中国资本市场整体利益的拙劣表演,  相似文献   

19.
何志聪 《董事会》2014,(5):34-34
正现有退市制度设计表面上举着"可持续经营的大棒"来警示上市公司,实际上反而弱化了对于退市的行政监管手段,制度设计表现为"为了退市而退市",这样的监管手段在境外成熟资本市场中是少见的"退市难"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上市资源有限,本该退市的上市公司依仗这个"壳"在资本市场继续苟延残喘。  相似文献   

20.
新闻广角     
数字看点8万亿元关键词:财政收入根据财政预算报告预算安排,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89720亿元,增长8%。10万亿元关键词:财政支出预算安排,2011年全国财政支出100220亿元,增长1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