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众的信任是慈善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如何修复信任、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成为紧迫而重要的课题。慈善组织应在信任受损情况下,综合运用信息传播、危机公关、风险感控制、有形展示等营销理论,对公众信任进行维护和修复,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慈善组织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公信力低下最严重。从BCOS理论入手,综合运用营销管理理论,从利益、成本、参照群体、自信四方面探讨驱动公众慈善行为。研究发现,公众的不自信,根源在于缺乏对慈善组织的理解,需要慈善组织从信息传播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慈善事业作为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其发展意义不言而喻。一方面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成绩斐然;另一方面当前依然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需要亟待解决,例如慈善意识淡薄、慈善组织自身公信力差等。为此,我国应该采取弘扬慈善文化,促进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加强慈善组织的自身公信力建设等战略措施,以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慈善事业是一项基于道德的社会事业。美、英两国都十分重视慈善事业的发展,并且各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模式。美国慈善事业的特色包括:民间主导型的实践模式、税收激励下的慈善动机和稳定的社会公信力。英国慈善事业的特色包括:"慈善模式以政府资助为主、民间组织为辅"以及慈善事业具有良好的监管制度。美、英两国慈善事业的实践经验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一是要完善慈善法律体系;二是要降低慈善组织的进入门槛;三是要加强慈善组织的内部结构治理;四是要加强政府对慈善组织的支持力度;五是要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管理与监督。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慈善事业面临着公众冷漠对待特别是富人不愿捐款的窘境.造成这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不足.本文结合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现状,找出改善的切入点,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捐赠人、政府、受益人、社会公众等信息使用者了解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作出合理的捐赠和其他资源分配决策.近年来公益慈善组织发展很快,社会对慈善组织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本文从财务信息披露的视角,探讨慈善组织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和社会监督,通过财务共享等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提高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为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慈善捐款逐年攀升,连创新高;与此同时,慈善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影响力逐步提升。然而,不断爆出的慈善“丑闻风波”,使得社会大众对于慈善捐款的用途产生诸多疑问,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受到极大的挑战。通过对慈善捐款的产权和信任分析,探讨慈善组织走出捐款困境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公共领域、政府失灵以及公共产品理论给出了政府财政支持慈善组织的"合法性"证明,慈善组织的现实作用更是为政府财政支持提供了现实依据。然而中国慈善组织遭遇公信力资本先天不足、治理问题、生存困境和发展"空间错位"等一系列失灵。克服和缓解这些"失灵"需要政府各方面的支持。国外的"二维"政府支出安排对支持慈善组织的发展曾起到关键作用,但将之移植于中国,就需要考虑移植后可能产生的效应以及在中国语境下的修改。  相似文献   

9.
公共领域、政府失灵以及公共产品理论给出了政府财政支持慈善组织的“合法性”证明,慈善组织的现实作用更是为政府财政支持提供了现实依据。中国慈善组织遭遇公信力资本先天不足、治理问题、生存困境和发展“空间错位”等一系列失灵。克服和缓解这些的“失灵”需要政府各方面的支持。国外的“二维”政府支出安排对支持慈善组织的发展曾起到关键作用,但将之移植于中国,就需要考虑移植后可能产生的效应以及在中国语境下的修改。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中国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健康力量。但不断出现的"慈善丑闻""慈善腐败"事件,伤害着民众的慈善感情,也注定会影响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为了挽救还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现代慈善事业,应加强对作为慈善事业主体的慈善组织的监管。当前中国对慈善组织的监管主要为外部监管和内部治理:外部主要由法律、政府、第三方评估组织、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管;内部主要是完备的自我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