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如何让传统行业也能享受到互联网企业所拥有的数据洞察力。"大数据过热了"是华为FusionInsight大数据平台总经理朱照生在访谈中的第一句话,这有些令人出乎意料。朱照生2000年进入华为做研发,就开始与通信主机系统中实时、海量的数据处理打交道,那时,还没有"大数据"这个词。"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朱照生非常认可世界质量管理大师爱德华·戴明的这一金句。但数据本身不会说话,如何让数据会说话,并且具备智慧呢?朱照生谈起了他心中的大数据哲学:数据是一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把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推广应用放在了新高度。南方电网公司在探索推进大数据审计,树立"互联网+"思维,研究大数据审计新方法,大力开展数据式审计平台建设、大数据审计人才培训、大数据审计实务操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探索出"四化"(联网自动化、分析智能化、结果精准化、数据安全化)同步的大数据审计路径和  相似文献   

3.
要"饮"好大数据这杯酒,得回到源头上去看一看——数据源。时时连接在线的海量人和物产生了海量的数据,这就是大数据的基础与源头。大数据的价值首先要解决动态利用的问题。大数据很热,其概念和内涵解释不少,争论很多。目前主流的大数据定义比较偏技术化,一般大众难于理解。譬如维基百科关于"大数据"的定义:指一些使用现有数据库管理工具或传统数据处理应用很难处理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已成为日益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无形资产,对内部审计在取证、研判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可以有效促进审计组组建更加科学化,审计取证直接化,实现审计分析立体化,促进审计监督更具实时性。"大数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创新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相对于审计信息化建设而言,"大数据"为审计工作提供了便捷筛选数据、实时监控数据、综合分析数据、灵活运用数据的平台,更好地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5.
《董事会》2014,(2):16-16
正已经花了数年时间研究"数据智能"的公司相信,全球已经经历了数据分析的两个时代,即BBD(before big data)——"大数据前",以及ABD(after big data)——"大数据后",这两个时代不妨命名为数据分析1.0和2.0时代。一般来说,2.0版本不只是添加一些附加修饰物或者做些轻微的性能调整,而是基于新的优先级和技术可行性进行了更实质的改革。当大量公司开始利用海量非结构化、快速变化的信息,即大数据时,就是数据分析2.0时代了。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引论     
胡泳  郝亚洲 《IT经理世界》2013,(14):122-123
目前国内各行业对大数据的理解出现了乱象,我们亟需对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和源流做清楚的梳理。表面上来看,"大数据"概念的火爆可以归结到迈尔-舍恩伯格写的《大数据时代》和涂子沛写的《大数据》。前者引爆了"大数据"的概念,并着重从社会变革的角度阐释了数据思维的重要性。后者则更像是一部信息开放史,阐述了信息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大数据"更像是一种以迎合方式制造的概念,好似  相似文献   

7.
到了2020年,人类一年所产生的数据将是1000个谷歌或10000个百度,在数据化生存时代,企业要做哪些准备?在大数据启蒙阶段,《大数据时代》作者、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曾应邀去多家中国著名企业宣讲过大数据带来的变革;最近一年,各类大数据方案企业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谈论大数据技术的实现。今年夏季,在腾讯举办的大数据论坛上,腾讯高管与来自全球最顶尖的学者热烈地讨论着大数据的各种迷思——  相似文献   

8.
《IT经理世界》2012,(24):121
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领域,大数据正在改变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未来——从基础设施、数据管理平台,到一系列软件应用——包括数据分析、商业智能、工作协作、移动化办公以及各垂直行业的方方面面,因此,2012年也被称为大数据元年。中国是体量上的数据"大"国,许多应用产生的数据量已经在世界上内名列前茅。随着中国的互联网巨头纷纷走上了开放道路,如何制定开放策略?如何应对开放过程中面临的众多技术挑战、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是整个大数据生态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也带来新的商业机会。  相似文献   

9.
正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大数据战略,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随着电力市场改革不断深入,电力系统中的海量数据也随之产生,建立数据可视化子系统,有效分析和管理电力系统中各类数据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提高客户满意度是供电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以提升客户满意度为主的服务营销方式是未来电网企业的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和车企之间的竞争加剧,为提高市场地位争夺话语权,做大做强成为商用车企的终极目标,而谋求上市无疑又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强大动力。然而,对于车企来说,上市并不是万能钥匙,选择什么时机上市、上市后如何科学合理融资、如何避免产能过剩,才是车企将上市与盈利有效结合产生"双赢"效果的不二之选。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创品牌作为兴企立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但笔者在多年的工商监管实践中,发现有些企业创牌的指导思想不端正,其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存在"创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大多数中国施工企业陷入了整体性的同质化竞争,利润率低,增长停滞?为什么有些企业可以长盛不衰?为什么做大一个企业容易,而做强一个企业难?为什么麦当劳、肯德基等企业能做大做强,中国的中餐企业难以做大、更难做强?  相似文献   

13.
"做好、做强再做大。"是上汽通用五菱独特的逻辑。之所以说是上汽通用五菱独有的,在于它与一般企业采取先做大再做强的套路不同,上汽通用五菱是从相反方向来推进的。效果如何?最新一组数据给出了答案。10月28日,在五菱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上,上汽通用五菱透露,今年1~9月,上汽通用五菱共销售490396辆车(含微轿),比去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商用车共销售460560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8.9%。  相似文献   

14.
数据分析3.0     
《董事会》2014,(1):16-16
正已经花了数年时间研究"数据智能"的公司相信,全球已经经历了数据分析的两个时代,即BBD(beforebigdata)——"大数据前",以及ABD(after big data)——"大数据后",这两个时代不妨命名为数据分析1.0和2.0时代。一般来说,2.0版本不只是添加一些附加修饰物或者做些轻微的性能调整,而是基于新的优先级和技术可行性进行了更实质的改革。当大量公司开始利用海量非结构化、快  相似文献   

15.
高健 《冶金财会》2022,(3):15-17,23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信息化、数据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个全新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时代势必对审计思路、审计方式方法、组织模式等产生深远影响,将彻底改变传统审计模式.企业依托财务一体化体系的创立,通过实施大数据审计,使"大海捞针"变为"有的放矢",内部审计的深度、广度和精度得以实现新的拓展,有效地提高了审...  相似文献   

16.
杨吉 《IT经理世界》2014,(14):88-89
正大数据正在经历从看到用、从说到做的历史拐点。读《决战大数据:驾驭未来商业的利器》的前言有种奇怪的感觉。一般来说,序言是作者交待写作动机、阐明主要内容,并对各类师长朋友同事表达感谢的文体。而车品觉为这本书所写的前言一上来就要人"忘掉大数据"——按理说,不是应该强调大数据的趋势重要性、对企业的战略意义更常见的吗?  相似文献   

17.
《IT经理世界》2012,(18):72-73,12
全网营销开始变得有些复杂。以前,敢于吃螃蟹的品牌企业一般都是采用"淘宝开店+淘宝外分销"的路线,两者泾渭分明,梳理起来也容易。但如今,包括京东、当当、苏宁易购、亚马逊、库巴以及重组后的腾讯电商等独立B2C开始做大,人人都在谈开放平台,卯足了劲大举招商,大有群英战淘宝的势头。  相似文献   

18.
某石化企业车间几年前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在处理事故时严格按要求解除了一名负有主要责任职工的劳动合同。当时,有人认为事故不大,这样处理太苛刻了,不该"端掉职工的饭碗"。该单位安全部门负责人说,这样做,是对工厂和更多的职工生命安全负责任。全厂职工以此为鉴,切实履行职责,安全生产态势良好。到现在,他们还感慨:那一次对"小事故"的"大分析"、"大处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震撼了人心,促进了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在分析大数据驱动的配电网规划投资决策模式变化和类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将态势感知作为大数据驱动型决策的关键环节,分析了态势感知在决策情景定型和大数据分析技术采用之间的作用,将态势感知分为综合感知和元感知两个层次,结合城市配网发展特点,建立了配电网态势四维"元"感知模型;提出采用大数据图谱的数据管理模式以适应配电网规划投资决策特点;建立了由决策情境、态势感知、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图谱及其配套技术、大数据源构成的  相似文献   

20.
一般来说,可以做大又可以做强的企业,都有一个独特的"为什么",很清晰的一个核心理念作为企业的灵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在做大的过程中开始跨行业——可能开始是一个主业,但后来进入了房地产业、零售业甚至是金融业。特别是国企,几乎所有的大国企都有各种各样的金融板块。除了跨行业,有些还跨地域,从国内到国外。这是过去10到15年间中国大企业发展的一大特色。特别是自去年以来,由于外部环境的挑战,很多在海外上市的中资公司在管控上出现了问题,导致决策失误、决策质量不高,或者在法规上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