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国方略。培养全民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与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和谐社会秩序和机制的建立,需要现代法治精神的渗透和弘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客观需要出发,继承与发展邓小平法治思想,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江泽民法治思想的核心和最高成就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江泽民法治思想的具体内容包括加强立法、依法行政、司法改革、普法教育、发展法律服务业等;江泽民法治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国从此步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代。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执政,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法治和德治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开拓者。分析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法制思想的重大贡献 ,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5.
网络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法治文化建设对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抵御西方和平演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网络法治文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问题,如法治体系存在漏洞,公民权利意识淡薄,法律信仰尚未树立,缺乏有效的法治文化传播体系。提高网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完善我国网络空间文化法治体系,健全我国网络法治文化传播体系是我国网络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十五大确立的基本方略,是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文认为邓小平对民主与法制关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以及进一步完善立法惩治腐败,特别是加强经济法制建设的精辟论述,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直接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完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及时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要求。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这一治国方略写入宪法,赋予最高的法律地位,这标志着我们党的治国方略在法律上的升华和实践上的突破。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历史性的进步和新的里程碑。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要求国家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同时,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9.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包括完善法律体系、健全民主监督、严格依法办事、增强法治观念等诸多内容。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有关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根据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高度,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邓小平民主法制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在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民主的重要功能就是它能通过设置合理的各项制度为公民的利益诉求提供充足的表达渠道,为解决利益冲突提供足够可信任的机制,使社会矛盾通过正常渠道得到舒缓和排解。法治的重要功能则是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使整个社会的运转服从于法制的权威,通过法治来保障“人人平等”和人民的民主权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处理人们的政治关系方面,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2.
刘建发 《企业家天地》2006,(10):155-156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目标和全民的共识与要求。法理学教学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尊重人权的特有思维方式,又可以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学生学好部门法学提供入门向导。但是,我国法理学课程建设存在诸多不足,只有进行教学改革,才能适应依法治国方略对法理学提出的战略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陈建新 《企业家天地》2009,(11):187-1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来,其法治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指引这一伟大实践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一理论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创新的理论和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辉煌实践包含了三个基本确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理论设计到制度的全面创新;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4.
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史上新的里程碑。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除了需要政治、经济等条件外,还需要文化条件。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法治文化也成为法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政治文明是在物质文明基础上,以精神文明为条件的文明,它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的文明、政治法律意识和观念的文明、政治法律行为的文明,是政治理念、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先进程度的综合体现。本文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的宪政建设,以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立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全民守法意识是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要素。法律只有成为人们的忠实信仰,才会内化为道德之外的行为准则。要深入研究守法意识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发现当前人们守法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全民守法意识和法治观念,进一步推进法治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7.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构成的第一要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切实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和谐的社会关系牢固地建立在民主法治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提出,明确反映了我们党"法治"与"德治"并行的基本治国方略.实践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健全法制,加强法治,依法治国,而且需要加强道德建设,强化德治,做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治党治国,重德轻法、重法轻德都不行,只有做到二者的统一,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十八届四中全会是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大会,依法治国方略首次被提升到执政党和国家政治层面。让法治深入基层,成为基层治理的"新常态"是当前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点。基层法治意义重大,但是目前基层法治的建设遇到很多问题,实现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必然面临着很多艰难险阻。为解决这些问题,则必须建立法治政府,开展普法教育,完善法律体系,同时结合地方特色,拓宽基层法治文化阵地。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而邓小平法制建设思想无疑是这一基本方略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深入研究邓小平法制建设思想,分析我国法制发展的规律,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法制思想,对实现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