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村金融供给薄弱主要表现为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比增幅远低于当地GDP增幅,存贷款比持续下滑,涉农贷款占比持续走低等方面.农村金融供给的症结包括以银行机构为介质的县域资金外流、农村腹地金融网点薄弱与功能欠缺、金融经营方式与农村经营实际脱节、信贷管理方式抑制以及农村贷款担保供应断档等.化解这些问题需要建立有效的信贷政策传导机制,从网点设置、基层机构信贷管理制度创新、金融供给方式和贷款担保抵押方式贴近农村实际等诸多环节对症跟进,在信贷导向和机构建设两个方面实现根本性突破.  相似文献   

2.
李鹏 《金融纵横》2009,(7):65-67
一、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与金融服务供给之间的主要矛盾 (一)现行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造成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不足。一是农村金融网点明显偏少。目前,徐州市588家县域网点中农信社265家、邮储187家,其他各家银行仅占23%,而具备贷款功能的仅有280家,不足50%。县域金融服务仍以传统的存、贷、汇为主,品种单一,农村有效信贷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3.
农村的金融发展问题是我国金融发展的主要问题,牵制着整个金融体系的构建。本文通过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实际情况入手,分析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设置情况和农村贷款情况,发现其中不足并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4.
良旭  骆宁 《甘肃金融》2016,(8):17-21
文章介绍了庆阳市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情况,如:林权抵押贷款、土地流转贷款、新型小额信用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苹果产业贷款、双联惠农贷款,创建村级金融便民服务站、建立村级担保基金、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总结了这些金融服务创新发展取得了涉农信贷投入不断增加、农村贷款利率明显降低、农村金融产品不断丰富等现实效应,之后分析了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中存在农村金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现代化支付系统覆盖面有待拓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机制缺失、缺乏金融创新成本的分摊和风险控制机制、农村金融创新的相关配套中介服务机构缺乏等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如完善农村金融组织功能,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工具,加快支付体系建设,建全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加强农村地区的信用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地在开展农户联保贷款的同时,相继尝试建立了各种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实践证明,通过衣户联保和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运作,在缓解农村贷款担保难、保障金融对“三农”支持、拓展农村金融服务空间、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实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客观上危及农村信用担保业的稳健发展。本文从农村信用担保机构自身缺陷以及环境制约因素等方面着手,探索农村信用担保机制建设问题,并试图籍此找到农村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互助县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金融核心作用淡化、贷款萎缩、农村金融机构撤并等问题。为强化金融支持作用,必须采取坚持科学发展观、重新定位县域金融、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拓宽资金供给渠道等金融支农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村内生金融存在合理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内生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供给渠道.农村内生金融组织在资金来源、贷款成本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相对于外生金融机构具有比较优势.通过诱致性变迁自下而上内生出的农村金融方式能够较好的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金融供给渠道相对短缺 1994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已基本形成了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并存的格局.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真正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严重不足,不仅工、中、建等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并在农村的经营机构和部分县支行,而且农业银行也撤销了大批网点,导致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县以下只有农村信用社.  相似文献   

9.
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新兴力量,村镇银行设立初衷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金融抑制”问题.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县域村镇银行面临着吸储难、结算难等问题,在当地老百姓与县域已有金融机构建立了较强依赖性的客户关系背景下,村镇银行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而村镇银行自身受发起行管控,管理体制与当地实际情况融合性不足,法人机构优势难以超越农村信用社,难以在支农支小上发挥立足县域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6年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在农村的金融市场中,农村金融机构是最重要的交易主体.在农村的借贷市场中,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是博弈的过程.本文力在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借贷行为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在制约条件下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的选择及可能产生的结果.实证发现,贷款利率、交易成本和农村项目回报率的预期成为农村金融机构是否发放贷款的关键,预期的不准确将会带来贷款的损失.根据博弈分析结果,提出利于农村金融发展的建议,采用有区别的贷款担保制度会利于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贷款难、贷款贵仍然是"三农"在当前融资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同时,金融机构在农村网点少、服务能力弱是当前"三农"在享受基础金融服务方面面临的主要现状。过去,在政府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金融给农民脱贫致富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政府通过财政贴息、组建担保机构等方式推动大量政策性惠农贷款发放,银行通过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联合担保贷款等产品发放了大量涉农贷款。2016年陇南市新增涉农贷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战略背景下,研究农业银行如何发挥县域金融主渠道作用,更好地支持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近期对安徽阜阳、蚌埠和巢湖3市的农业银行部分县域机构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农业银行县域机构的经营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不适应,县域机构网点大量收缩,人员结构老化,历史包袱沉重,信贷管理僵化,信贷功能退化,对县城经济的支持弱化。要发挥农业银行县域机构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其历史包袱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厘清农业银行县域机构的功能定位,调整发展战略,优化机构和网点布局,逐步使之成为县域金融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县域金融竞争的加剧,对很多地区的县域支行而言,红海市场已经提前到来。本文从产品,网点,人员、机构等方面,将农行与县域其他金融机构进行了比较,认为农行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上有着同业不可比拟的优势,不断寻找县域和农村产品市场的“缝隙”,加强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金融的支持作用不可或缺.本文首先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区域性金融体系的理状,然后从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贷款难与难贷款、服务供给与需求、基础设施及信用环境等方面分析了现存的问题,进而提出构建农村建设区域性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我国逐步探索而成的一套适合农村特点的贷款方式,是我国农村信贷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它的普遍推广,对解决农民贷款难、促进农民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进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赵浩  雷在玉 《西安金融》2007,(11):54-55
优化县域农村金融服务,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武威工作实际.从金融服务功能、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服务手段、金融信用担保和农村金融风险补偿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县域农村金融服务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农民贷款难、农村资金供给紧张的原因,提出了加快农村信用社建设,商业银行加大对农村基层网点的支持力度,大力推理担保制度的改革和邮政储蓄改革,设立投资基金等措施以完善农村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8.
花弘毅  李曜 《金融研究》2022,510(12):112-129
本文基于银行网点设立和家庭信贷选择的视角,研究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对城乡居民贷款可得性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异质性影响。根据我国2000—2018年县域经济、金融机构网点和CHIP2018家庭调查等数据,研究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表现出良好的支农支小效果,缓解了农村地区信贷约束,比较而言,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表现相对偏弱。具体来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扩张提高了农村居民的贷款可得性,进而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研究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汪水文 《财政监督》2012,(21):39-41
为了有效增加涉农信贷投放,支持"三农"发展,协调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的矛盾,促进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国家出台了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实行奖励的政策。从近三年的实施效果来看,这一政策对"三农"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  相似文献   

20.
村镇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中的新生儿,它的诞生为原本单一的、缺乏活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但在存贷款、贷款投向、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