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新小说"派中重要作家.她的生活是通过她的作品展现出来的,绝望的爱情、欲望的火焰、痛苦的迷失、愤怒与号叫以及等待与沉默是杜拉斯创作的源泉和内容,对人物与故事的深情是她全部文学创作的一大要素.她的结构新异的小说文本及其艺术特质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折射出其情绪和情意的光辉.  相似文献   

2.
"反讽"由一个修辞学术语扩展到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再经新批评家们的研究论述,在当代小说中得到普遍运用。在方方的小说创作中,反讽也得到充分的呈现,不仅在语言方面存在反讽,结构反讽同样是她的特色。反讽俨然已经是方方的一种世界观,是她观照人的存在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3.
王安忆的《长恨歌》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她用平淡、冷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20世纪四十到九十年代人和城市的变迁。虽然故事的主人公只有一个王琦瑶,但是我们透过她的故事,看到了一座城市的影子。城市,不再只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它有着自己的独立性。在这部小说中,城即是人,人即是城。作者通过人物、空间和时间的虚实交融,构建了一个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4.
池莉的小说多是以武汉为背景的。有论者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将其称之为"汉味小说"。池莉在作品中大多描摹的是底层的市民生活与形象,用独特的地域语言鲜活灵动地表现了武汉的都市生活。这一点,是池莉小说能够赢得批评界和广大读者广泛好评的根本原因。本文拟探讨池莉的语言运用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清代泰州最重要的遗民诗人吴嘉纪一生布衣,在贫苦的困境中坚守人生的底线,用"使人冷畏"的笔书写关于自己和泰州的"诗史",这种诗体被称为"野人体"。"野人体"的"野"主要体现在不加掩饰地反映百姓痛苦生活,多用白描手法甚至小说笔法写诗,体式自由、不受格律约束,充满"野气"、"野趣"、"野性"。  相似文献   

6.
翁洁婷 《大众商务》2010,(8):172-173
冰心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作品,她的文学成就都是多方面的,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她对新文学运动的贡献和影响也十分突出。在冰心的作品里,"爱就是一切",而且"爱的舞台永不落幕。"  相似文献   

7.
在《金色笔记》中,莱辛将各种主题浑然成篇,为读者提供了富有个性的人物素描。作为“营造秩序、提出一种新的人生观”的预言家,她利用小说寓言了两性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在未来宇宙空间的位置,并对生活作出哲学性的阐释。她还探求了小说在形式、内容和功能方面发生的变化,锐意改革:展示了以四本笔记,并穿插日记和剪报可以成篇的小说形式,从描述婚外恋的角度对小说内容进行革命。作者在笔记中也触及了社会现实,挖掘人的商业化态度,揭示了感情和财产、金钱和权力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象征,揭示了人性关系之本是彼此相依、驱散孤独,两性关系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8.
陈染的小说主题多与孤独有关,男性形象的缺失与隐藏使她的小说充满了女主角孤独的气息。女主角多是忧郁、自恋而又清醒异常的单身女性。小说中出现的“梦幻人”形象,与女主角融合而又分裂,从一个比现实更高的角度观察、思考生活,是超出女主角思想的“灵魂”,通过暗语、呓语等形式对现实发表评说。本篇通过对陈染小说中常被忽视的“梦幻人”形象的分析,来寻找和探索陈染除了自语以外的叙述方式及她对人性、爱及生命意义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冰心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作品,她的文学成就都是多方面的,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她对新文学运动的贡献和影响也十分突出.在冰心的作品里,"爱就是一切",而且"爱的舞台永不落幕."  相似文献   

10.
萧红和迟子建因为地缘和性别的关系经常被作对比研究。就二人小说语言风格来讲,不存在水平的高低或先后的继承关系,却都呈现出各有千秋的语言美。萧红小说因其常用日常口语和儿童语言而形成了朴素稚拙的风格,因其"留白"的语言艺术而形成了言简意深的风格;迟子建的小说语言因其新奇的比喻、拟人手法及通感、神化等手法的运用,形成了诗意精美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她著述的小说多以女性的视角考量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多年创作小说的过程中,她养成了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习惯,所写的都是对英国文化和英国政策的反思,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她的小说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视角独特,整体质量高,曾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并在2007年正式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本文结合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对其小说的叙事张力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消失的地平线》,小说里所绘制的"香格里拉"一直以来被大多数人视为"世外桃源"。而这个所谓的"世外桃源",在书籍的出版之后的确是引起了世界尤其是西方人的关注,以致于掀起一阵追寻"香格里拉"的狂潮,甚至于今不衰。这一小说的创设当然也引起尤其是文学评论界的兴趣,就笔者看来,这部小说的写作当然有它的历史之源,但却也因小说家意识或无意识下的自我民族优越感的心态而使得"香格里拉"能否真正作为"乌托邦"世界存在值得怀疑的。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的小说注重对女性的刻画描写,她笔下的女性常常是因袭了历史的陈迹,在心理和生理的交困之中挣扎、堕落,最终成为一个个悲剧的载体.读她的小说,你能体会到那无处不在的悲剧意识,而这一切都源于她异于常人的生活经历.本文将就此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无名的裘德》中,哈代成功地使用了原型意象"雾"。这个意象和主人公的性格、思想状态以及命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成功地使用这个意象不仅能够使小说更具有诗意,而且可以增强小说的表达力。总之,通过在小说中使用原型意象"雾",哈代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氛围,同时,又使小说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5.
康拉德的《吉姆爷》讲述了主人公吉姆在遭遇帕特纳号事件之后,漂泊于各港口之间并最终来到了给自己生命划上句号的帕图森的故事。弃船事件留下的阴影加上与周围人的格格不入,让他深感孤独,渴望着他者的认同,同时小说中叙述者马罗反复强调"我们中的一员",传达着一种强烈的种族优势感信号。本论文从帕特纳和帕图森两词的拼写入手,结合康拉德本人的生活经历和小说的的主题之一,解读作者创造这两词的独特匠心。  相似文献   

16.
城市因特殊属性更容易成为小说设置的背景空间和故事场所,在明清时期小说中,北京和南京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成为小说中频繁出现的一对"双城"。到了清末,随着上海的迅速崛起,上海成为小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城市,从而与北京构成了清末民初小说中的一对"双城",在小说中出现频率较高,对比书写较多。随着小说"双城"的转移,小说中的北京形象也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17.
铁凝的小说《永远有多远》塑造了一个仁义善良的女性形象。小说的内涵却是这个女孩并不想成为这样的人,她是的不是她想是的。文章通过对小说的解读,探析了铁凝对女性生存困惑的深层关注。  相似文献   

18.
在接连遭受下岗、离婚的打击后,为了养活自己和儿子,她卖起了鸭脖子。经过几年的打拼,她闯出了一番天地。她就是著名作家池莉小说《生活秀》中的女主人公“莱双扬”的生活原型刘琼。  相似文献   

19.
《红字》是美国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小说描述的清教社会是一个荒诞的世界,畸形的不合理的婚姻被看作是"合法"的,纯真美好的爱情被玷污为"非法私通",追求自由的天性被无情压抑。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清醒认识到了现实的荒诞,并敢于做命运的主宰者,反抗荒诞世界,捍卫人性尊严,追求自身幸福,最终实现了人生价值。海斯特正是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所描述的"荒诞的人"。论文运用加缪的荒诞哲学理论探讨了海斯特这个经典人物,确立了她的反抗天使形象。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存在着不少"一语成谶"的故事,这样的谶言故事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占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而其独特的故事内容和情节设置既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反映,又对中国古代小说自身的发展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谶言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人的语言观、命运观,其叙述方式和笔法也是自成系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