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假设——经济人是一个追求私利最大化的抽象个体,但这一概念却源于功利主义哲学;功利主义的原初出发点是从社会角度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自利”仅仅是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的手段。然而,随着“无形的手”的流行导致了功利主义的蜕化,结果,行为功利主义逐渐排斥了“社会利益最大化”这一目的而片面强调“自利”这一手段;最后,“自利”手段也蜕变为“目的”,从而导致了“自利人”也为“经济人”所代替。  相似文献   

2.
尽管现代主流经济学将经济人视为只关注个人利益的冷淡个体,但早期西方社会更关注集体利益,功利主义也是源于对集体利益的关注。当然,由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功利主义目标本身存在歧义,从而又衍生出了功利主义的两种不同理解:行为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显然,这两种功利主义概念分别为社会科学的不同分支所接受,其中经济学接受了行为功利主义而注重于行为的手段选择,从而最终形成了经济人这一假设。  相似文献   

3.
经济人源于功利主义哲学,功利主义目的是追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但是,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功利并不一定是互利的,基于行为功利主义的自利行为并不一定会和谐地实现。其实,现实世界的人具有不同于动物的社会性,其行为也与特定的环境有关,因而具有这样两个重要特点:一者,绝大多数人类行为是基于“为己利他”行为机理的互利主义而非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功利主义;二者,现实社会中的人类行为具有圈层扩展的差序性特质而非经济人所假设的平面和机械的等序结构。  相似文献   

4.
朱富强 《改革与战略》2011,27(11):16-21
尽管现代主流经济学将经济人视为只关注个人利益的冷淡个体,但早期西方社会更关注集体利益,功利主义也是源于对集体利益的关注。当然,由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功利主义目标本身存在歧义,从而又衍生出了功利主义的两种不同理解:行为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显然,这两种功利主义概念分别为社会科学的不同分支所接受,其中经济学接受了行为功利主义而注重于行为的手段选择,从而最终形成了经济人这一假设。  相似文献   

5.
论"经济人"假设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古典经济学"经济人"假设的批判体现在三个方面:对"经济人"完全理性的修正;对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一致性的批判;对"经济人"利益目标函数的修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体现"经济人"利益目标要求,应建立按要素分配的分配制度和"经济人"自由支配要素收入的产权制度;为了约束"经济人"的行为,应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人的理性和社会性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两者在人类合作行为中是协调一致的,共同发挥着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主动合作特性的经济行为人模型——信息经济人假设。并借鉴场理论构建了组织信息场模型,将经济组织的资本量和价值取向作为组织信息场的主要信息变量,从而将经济因素和文化道德因素纳入同一个框架内进行分析,以合作的视角、信息的观点、系统的方法来描述经济人在组织中的合作机理,分析维持合作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朱富强 《改革与战略》2011,27(12):20-25
经济人之所以会成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硬核,从思想史的角度看,主要有两个重要的分水岭。一是,斯密关于“无形的手”之“预定协调”的观点赋予了自利行为的合理性,从而使得“自利”为后来的主流经济学家所片面强调,乃至赋予了个体行为以效用最大化这一偏至诉求。二是,边沁关于效用加总的功利主义原则赋予了个体效用的计量性,从而使得“效用”为后来主流经济学所普遍接受,乃至进一步发展了基于理性计算的数理模型化分析。显然,正是两者的结合,为经济人假设的出现及其在经济学中的支配地位奠定了思想史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经济人"假设的反思与评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人经济行为的基本假设,它是西方经济学的一切理论推导和政策决策的出发点和基础。“经济人”假设历经两个多世纪,在质疑和批判中不断的进行修正和完善,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经济人”假设所进行的修正和改进依然没有走出西方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和脱离西方经济学惯用的方法论。本文从回顾西方经济学对“经济人”假设的修正和完善入手,运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唯物史观,从人的本质、社会的历史更替等三个方面来阐述“经济人”假设的硬伤所在,揭开“经济人”假设不科学的面纱。  相似文献   

9.
“经济人”假设是传统经济学中的理论基石,自亚当·斯密开创以来,不断受到来自经济学内部和外部的批判。新政治经济学对“经济人”阐述如下:“经济人”的本性——自利;“经济人”的行为目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经济人”的行为方式——理性。  相似文献   

10.
“经济人”假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人”假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朱卫平,张元元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们的经济行为,经济行为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不但要求有一定的基本假定前提作为其分析基础,而且这种假定前提还只能是关于人的假定,更具体他说只能是关于人的经济行为方式和行为动机的假定...  相似文献   

11.
该文基于理性经济人批判,提出符合时代要求与社会进步的“国家理性行为体”假说,即假设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国家行为必须要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综合权衡全体国民短、中、长期的利益需求及其可获得性,以均衡、稳定与可持续地增进全体国民福利最大化为目的。  相似文献   

12.
祝碧青 《魅力中国》2010,(36):23-24
经济学研究的前提是“经济人假设”,有这一假设前提,经济学研究才不会陷入对“人性”本身无边无际的争论,才能够有效地分析和讨论一些相关的经济学主题,从而揭示出一系列颇有积极意义的经济规律。但现今仍有人对这一假设存疑,认为这一假设是在主张人们自私自利,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无论是从理论研究本身还是从市场经济的实践角度来考察,“经济人假设”既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在企业管理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界对社会资本与传统经济学“经济人”假设的关系有着激烈的争论,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是对社会资本的本质和内涵的认识存在误区。社会资本与“经济人”并不矛盾,而且有着很大的互补性,它们在社会责任观上是一致的,社会资本还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工具。解决社会公平和社会责任问题要通过道德和法制建设。决不能依靠狭隘地批判和抛弃“经济人”。  相似文献   

14.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之一,"理性和开明的自利性"是其中最强硬的内涵.人类最初确定这一内涵就显示了反神学进程的一个具体成果,同时它也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精确性.新古典经济学之后,经济人为自己增添了许多新内涵:(1)"第一人称";(2)适用于"部分交换行为";(3)"处于孤立状态"等,其中每次进步都有明确的涵义.西蒙以新范式替代了追究自利动机这种"公认力量的强度"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经济人假说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起点,由于其根本性的缺陷,长期以来对它一直存在着大量批评。但是该假说却并未被放弃。运用舍勒对于怨恨的分析可以揭示这一现象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怨恨会颠覆正常的价值秩序,产生虚假的价值观。怨恨在现代道德的建构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也渗透进理论活动中,酉此经济人假说是怨恨的产物,建立在价值假象的基础上,并非价值中立的理论构建。如果现代的价值观不发生变化,经济人假说就不会被主流经济学放弃。  相似文献   

16.
郭蓉 《北方经济》2007,(15):54-55
一、斯密革命:经济人范式的肇始 在经济思想史上,最早系统提出并使用经济人概念的是斯密,在没有经济人模型之前,经济研究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几乎所有关于人的阐述都可以对经济理论发生影响.经济人模型的提出,使经济理论找到了一个公理化的支点,也使社会科学获得了一个理论支柱.同时,进化论、社会生物学、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学科也对经济人模型提供了丰富的论证或补充.  相似文献   

17.
王微 《特区经济》2009,240(1):145-148
本文以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由于个人、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经济人理性行为导致制度流于形式,难以施行为突破口,分析了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问题上地方政府、企业、农民工的经济人理性行为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低水平起步;只建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由中央统筹、可转移/不退保等顺应或抑制各方经济人理性行为的制度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朱富强 《改革与战略》2010,26(6):21-26,33
为了解释越来越多的利他行为和合作现象,现代经济学试图通过放宽经济人的外延来将之纳入传统的经济人分析框架。但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扩大化偏好依然是外生的、不变的,它依然把丰富多样的人类行为抽象为平面单一结构,从而依然没有克服经济人分析的内在缺陷。经济人模式化分析的主要表现为:(1)忽视人类行为的历史性,而仅以现在和将来考量行为方式;(2)仅仅是一个理性计算问题,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行为和下意识反应;(3)基于近视的行为功利主义,仅仅反映本能反应的动物性一面;(4)基于原子论个人主义,行为动机是着眼于效用最大化的个人;(5)无法解释团体行为与个体行为的差异,也无法解释不同团体之间的利他主义差异;(6)无法解释个人面临不同环境下的行为,也难以揭示不同人面临相同环境下的行为差异;等等。  相似文献   

19.
张春玲 《改革与战略》2014,(6):19-22,114
文章通过回顾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对生态经济人加以构建和论述,生态经济人必须具有整体性的思维观、"绿色化"的行为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从单纯的动物与自然的物质生存利益关系中进行升华和提炼,使之进入到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相互融合的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20.
经济人:内涵演进与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假设是一个内涵丰富、歧义较多的概念。其中的自爱和自利确实是第一内涵,仅此进行抽象的讨论很难超越生物学的既有结论。本文以关联中显示本质的方法,分析了经济人与市场经济制度相关性的历史演化,认为:(1)经济人是启动市场运转的第一动力。(2)经济人的现代合法性需由市场制度间接证明。(3)经济人概念具有强烈的反神学意义。(4)经济人与市场制度相结合,拓展了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