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通过采用先进的高效破岩钻井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石油钻井的机械钻速,从而获得更高的石油勘探效益。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调制式脉冲粒子钻井技术,该技术通过在石油钻井的井底钻头上安装调制式粒子钻井装置,将环空中的坚硬粒子吸入到钻杆内,然后从井底钻头处喷出,从而辅助钻头的机械破岩,提高了石油钻井的机械钻速。文章分析了调制式脉冲粒子钻井装置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且进行了脉冲粒子冲击钻井装置的实验研究,通过研究对于提高石油钻井技术钻井速度,降低石油钻井的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Tamsag油田铜钵庙组为大段砾岩和灰岩地层,可钻性级值高,并且地层倾角多数在10°以上,最高达到30°以上,钻井施工中井斜控制极为困难,普遍采用轻压吊打和定向纠斜的方法控制井斜,机械钻速极慢.旋冲钻井技术是利用钻头的冲击动载和静压旋转的联合作用来破岩,其破岩方式决定了该项技术在硬地层钻进中具有破岩效率高、钻头寿命长、井眼规则的特点.从青西油田现场应用经验来看,液动旋冲钻井的机械钻速比采用转盘钻井提高了44%,同时有效地控制了井斜,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分析了旋冲钻井技术在蒙古国Tamsag油田应用的可行性,建议在Tamsag油田开展液动旋冲钻井现场试验.  相似文献   

3.
针对以Cantarell油田为代表的墨西哥湾石油勘探开发所面临的地层压力衰竭、严重漏失等井下复杂情况,通过控制压力钻井(Managed Pressure Drilling, MPD)技术解决了上述技术难题。文章分析了控制压力钻井技术,着重说明其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形式和特点。最后,阐述了控制压力钻井技术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由于深井、超深井地质情况复杂,导致我国在复杂地层的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尚未过关,表现为机械钻速低,事故复杂时率高,建井周期长,勘探开发的居高不下,从而严重制约了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进度。  相似文献   

5.
秦鑫 《化工管理》2024,(10):166-16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定向井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定向井是石油勘探和开发中重要的钻井技术,通过对地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导向,使钻井液能够更好地流动到地层中,以确保整个钻井过程的顺利进行。在当前复杂地质条件下,定向井技术面临着许多挑战。为此,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新技术和新工艺,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运用。文章首先阐述了定向井的特点和基本要求,然后分析了定向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应用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探讨了定向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应用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三塘湖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前景广阔,开发逐年提高,设计多为深井和水平井,针对以上区块钻井过程存在的上部井段地层倾角大井斜难以控制、二叠系条湖组地层不稳易发生坍塌、石炭系火成岩机速低、水平井施工难度大易发生事故复杂等问题,成立三塘湖致密油藏钻井提速技术研究组,系统调研分析完成井资料,重点开展钻具组合优化、PDC钻头优选、井塌机理和处理方法、水平井安全钻井技术、自激谐振水力脉冲等技术研究,达到安全快速钻井。  相似文献   

7.
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石油资源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的石油资源储量丰富,但是大部分原油存在于较深的地层中,因为钻井水平不高等原因,使得存在于地下深处的石油资源难以被开发,难以被人们所用。本文简述了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障碍,提出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的发展趋势,供有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吉林油田深井地层特点、岩石可钻性和前期钻头磨损,设计斧式齿、犀牛齿、奔驰齿、平面齿和锥形齿等混合型PDC切削齿钻头。提高钻头在强冲击性和高研磨性地层中钻进的机械钻速和整体使用寿命,为油田深井硬地层中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旋冲钻具是美国国民油井公司研发的新型钻井提速工具,可以有效地解决因深部地层岩性复杂、水平段过长而导致的机械钻速低的问题,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旋冲钻具的机构与技术特点,分析了钻具的破岩机理,并以四川盆地某实际案例介绍了提速的效果,可为钻井提速方案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冀中坳陷地质构造复杂、钻遇岩性复杂、多套压力系统等特点,给深井-超深井钻井井控安全带来严峻挑战。论述了冀中坳陷复杂断块深井-超深井钻井中储层保护、井身结构优化与井控安全之间的矛盾,以及安全密度窗口窄、地层可钻性差、事故复杂频发等技术难点对井控风险的影响。结合该区实钻经验,提出技术应对措施:(1)基于钻前预测与随钻监测相结合的地层压力预测方法;(2)利用先导试验确定“必封点”位置;(3)依托工程技术确保井控安全;(4)强化一线员工井控技能提升。上述技术措施在冀中坳陷深井-超深井钻探过程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实现了井控“零”事故,对同类地区的井控技术应用与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塔河油田十二地区不同井段的地层特点和PDC钻头的破岩机理,选择适合该地层钻进的PDC钻头类型,总结出“螺杆+PDC钻头”钻进模式的技术措施,这一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渤中某区块中深部地层较硬,特别是进入孔店组后地层岩性复杂,对钻头的研磨性极强,导致钻头机械钻速极低。目前存在扭力冲击器和复合冲击器两种提速工具,但在该区块的适用性有待评价。为提高硬地层深井的机械钻速并评价两种提速工具的适用性,在该区A井孔店组分别使用了扭力冲击器+PDC及复合冲击器+PDC钻井技术。结果表明,扭力冲击器+PDC钻头技术可提高机械钻速97%,复合冲击器+PDC钻头技术可提高机械钻速114%,综合进尺与机械钻速提高率证明复合冲击器效果更优。建议后续可针对孔店组规模化应用复合冲击器,以提高机械钻速、节约钻完井投资。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定向钻井技术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在现代勘探开发不断深化的形式下,定向钻井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对石油勘探开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定向井钻井已经成为各个油田应用最为普遍的钻井技术,但是在定向井的钻井施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定向井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的石油勘探技术随着国内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进步,各类高端的设备和技术都被应用在这一方面,而国家对于这项工作的关注度也非常高,希望借此解决我国石油资源对外依赖性较大的困境。而在石油勘探问题研究过程中,对于钻井提速技术的研究就成为了重点项目之一。本文即是对我国目前钻井技术的现状进行探讨,并对钻井提速技术的应用意义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钻井速度的措施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地层压力预(监)测方法标准推荐的是3个压力预(监)测的基本方法,在钻井设计和施工中的作用尤为重要。重新修订和合并的标准,整合和补充完善了地层孔隙压力、地层破裂压力和地层坍塌压力的预(监)测方法,概念更加明确,操作更加清晰,新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必将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减少或杜绝井喷事故、减低钻井风险、减少钻井故障、降低井控风险中取得效益,为提高钻井综合经济效益服务。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空气锤钻井技术在国内石油钻井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以低转速、小钻压、高冲击力破碎岩石实现快速钻进的目的,是目前解决硬地层钻井难题的一种有效办法,在油气所储藏的沉积岩中的使用技术国内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某地区以超高硬度火成岩地层为主地热井的开发过程中,引进了空气锤钻井技术,其高钻速的特点依然得到了展现,钻井机械钻速提高了5~15倍。还可保证井下安全,减少井漏和掉牙轮等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7.
潜山油藏利用水平井注气保持地层压力,抑制底水锥进,提高采收率,但常规钻井中钻井液密度高容易造成储层污染,后期注气开发困难,注采同存导致地层压力不确定,钻井过程中易发生漏、涌、塌、卡等复杂事故。为了更好地保护油气储层,防止钻井过程中发生复杂事故,保证钻井安全,在XG7-H175井采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实现了目的层欠平衡钻井,有效地保护了油气储层,提高了钻井效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越来越多,我国石油业的发展越来越好,在世界经济中也占据一席之地,这也使得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提高。而目前我国还是在大量应用传统的钻井技术,已经逐渐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尤其在深井开采过程中,传统的钻井技术已经很难应付复杂的地底环境,旋冲钻井技术的发展很好的解决了这一困境,文章以旋冲钻井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其核心部件冲击器的原理入手,为您详细介绍了旋冲钻井技术的现状,浅谈对旋冲钻井技术的在我国石油钻井中应当如何优化。  相似文献   

19.
钻井液在钻井过程中起着清洁井底,携带和悬浮岩屑;平衡地层压力,稳定井壁等作用。常规井型的钻井液体系经过多年的应用改进,已经能够满足钻井施工的需要。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超深井等复杂井日渐增多,钻井液体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施工要求。钻井工程对钻井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钻井液处理剂是保证钻井液优良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区域目前钻探以超深井为主,岩性较为复杂,钻井速度较慢、周期较长、成本较高。钻头参数的合理优化,地层可钻性的深入研究是提高钻速、优化钻井效率的重要环节。从地质力学的角度,在泥浆密度、三压力剖面、岩石物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钻头参数与地层有限抗压强度的对应关系,进而形成适合库车山前的可钻性分析方法。得出如下结论:1现有的依靠实验研究法、测井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中单一的地层可钻性分析方法不能全面地确定地层的可钻性,因此必须综合应用多种资料,对地层的可钻性进行研究;2库车山前白垩系高研磨性地层通常是低钻速且可钻性差,低研磨性地层钻头磨损较小,可钻性较好,当钻头磨损率达到一定程度则需要考虑替换钻头,同时应兼顾现场实际情况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选取钻头;3基于地质力学,以钻头选型为导向,结合有限抗压强度和地层研磨性,实现地层可钻性的综合分析,同时利用前期地层的可钻性研究成果来指导相同区块预钻井的钻头选型与更替,从而提高钻井速度,减少钻井周期,该方法在钻井工程中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