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损检测是压力容器定期检验中的主要检验项目之一,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如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不足。文章作者采用微磁检测技术对人工缺陷模拟试件进行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微磁检测技术能够快速检测出试件上的缺陷且定位准确。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该技术的可靠性。微磁检测可以在焊缝检测粗扫时候使用,以快速检测是否存在缺陷,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型无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磁致伸缩导波技术对输气和输液钢管缺陷的无损检测能力,基于磁致伸缩导波检测技术,设计了磁致伸缩导波检测装置。在同一频率下分别对4根充气和充液管道不同位置的已知缺陷进行导波无损检测试验,其方法是主机产生特定大功率信号,输入到激励传感器,磁致伸缩效应在管道中产生导波,对采集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判断管道已知的焊缝及法兰有无及位置。试验结果验证了磁致伸缩导波技术对输气和输液管道无损检测的可行性,证明了该技术能够较好地检测到充气直管焊缝、法兰及支撑结构等管道突变缺陷及位置,但较难应用于弯管的检测,充液管道能够被检出缺陷,但较输气管道的衰减大,检测距离将大幅衰减。  相似文献   

3.
针对重要用途钢丝绳目前存在的检测手段不足、作业效率低等问题,提出采用漏磁检测技术用于重要用途钢丝绳的实时在线检测,采用机器智慧检测替代人工检测,实现钢丝绳检测数据可靠、实时、智能采集并传输分析、预警等,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停机、降低检验成本、提高作业效率,有利于更科学地判断钢丝绳使用寿命、节约换绳成本、提供最优维修、保养策略。  相似文献   

4.
磁记忆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措施,有利于发现金属构件存在的早期失效问题,对于评估寿命具有应用价值。在煤矿设备的检验中,磁记忆检测体现出多方面的价值,有利于发现设备存在的早期故障,为实现预知维修创造了有利条件。煤矿设备管理要注重发挥磁记忆检测的优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提高设备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油气管道的在线检测与直接评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气管道的完整性管理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管道管理模式,在线检测技术为实施管道的完整性管理提供了数据资料和技术支撑。主要论述了在线检测的两种主要方式,即漏磁检测法与超声波法,并比较了两者的异同。同时,对管道在线内检测技术有效补充的直接评估技术也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管道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川渝页岩气大力开发,具有"带压作业、连续起下、周期短、成本低"等特点的连续油管作业技术迅速在钻井、洗井冲砂、钻磨桥塞、压裂、稠油开采等领域推广使用,但是由于作业过程中反复弯曲产生的塑性变形和井下复杂环境,致使连续油管易出现疲劳裂纹、腐蚀坑、机械损伤等缺陷,最终导致连续管承压能力下降,某些情况下可能发生灾难性的安全事故。为了保证连续油管安全有效运行,通常采用无损检测方法检测缺陷,因此亟需针对连续油管复杂工况和各无损检测方法特点,优选出现场适用性强并能够实现多参数检测的无损检测方法。文章对比分析了4种无损检测方法,优选与集成了漏磁与涡流检测特点,其能够实现连续油管裂纹、腐蚀坑、孔洞类缺陷和椭圆度、直径、壁厚等多参数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常压储罐的腐蚀特点、机理及几种安全检测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声发射、漏磁及磁粉检测的组合应用,可为安全检测方法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储罐完整性检测技术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齿轮是压缩机上的主要受力部件,长期处于重负荷、高速度、强冲击的状态下运行,容易出现疲劳裂纹。采用磁轭法对齿轮表面进行荧光磁粉检测,是检测齿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疲劳裂纹的有效检测方法,以保证齿轮长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石化管道公司与沈阳工业大学共同承担的中国石化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长输管道漏磁内检测设备系统的研制项目通过技术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管道内检测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填补了中国石化管道检测技术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四、再制造修复技术再制造技术是由再制造预测预估技术和再制造修复技术组成。 1.再制造预测预估技术 再制造预测预估技术具体表现为寿命评估预测技术。例如:再制造的毛坯是经历了一个服役周期的废旧零件,这些废旧零件是否仍然具有足够的剩余寿命,是再制造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采用涡流检测、超声检测等无损检测技术,结合力学和材料 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技术,进行零部件的损伤检测和寿命评估,就可以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镇燃气管道是国家城镇化建设中的生命线工程,其安全性受到国家、地方政府和燃气公司的高度关注。本文从事故统计、风险评估和缺陷检测三个方面探讨了城镇燃气管道安全风险防范技术发展概况。首先,统计国内外城镇燃气管道历史事故案例,分析出四大主要危害因素;其次,对城镇燃气管道的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方法优缺点和适用性;最后,对目前城镇燃气管道内、外检测技术进行了回顾和讨论,针对存在问题探讨了燃气管道磁记忆非接触检测技术前景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汽车检测技术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应向以下方面研究和发展。 1.应用高新技术,加速汽车检测技术进步与设备智能化,提高检测水平。 (1)光电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前照灯检测仪中,采用硅光二极管代替过去使用的光电池,从而获得更高的光轴定位精度和光度测试精度。在汽车进入检测站、维修厂、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  相似文献   

13.
杨延泉 《化工管理》2013,(10):130-130
在石油的开采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油管,油管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发挥中重要的作用,油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油井能否正常的安全生产。因此需要开展油管损伤检测技术研究,特别是油管的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文章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涡流法和漏磁法的油管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了油管无损测量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该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油田油管检测的精度和效率,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油管无损检测装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对于提高油管检测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电网设备已普遍采用带电检测技术获取设备运行状态,超声波、紫外技术作为设备状态检测的主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现场检测。传统配网架空线路带电检测以红外检测为主,随着架空线路数量快速增长,原因是检测技术已不满足现场实际需求。文章介绍了在配网架空线路采取超声波、紫外检测技术可行性,以及现场与红外成像等检测技术联合应用实例,总结了不同检测技术现场检测应用成效,验证了三种手段联合进行检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正最新检测技术向多功能化发展如今,产品检测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受消费者对新食品类型和新包装形式需求这两方面影响。例如,由于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忙碌,消费者们总是在外四处奔波,因而他们现在更喜欢体积较小的包装,以便轻松随身携带食物。这些趋势促使制造商们制造各种新颖的包装,力求在超市货架上脱颖而出,吸引购物者的注意力,这一趋势使精确的产品检测更加重要。因为对传统的产品检测系统而言,要在复杂的食品和包装形式中检测出并清除污染物是比较困难的。此外,技术的进步也为产品检测能力做出了贡献。先进的双能技术是X射线检测的最新技术,称为材料识别技术或MDX。此项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钻杆漏磁检测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以及系统构成。针对钻杆端区的壁厚从21.5mm变化到9.17mm左右时,钻杆漏磁设备无法检测出钻杆加厚过渡区缺陷的问题,通过使用钻杆端区漏磁检测系统的直流双磁化器饱和磁化、差分检测探头获取漏磁信号的技术,解决了钻杆端区壁厚缩颈引起的信号干扰及信号幅值变化。结果表明,钻杆端区漏磁检测系统能可靠地检测出钻杆加厚过渡区的腐蚀坑、裂纹、卡瓦咬痕等缺陷,提高了钻杆加厚过渡区检测质量水平,防止了钻杆过渡区刺漏及断裂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提出1种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集微电子、光电检测及电感检测技术为一体的面积测量方法,介绍了它的设计、组成和故障诊断方法,指出其采用容错技术、自校正技术和抗干扰技术后具有测量精度高、性能价格比高等特点,且少量传感器出现故障时不影响测量精度,适用于测量皮革及其他不规则片状物体的面积。  相似文献   

18.
1.检测元件安装不牢固 接近开关、光电开关、磁簧开关等检测元件的安装、固定装置松动或移位,产生错误的位置状态信息,控制过程不能正常进行。如测速编码器与电机轴安装过松、过紧或不同心以及变形等,都会造成测速不准。对这些检测元件,应标识明确的位置,以便在发生移位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为达到磁痕成像观察的精准判断与检测,需要进行磁痕成像系统的自动化技术改进,通过利用LED紫外线光学技术和工业高清摄像拍照相机的组合应用进行磁痕的采集,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自动无损探伤以及自动成像技术研究,进而实现轮对、轮轴荧光磁粉探伤的自动化自检过程。通过对磁痕成像现有技术的运用情况,以提高磁痕探伤技术效果为目标,研究自动无损探伤与自动判别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长输管线的输油站场具有点多、线长,所处地理位置、运行环境不同,现检测的工艺管线均已服役多年。近几年来,利用相控阵、导波、漏磁等技术对各输油处的站场工艺管道进行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分析了各站场的工艺管道的腐蚀程度及类型,认为管道外腐蚀大多数腐蚀穿孔点集中在三个地段,内腐蚀严重的多数发生在管道的底部位置,并针对内外腐蚀提出了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