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和台湾地区曾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出现过流动性过剩.从日本和台湾地区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原因以及在流动性过剩条件下推行的重要政策看,日本推行错误的产业和金融策略,而不是流动性过剩本身,最终使日本经济陷入衰退;而台湾地区利用流动性过剩推行产业升级战略是其20世纪90年代经济能够保持健康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但放任流动性过剩吹起资本市场泡沫使其金融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受到了严重挫折.  相似文献   

2.
日本和台湾地区曾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出现过流动性过剩。从日本和台湾地区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原因以及在流动性过剩条件下推行的重要政策看,日本推行错误的产业和金融策略,而不是流动性过剩本身,最终使日本经济陷入衰退;而台湾地区利用流动性过剩推行产业升级战略是其20世纪90年代经济能够保持健康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但放任流动性过剩吹起资本市场泡沫使其金融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受到了严重挫折。  相似文献   

3.
流动性过剩条件下政府隐性和或有债务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不是流动性能力的过剩,是流动性资产的过剩,说明商业银行贷款过程受阻和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受阻.在流动性过剩条件下,银行业不良资产攀升、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和央行冲销过剩流动性的成本上升以及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等将会加大政府隐性和或有债务风险.应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监控体系、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监管、规范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准备金.  相似文献   

4.
在本币升值条件下,流动性波动会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在剖析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货币升值与流动性过剩相关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流动性过剩对日本和台湾地区的经济影响,并结合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实际,得出采取合适的宏观政策解决本币值问题、加强对流动性的分流和疏导、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管、关注商品价格与资产价格波动等启示.  相似文献   

5.
浅谈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及其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东明 《金融与市场》2007,(8):24-26,34
在跨国资本流动日趋活跃的国际背景下,由于连续多年出现巨额贸易顺差、境外热钱大量涌入,导致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凸现。本文在充分剖析影响我国流动性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当前央行治理流动性过剩的主要措施及其成效,并按照短期、中期和长期提出了分阶段控制流动性过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郭凯  孙音  艾洪德 《金融研究》2012,(1):180-193
本文基于资产期限结构探讨了流动性过剩的内涵,并对流动性过剩进行了定量测度和因子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动性过剩的管理思路与策略。基于资产期限结构的流动性过剩可以分解为一期滞后流动性过剩、货币期限结构与均衡比例期限升水变化率三个因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因子的均衡值均呈现季度循环的特征。中央银行应明确流动性过剩的下限和上限,在同一年度内应采取流动性管理策略保持流动性稳定提高,在不同年度应保持高流动性过剩与低流动性过剩之间的转换。为实现流动性过剩季度循环的均衡路径并使其保持在上下限范围内,中央银行可以选择流动性管理工具依据季度循环的特征调控货币期限结构与均衡比例期限升水。  相似文献   

7.
流动性过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日益严重,流动性过剩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它加剧了信贷市场过度竞争,加大了信贷风险和利率风险,导致银行经营效益受损。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商业银行调整经营策略,改变单纯依靠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单一经营模式,引入效益导向型的负债业务管理模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已经凸现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之一。流动性过剩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提高了潜在的金融风险。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我国招商引资何去何从?本文试图解释目前我国的流动性过剩乃是结构性过剩,我国大力引进外资仍然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9.
提高利率对控制流动性过剩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流动性过剩的形势下,央行连续多次提高了存贷款基准利率,试图通过利率工具来紧缩货币信贷,减少货币供给,达到化解流动性过剩的目的。本文就是基于流动性的大背景,分析提高利率对控制流动性过剩的有效性,并认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可以有效控制流动性。  相似文献   

10.
对近期云南省流动性状况的基本判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重点分析了在国内外流动性过剩背景下云南省的流动性状况,通过对M2/GDP指标、存贷比指标、信贷余额/GDP指标、现金投放四个主要指标的实证分析和比较,认为云南省近期的流动性不是过剩而是不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分析了在国内外流动性过剩背景下云南省的流动性状况,通过对M2/GDP指标、存贷比指标、信贷余额/GDP指标、现金投放四个主要指标的实证分析和比较,认为云南省近期的流动性不是过剩而是不足。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流动性问题是我国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学界更多的是讨论流动性过剩问题,对于流动性过剩我们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而流动性受什么因素影响学界也没有很好的结论。对于过剩的判断属于规范研究,而本文将从流动性本义出发,分析对流动性的影响因素。二、文献回顾李成、姜柳(2006)将商业银行存差作为流动性衡量指标,得出外汇储备与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存在正相关关系;谢罗奇、龚伟强(2006)用商业银行存款-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投资来衡量流动性,在此基础上,他认为我国商业流动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国内储蓄率较高和大量外汇流入引起的。刘锡良、董青马、王丽娅(2007)认为流动性最初的含义是指商业银行能够在不遭受损失的条件下,满足存款人提存及支付需要资产的变现能力,即所谓的资产流动性。学术界将其扩展为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接着,他们从银行储备需求的角度对我国的流动性过剩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金融创新和银行在约束条件下的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果。朱庆(2006)认为我国市场流动性过剩问题主要体现在超额货币供给、存贷差扩大、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居高不下以及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原因主要在于经济金融结构失衡、不完善...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初以来,中国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流动性过剩。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引发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明确提出2007年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有效缓解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应该说,流动性过剩是全球经济格局及我国所处特殊发展阶段下的自然结果。本刊邀请三位分别来自央行、国有商业银行、学术界的嘉宾共同诊脉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及影响,探讨这种过剩的成因及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4.
流动性过剩是我国近年来经济中日益突现的新问题。出现于中国这样资本稀缺的发展中国家的流动性过剩,与传统经济理论描述的发达国家流动性过剩大不相同。中国当前的流动性过剩不是商品供不应求下的货币流动性过剩,也不是资本要素的过剩,而是具有一定持续性的货币层面的摩擦型的流动性过剩。其形成原因在于实体经济的非均衡以及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匹配。解决当前的摩擦型流动性过剩,有赖于实体经济非均衡的化解,更有赖于金融体系功能的优化。而实行商业银行战略转型,优化其金融功能,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应是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一个现实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许南  程毅 《海南金融》2008,(6):66-69
在我国经济结构和地区发展都不平衡的影响下,当前的流动性过剩只是一种相对过剩。本文结合2005年以来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政策效果,分析了目前流动性过剩的程度,结果表明这只是由于地区和行业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资金分布不均的资源错配。本文认为地区经济和行业经济同步均衡发展才是防止流动性过剩卷土重来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焦点问题,表现为金融体系内货币和资金供给超过需求,并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应。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是在国际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体制问题和政策问题的结果,文章最后提出了当前和中长期的应对措施,主要是中长期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流动性过剩,已经被所有研究经济的人士和市场人士讨论由来已久.本文所说的流动性过剩都集中在银行体系.长期而言,银行流动性过剩成为主导债券市场运行的关键因素。这样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导致了房地产热和当前的股市狂潮。具体原因是:(1)经济结构性失衡是流动性过剩的根源;(2)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3)贸易顺差和货币供给过多导致了国内的流动性过剩:(4)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转移,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热钱”的流入;(5)金融创新不足导致银行流动性过剩;(6)外部诚信环境不佳和银行改革提速加剧了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出发,以南京的经济金融数据为样本,运用数学模型对当前的信贷效率进行研究,对流动性过剩环境下信贷失衡过后表现形式进行阐述,分析了信贷失衡的原因和负面影响,并提出破解当前流动性过剩环境下的信贷失衡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流动性管理历来被商业银行视为金融风险管理的重点。商业银行要在保证一定的盈利水平下,对资产与负债结构进行有效地匹配,防范流动性风险,避免由于银行资产与负债非预期变化产生的流动性问题,使银行面临支付困难或流动性过剩压力。在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一直是金融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20.
邓黎阳  王勇 《金融论坛》2008,13(1):3-10
流动性过剩是我国近年来经济中日益突现的新问题.出现于中国这样资本稀缺的发展中国家的流动性过剩,与传统经济理论描述的发达国家流动性过剩大不相同.中国当前的流动性过剩不是商品供不应求下的货币流动性过剩,也不是资本要素的过剩,而是具有一定持续性的货币层面的摩擦型的流动性过剩.其形成原因在于实体经济的非均衡以及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匹配.解决当前的摩擦型流动性过剩,有赖于实体经济非均衡的化解,更有赖于金融体系功能的优化.而实行商业银行战略转型,优化其金融功能,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应是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一个现实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