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岳 《新智慧》2005,(5):45-45
零点调查公司发布2004年中国居民幸福感调查结果的时候,一些人感到不满:因为总体来说,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更有幸福感;年老与年轻的人比中壮年更有幸福感;沈阳人比北京人更有幸福感。从某种角度来说,那些不满这些数据的人似乎并没有理由比那些自我感到不幸福的人更感到幸福。实际上,在世界上,中国人比美国人感到幸福;许多发展中国家人民比发达国家人民感到幸福。虽然许多国家——菲律宾、埃及、哥伦比亚的人民可能没有中国人民那样感受国家经济的欣欣向荣,但是和他们相处,你会感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似乎比我们更幸福——他们更多唱歌、舞蹈而较少忧虑.  相似文献   

2.
论教师的幸福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幸福的教师比不幸福的教师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快乐和成功。而教师的生活是否幸福,取决于教师是否拥有求知的快乐、爱的快乐和游戏的快乐。求知、爱和游戏三者一起构成教师的幸福感的源头。本文拟从三方面展开讨论,人通过求知而智慧;爱别人比被人爱更幸福;游戏让人因轻松而拥有自己的自由人格和独立精神。教师职业尤其需要求知、爱别人、闲暇与游戏。  相似文献   

3.
X代的人工作越努力,他们就越有可能对那些四十四五岁的人感到不满,因为后者工作的时间只有他们的一半,而挣的钱却比他们多。一个28岁叫做“代尔辛”(化名)的人在“中年人话室”专栏的一个国际联网的网址上这样写:“我们中有一大部分人已经决定不加入为许多中年人所盘据的公司体系,因为他们不愿意给效率更高、办法更好的人让路。”年轻人大概全都有这样的看法:但现在不同的却是代尔辛,或者其他像她那样的人可能就是你下一个顶头上司。“对于年轻人你必须提供更多的条件,因为他们换工作比起年纪大一些的人来说要快得多。所以,现…  相似文献   

4.
对大多数人而言,工作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和精力,得到价值感和薪水,还有压力、厌倦等困扰。“工作中的幸福感”对许多人来说有点儿奢侈。是谁偷走了你的工作幸福感?找到不幸福的理由,也许就找到了通往幸福的捷径。  相似文献   

5.
从幸福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幸福是主观的、持续的和集体的,阐述了经济高速增长不等于人民幸福感的增强.分析当前影响中国人民幸福感的主要原因,包括欲望膨胀、环境恶化、收入差距增大、生活压力骤升、社会保障体制落后和无法正视心理问题几个方面.进而提出要正确看待经济增长和人民幸福之间的关系,要在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前提下努力提高人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社会资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与居民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数据分析发现,居民的社会资本和公共服务满意度均能显著提升居民幸福感,且社会资本对幸福感的效应要高于公共服务满意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社会资本相同的条件下,公共服务满意度越高的居民越容易感到幸福,而且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效应会随着社会资本的提高而增强。对不同收入群体而言,社会资本对高收入群体幸福感影响更强,而公共服务满意度则是对低收入群体的幸福感影响更强,而且社会资本会扩大不同收入阶层的幸福感差距。为提高居民幸福感,政府要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建立健全居民社会资本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7.
幸福感来自生活的满意度。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总体满意,就觉得幸福;反之,就觉得不幸福。大学生由于受家庭经济、学习、人际交往和就业等问题的困扰,降低了大学生活的满意度,缺乏幸福感。学生社团提供了展示才华、人际交流、形成积极人格的场所,使学生感到幸福。办好学生社团,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设和谐校园不可缺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比较理论,使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以教育适配者为参照点,从工作、教育水平两个视角考察教育错配对劳动力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比较普遍的教育错配现象;相比相同工作的教育适配者,教育不足者的幸福感显著降低,工资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教育不足通过工资对幸福感的负向效应在低社会公平感下比高社会公平感下更强;相比相同教育水平的教育适配者,教育过度者的幸福感显著降低,工资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公平感的调节效应同样成立。使用工具变量法及进行稳健性检验,教育错配对幸福感的负向影响依然成立。因此,企业应落实同工同酬政策,政府应优先考虑对社会公平感提升作用更大的公共服务建设,从而构建幸福社会。  相似文献   

9.
漂亮经济学     
“我常常不知不觉地陷入绝望,感到这个世界是不会给这样一个丑陋的人以幸福:鼻子这么宽,嘴唇这么厚,眼睛小小的,还是灰色。还有什么比一个人的外貌更能影响他的前程呢?”这个发出哀叹的男人是文豪列夫·托尔斯泰。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城镇居民年龄别幸福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7年问卷调查,可以分析北京市城镇居民幸福状况及其与2006年相比的发展变化,并且重点从年龄别角度分析不同人群的幸福感状况及其幸福观。数据表明,北京居民幸福程度较高,年轻人和老年人比中青年幸福,高收入人群比低收入人幸福,居民最关注身心健康,年轻人比较关注物质条件和个人价值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不同年龄层次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为基础,在恰当的理论假设下,可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城乡居民不同年龄层次收入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居民收入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即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主观幸福感会随之提升;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幸福程度先下降后上升。这些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以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并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幸福可谓一大热词,幸福指数则成为了最重要的民生指标。北京市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重庆市表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广东省则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  相似文献   

13.
对安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对农村劳动力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主观幸福感在需求层次方面呈现跃升趋势;个人孤独感值、人均公共支出、家庭财产和个人收入是农村劳动力主观幸福感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人均GDP作为影响农村劳动力主观幸福感的基本因素,可能存在门限效应。总体来说,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变量是影响农村劳动力主观幸福感不可或缺的因素;区域经济差异的幸福效应弱于受试个体特征差异的幸福效应,但是区域经济差异对受试个体特征差异存在宏观上的综合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万金油瑜珈     
于萍 《新智慧》2005,(2):50-51
瑜珈已经可以?满足每一类人的幻想。对普通人来说,即便练不出什么道道,至少能伸展筋骨;对体质略有瑕疵的人来说,瑜珈可以减肥、治疗不孕不育、帮助两周大的婴儿茁壮成长;而那些身体柔软的高手们,可以参加一年一度的“瑜珈奥运会”……  相似文献   

15.
中国"以民为本"的思想有着渊源的历史,古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而今胡锦涛主席提出的"让人活得更体面、更幸福"的思想和温总理的"让人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让人感到安全可靠,让社会充满公正,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执政理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以民为本"理念的延伸与发展。"以民为本"就是我们在施政的时候把"老百姓高兴不高兴、老百姓赞不赞成"作为出发点和归结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凝聚着中国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期待。对于我们学院来讲,学院梦就是学院办学特色更鲜明,服务作用更凸显,社会影响更广泛,人民群众更满意,学生更有归宿感,教师更有尊严感。全院师生员工要在实现"中国梦""学院梦"的进程中书写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之后又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发展新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他的执政地位和历史功绩都是人所共知、无可非议的。所以,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能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无尚光荣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理想、有抱负、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年轻人更是光荣至极。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们在入党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令人痛惜的行为。这些行为必须加以制止,直至杜绝。因为,它从根上腐蚀共产党。所以,在高校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杜绝这种恶劣行为,从根上保证党员的纯净性。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幸福,但是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高校教师的幸福感水平均不容乐观。本文对大学生与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总体幸福感、职业倦怠感分别进行了调查,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目前大学生与高校教师达到教育幸福的目标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将微观幸福感与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公共管理结合起来进行考量。从赋予幸福指数客观量度的视角出发,提出构建内核驱动型的幸福指数评价体系模型,使幸福指数体系能够从某一需要的视角进行测度,得到具体视角的反馈,根据这种反馈来进行相应的公共管理政策调整,有针对性地改善或影响人民的生活和感官习惯,形成一个正向反馈环路。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背景下,提升中老年人生活幸福感是实现国民幸福的题中之义。我国居民家庭的居住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父母与成年子女分开居住越来越普遍。在亲子分开居住情况下,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和情感交流影响中老年人幸福感。同时,子女住处距离远近以及亲子间联系频率也会对中老年人幸福感产生影响。我们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数据和有序probit模型进行的经验研究发现,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和情感交流的频率越低,父母幸福感越差,但经济支持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情感交流的影响则是显著的;非同住子女居住距离越远,父母幸福感反而越强,而联系的频率越低,幸福感越弱,然而面对面联系频率的影响不显著,而非面对面联系频率的影响则是显著的。因此,除了对中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外,亲子间情感交流对中老年人幸福感更为重要。中老年人越来越能够接受亲子非合住的居住模式,在非合住而面对面联系不便时,子女增加非面对面联系频率也可以有效地提升中老年人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