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计合约安排与会计信息失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企业是一组合约关系的联结,会计是企业合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本质上是企业合约履行程度与履行效果的度量.现代企业合约安排规定经营者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而会计合约安排规定经营者享有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与会计规则执行权,这种经营者既分享企业剩余又控制剩余计量的制度安排,构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逻辑.要根本扭转会计信息失真的顽疾,必须对现行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与会计规则执行权合约安排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2.
刘元兵 《经济论坛》2004,(12):40-41
近代企业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是相关经济资源所有者的一个合约。企业的所有权包括企业剩余索取权和企业剩余控制权。现代企业之所以采用与传统业主企业不同的剩余索取权分享的企业治理形式,在于为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提供一条与企业生产资本所有者目标一致的激励途径,以减少在两权分离情况下人力资本所有者“逆向选择”而产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徐义群 《当代经济》2009,(12):126-127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会计信息在企业所有权分享与安排的作用.会计信息不仅仅提供了信息使用者所需的与决策有关的财务信息,其中的收益表还反映了企业所有权的分享安排;未来的不确定性又决定了这种所有权安排是一种状态依存所有权,即什么状态下谁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相似文献   

4.
资产重组中的博弈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博弈与资源配置效率。博弈论作为一种方法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其结果形成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贝叶斯纳什均衡和精炼贝叶斯纳针均 衡四种均衡状态。这四种状态是以两个标准对博弈进行划分的结果。第一个标准是各参与人行动的先后顺序。若各参与人同时行动,或虽非同时行动,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前者的行动选择时,称为静态博弈;若非同时行动,且后行动者知识前者的行动,称为动态博弈。第二个标准是各参与者是否对其他参与者完全了解。若各参与者对其他参与者的特征、战略空间和支付函数等有完全的了解,称不完全信息博弈;反之,称为不完全信息博弈。  相似文献   

5.
企业合约的不完全性,是企业合约不同于一般市场合约的最显着特征,因此企业利益由固定权益和剩余权益组成。企业剩余权益是相对于企业固定权益而言的权益,由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构成,二者合称为企业所有权,其中剩余索取权是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合同支付后(如利息费用等)的余额的要求权,而剩余控制权指的是企业合约没有特别规定的活动的决策权。从企业权益配置的角度看,由于固定权益的分配是事前确定的,那么,由谁以何种方式取得企业所有权则成为企业责权配置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6.
市场进入理论是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基于进入纠错的市场进入理论和基于进入替代的市场进入理论两大流派。基于进入纠错的市场进入理论认为市场进入是由于产业超额利润引起的,市场进入使产业利润率降低和使产业从非均衡状态回归到均衡状态;而基于进入替代的市场进入理论认为市场进入并不主要由产业利润引起,进入过程是异质企业的替代过程,是产业创新和动态演化过程。我国学者对市场进入问题的研究主要以进入纠错的市场进入理论为基础,导致对转型过程中市场进入问题的分析存在严重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理论:一个在企业框架内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概念是外生的,因而也是宽泛和模糊的。市场里的企业实质上应为劳动力、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三者的特别合约。企业里的人力资本也因此而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而这些权能在市场化的企业里最优的实现方式即为张五常所主张的“分成式合约”;对于实现的量,即人力资本定价问题,在我国经理人市场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可探索通过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价格及布莱克-斯科尔斯(Black-Scholes)的期权定价模型来替代解决。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性质: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之履行过程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本文对企业的性质进行了分析 ,发现企业的性质在于 ,企业是市场中由要素所有者签订的一组不完备的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包括要素投入、要素使用权 (核心是剩余控制权 )的行使以及要素增值的分配 (核心是剩余索取权的行使 )以及企业组织资本与组织资产的创造和使用等 ,这一过程融交易功能与生产功能于一体。该组合约的关键内容就在于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安排。作为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 ,企业与市场是不能截然对立分离的 ,即要素市场、资产及服务市场等与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签订与履行是互为基础 ,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理论:一个在企业框架内的界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概念是外生的,因而也是宽泛和模糊的。市场里的企业实质上应为劳动力、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三的特别合约。企业里的人力资本也因此而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而这些权能在市场化的企业里最优的实现方式即为张五常所主张的“分成式合约”;实现的量,即人力资本的定价问题,在我国经理人市场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可探索通过证券市场的价格决策机制及布莱克-斯科尔斯(Black-Scholes)的期权定价模型来替代解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科斯替代逻辑的反思 ,重新考察了企业与市场的相关关系。认为交易费用的提出虽然打开了新古典企业的“黑箱” ,但是由此来解释企业的性质 ,其结论与现实相悖。本文提出了一个趋于古典的分析框架 ,发现企业与市场是分别建立在两种不同但有紧密相关性的分工基础上的 ,因而 ,它们各自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源于一般分工与个别分工各自的性质及其相关关系———企业是要素所有者为分享“合作剩余”而达成的合约 ,而市场则是商品所有者交换比较优势的制度安排。两者互补而不相互替代。这一结论较好地解释了实体经济中不论是企业规模 ,还是企业数量都在不断扩张 ,同时市场范围随之不断扩展 ,两方面相互促进、正相关推进发展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企业剩余由资本所有者独享向其他要素所有者共同分享的演进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对剩余和剩余分享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剩余分享的几种情形,阐释了剩余分享的内在产权机理及其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形式日趋多样化,但所有这些分享形式都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是"直接分享制",即通过契约安排或机制设计,让人力资本所有者直接分享企业的利润;二是"间接分享制",即以一定的方式将人力资本转化为企业股本,按"同股同权"的原则使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剩余。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概念在企业框架内的界定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广科 《财经研究》2002,28(4):38-43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概念是针对传统经济理论的资本同质性假设而提出的。因此,他的人力资本概念是外生的,因而也是宽泛和模糊的。市场中的企业实质上应为劳动力、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三者的特别合约。企业中的人力资本也因此而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而这些权能在市场化的企业里最成的实现方式即为张五常所主张的“分成式合约”;实现的量,即人力资本的定价,在我国经理人市场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可探索通过证券市场的价格机制及布莱克-斯科尔斯(Balck-scholes)的期权定价模型来替代决定。  相似文献   

14.
不完全合约所产生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安排问题应该从签约前和签约后两个方面入手。签约前剩余权利的安排具有规范的性质,它往往会以效率为导向,主要影响因素有当事人的退出成本、个人主观判断、风险偏好以及监督难易程度等;签约之后的履约过程中,剩余权利的再安排更具有实证性质,主要取决于合约当事人的谈判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人力资本分层的视角来研究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我们发现低收入阶层劳动力由于受到信贷约束以及生活、教育、医疗等基本保障的约束,不能在实际中进行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中高收入阶层具备了进行劳动供给跨期替代的条件,但由于传统文化习俗、工作合约和潜在失业威胁的存在,一般也不会轻易进行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  相似文献   

16.
易祯  朱超 《财经研究》2024,(2):63-77
中国微观和全球宏观数据显示,老年人口的储蓄率论有所偏离,意味着老龄化会进一步导致消费萎缩。文章构建跨期决策模型发现,当总效用不变时,消费可以被闲暇替代,家庭决策存在“低消费、低劳动”和“高消费、高劳动”两种均衡。当对最低劳动施加约束时,老年人会从“双低”均衡转向“双高”均衡。经验证据支持了理论结论:(1)老年家庭的消费—闲暇替代弹性约为3,表明当相对价格变化1个百分点时,消费和闲暇的相对比例将变化约3个百分点。(2)当消费—闲暇替代弹性上升1时,储蓄率上升6.73个百分点。2016—2019年间,老年家庭这一弹性平均每年上升0.86,对应储蓄率每年上升5.80个百分点。(3)在考虑了预防性动机、长寿动机和遗赠动机等竞争性解释后,消费—闲暇替代仍可以解释老年人的高储蓄。总的来说,文章的理论意义在于从消费—闲暇替代关系中解释了老年人消费—劳动的“双低”均衡。基于此,文章认为,释放老年群体劳动潜力,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有利于从“双低”均衡转向“双高”均衡,实现消费和劳动供给双重稳定。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知识基础观,以2010—2014年262家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不同来源的知识流量与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关系,以及不同来源的知识流量之间的互补或替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内部知识开发和地理位置分别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购重组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U型关系;内部知识开发与并购重组之间存在相互替代效应,该替代效应对企业绩效产生负向影响;未发现内部知识开发与地理位置之间存在互补或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8.
市场中的企业体现为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缔结的契约。生产要素的稀缺性决定了企业内部各缔约方剩余索取权的份额。在传统经济时代,物质资产的稀缺性确保其所有者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而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决定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有理性的"经济人"——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不得不让渡部分的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资本雇佣劳动"推演为"劳动分享资本"。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本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是企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人力资本是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是企业财富的真正创造者,所以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是合情合理的。在实践中,人力资本股权化是对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雇佣关系、剩余分割与企业的雇用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先国  高怿 《财经研究》2007,33(3):113-122
现阶段,围绕经济利益分配产生的民营企业劳资纠纷日渐增多,这使得规范分析民营企业内部的利益分配机制成为必要。基于契约框架,文章阐述了雇佣剩余的由来和剩余分割的必要性,剖析了雇佣关系、剩余分割与企业雇用效率①之间的逻辑关系、影响机理及均衡的实现机制,最终指出:雇佣剩余是雇佣关系存续的基础;分割剩余不仅是维系雇佣关系的内在要求,而且更有助于促进企业雇用效率的提高,这对企业的现时绩效和长远发展都具有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