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国有经济的市场结构的分析,说明了其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论述的市场结构特点并进行了重新分类。既定市场结构条件下,国有经济的退出壁垒是不同的,根据退出壁垒的特点国有经济的退出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本文最后分析了国有经济的退出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企业生产率与出口:浙江省企业层面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构建了企业最优出口参与和供给模型,基于浙江省2001~2003年的企业面板数据,采用Heckman两步法对出口参与方程和出口供给方程进行联合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只有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才能克服出口市场的沉没成本,通过自我选择进入出口市场,而生产率较低的企业会退出;一旦企业选择进入出口市场,将从出口市场中积累出口学习经验,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最优出口供应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彩电业的市场行业和市场绩效进行了分析,用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理论剖析了彩电业过度竞争、价格大战和低劣市场绩效的原因。最后指出彩电业的出路是降低彩电业的退出壁垒,实施国家援助退出政策,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4.
孙秀芝 《中国经贸》2010,(8):175-175
本文结合国有经济产业退出的壁垒研究,探寻既定社会福利条件下的国有经济产业最优退出路径选择。通过对中国国有资本分布产业的市场结构的分析,说明其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论述的市场结构特点并进行了重新分类。既定市场结构条件下,国有资本的退出壁垒是不同的,根据退出壁垒的特点国有资本的退出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5.
进口竞争、企业退出和进入与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的贸易自由化水平逐渐提高,贸易自由化引致的进口竞争成为影响企业退出和进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文章使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首先,使用二元选择模型分析了进口竞争对企业退出和进入的影响,发现进口竞争较大程度促进了低生产率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的退出,而没有显著地影响企业进入;其次,考察了进口竞争和企业更替对存活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进口竞争和企业更替均显著提高了存活企业生产率;最后,基于对总量生产率变化的DOP分解,分析了进口竞争对行业总量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竞争通过引致企业退出显著促进了总量生产率增长。文章认为,无论从微观还是总量层面看进口竞争对淘汰低效率企业和促进总量生产率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在不改变国有企业产权属性、需求函数为线性、平均生产性成本为常数、国有企业追求计划外产出的利润最大化的假定下,政府的计划性产出、净社会成本是如何影响国有经济比重变化的。利用一个同质产品市场的双寡头古诺模型,以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的两个代表性厂商的非合作性博弃的均衡结果模拟了国有经济比重的变动情况。结果发现,计划性产量在转型初期的下降会带来同期国有经济比重的平稳下降,企业净社会成本的持续上升会带来国有经济比重的加速下降。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认为目前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措施中最具可操作性的还是着手降低国有企业的净社会成本这一更为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孙浦阳  宋灿 《世界经济》2023,(3):125-153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企业间交易数据,探讨了贸易网络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讨论了市场可达性对贸易网络作用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网络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与网络效应,其作用效果随着市场可达性的提高而不断增强。其中,购买网络深化了企业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销售网络拓展了企业分销渠道并形成规模经济,市场可达性的提高则有利于降低企业购买或者销售过程中所需克服的固定成本;具有地理邻近关系及产业互补关系的企业间所形成的贸易网络对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上游垄断壁垒的降低及数字化转型产生的信息壁垒的降低同样有利于增强贸易网络对企业生产率的边际作用效果。本研究结论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网络,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结构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行业的结构性进入壁垒和新厂商的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壁垒使得新进入市场的厂商必须承担一些在位厂商并不承担的成本,结构性进入壁垒是由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产品差异化、行政性政策和法律等行业中的客观因素所形成。为应对结构性进入壁垒,新厂商可采取积累必要资本量、灵活切入、市场追随和战略联盟等策略。  相似文献   

9.
进入退出与国有企业的退出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准确把握企业进入退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位置,分析企业进入退出壁垒,并将其与中国的制度因素相结合,考察进入退出壁垒的失效,从而可以看出进入退出理论在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思路与对策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进民退是有歧义的概念,有时指宏观经济结构总体变化趋势,即国有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上升;有时指个别企业或行业的案例,即国有企业进入了不应进入或不必进入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1.
十五大报告指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它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这意味着在加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的前提下,一些非重要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要退出国有经济,国有企业集中度提高,数量和比重将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内外的旅游市场正日益走向集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并购去扩大企业的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国旅行社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规模,并购已成为一种趋势。目前,我国旅行社的市场结构存在着市场集中度偏低,产品同质化严重,进入壁垒低而退出壁垒高等问题。并购会促使旅行社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产品差别化程度的加强,并且可以提高行业的进入壁垒,降低行业的退出壁垒。旅行社并购会存在一些风险,促进旅行社稳妥的实施并购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如企业应谨慎选择并购目标、制定科学的并购方案,加强风险防控、注重并购后的整合,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健全法律法规并做好管理服务工作等。  相似文献   

13.
叶林祥 《南方经济》2006,(5):95-103
转型经济的一个共同任放松对非国有企业进入的管制开始的。中务是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但是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不是从民营化国有企业而是从国经济转型之初的经济结构决定了.一旦政府放松对非国有企业进入的管制,那么非国有经济就会飞速发展。在竞争性行业,非国有企业就会构成对国有企业的激烈竞争,竞争的结果会导致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制度得以逐步形成,从而最终成功的实现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4.
“国进民退”是有歧义的概念,有时指宏观经济结构总体变化趋势,即国有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上升;有时指个别企业或行业的案例.即国有企业进入了“不应进入”或“不必进入”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5.
国家计委副主任王春正日前表示,受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的影响,企业素质竞争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特点:竞争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汽车、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传统行业,经过激烈竞争进行了新一轮重组,一些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由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并可带来丰厚的利润,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的集中领域;企业跨国经营的程度不断提高,竞争的方式具有明显的国际性;竞争的手段更加依靠科技创新,全球信息网络的形成使技术飞快发展,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竞争的决定性因素。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新形势,必须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加快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政府将针对国有经济分布过宽、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等问题,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同所有制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结合起来,优化国有资本的配置。同时,今后将逐步建立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清除分割、封锁市场的行政性壁垒,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推进融资体制改革,减少对企业和社会投资的行政性审批,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鼓励国有企业合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提高竞争力。有关专家认为,国企改革等进展较慢的一大原因在于要素市场尚未形成,而此市场的形成与打破行业垄断、区域封锁及社保体系的建立有着密切关系。可以断言,“十五”期间将在要素市场的建立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6.
FDI进入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1979—1998年处于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在1998年这一比重超过了10%,1998年以后这一比重开始出现下降。在2008年这一比重仍旧超过1988年的水平。也即1979—2009年期间,FDI进入占中国年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经历了先增加后下降的过程,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变动特征。FDI进入会通过前后向行业之间的联系效应,对中国国有企业(计划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市场型企业)的投资活动产生不同影响。在短期,FDI进入会使得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投资同时出现下降;在长期,FDI进入会引起中国国有企业投资下降,但对民营企业投资增加有促进作用;随着民营企业投资占中国国内总投资比重提高,FDI占中国年度总投资的比重会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对进入、退出理论的综述 ,并以此为框架研究和分析了中国零售业发展中的进入和退出壁垒分布 ,指出尽快制定政策 ,调整零售业进入、退出壁垒高度和市场结构是目前的一个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郭艳华 《珠江经济》2007,193(9):25-31
广州市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稳步发展,国有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推进,正在进入一个以产权改革为中心,以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为重点的发展阶段.针对广州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广州市国企改革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加强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积极鼓励国有企业上市,改善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支持企业走出去,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1998~2007年中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OP法估算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通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特点的深入研究,分析我国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的状况:2001年入世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快速的贸易自由化阶段,短期通过企业的退出和进入机制促进了要素在制造业行业内、企业间快速自由流动,要素配置效率提高,由此促进生产率提高。但是长期来看,贸易自由化没有促进要素配置效率的明显提高,有些行业甚至出现倒退。国有企业的生产率最低,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要素配置效率最低,民营企业生产率居中,要素配置效率却是最高的,再次证实了民营经济是我国最为活跃的经济主体。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有更高效的要素配置效率,因而生产率高于非出口企业,这跟Melitz(2003)的理论预期是一致的,不存在"生产率悖论"的现象。从东中西区域看,东部地区企业生产率均值最高,要素配置效率也最高,但区域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1998~2007年中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OP法估算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通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特点的深入研究,分析我国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的状况:2001年入世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快速的贸易自由化阶段,短期通过企业的退出和进入机制促进了要素在制造业行业内、企业间快速自由流动,要素配置效率提高,由此促进生产率提高。但是长期来看,贸易自由化没有促进要素配置效率的明显提高,有些行业甚至出现倒退。国有企业的生产率最低,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要素配置效率最低,民营企业生产率居中,要素配置效率却是最高的,再次证实了民营经济是我国最为活跃的经济主体。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有更高效的要素配置效率,因而生产率高于非出口企业,这跟Melitz(2003)的理论预期是一致的,不存在“生产率悖论”的现象。从东中西区域看,东部地区企业生产率均值最高,要素配置效率也最高,但区域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