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于立新 《活力》2013,(4):166-166
“新闻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判断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能力,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鼻”。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职业敏感。而在从事记者工作的几年当中的也真正感觉到,作为一名称职的记者,要逐步学会这样的本领: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能迅速捕捉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并从“小”中看出“大”来,从“形”中找出“神”来,这就是新闻敏锐性。  相似文献   

2.
庄震 《活力》2012,(18):118-118
一、新闻敏感的内涵与表现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正在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对现场人物和事件所含价值的感知力。新闻敏感这一词汇起源于西方新闻界.又被称为“新闻眼”、“新闻鼻”,中国最早使用这一词汇的是著名新闻教育家徐宝璜和新闻摄影家邵飘萍等人。  相似文献   

3.
姚迎春 《活力》2011,(11):212-212
新闻敏感(或者新闻嗅觉)是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是指新闻工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迅速而敏捷地辩别和捕捉生活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新闻价值大小的能力。即新阐敏感性。新闻工作者应该时刻保持对社会生活敏锐的观察反应能力。能够从当前的事物之中看到它的发展趋势。要像猎人捕捉猎物一样。经常保持一种“进攻”的态势,进而抓到活蹦乱跳的“活鱼”。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靠新闻工作者的理论政策水平。靠对客观实际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大量的情况获得的,是新闻工作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体现,更是新闻工作者素质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4.
王浩然 《活力》2010,(21):144-144
新闻实践中常有这样的现象:不同的新闻记者同去一地采写同一新闻事件,写出的作品却不尽相同.写作题材各异不说,有的甚至连新闻事实也有出入。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对新闻的敏感程度不同。一名优秀记者,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对采访现场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自觉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从容地理出头绪,  相似文献   

5.
刘辉 《活力》2011,(8):176-176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这样的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新闻,说到底是对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发现和发掘。新闻工作者.就像是淘金者一样,时时刻刻在生活的土壤中辛勤劳作。为的是能淘出那些闪光的金沙。因此,仅有勤劳是不够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有足够的、独特的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6.
李艳丽  魏绪东 《活力》2006,(3):188-188
古人云:“力贵齐,智贵捷。”一个优秀的新闻传播者,必须具备灵敏的新闻嗅觉,从而及时、敏锐地认知新闻信息。这种嗅觉就是所谓的新闻敏感,即新闻记者能迅速地识别和判断新闻事实价值的能力,亦是记者对新闻事实、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鉴别、判断能力。或者说,是发现和捕捉新闻线索的能力。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相似文献   

7.
孙锐 《活力》2011,(12):240-240
“流言有根有据.基本属实。越来越像新闻;新闻捕风捉影,随意夸大,越来越像流言。”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条短信,这个流言讽刺了目前有些新闻报道.夸大失实的现象。开始听到这个短信.心理颇有些不是滋味,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谁愿意听到这样讽刺的话呢!可细细想来,目前新闻报道失实的情况的确存在,仅自己所见所闻这样的事情就可以用“可观”来形容了。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事实”就已经严格界定新闻报道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失实的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不是新闻了。  相似文献   

8.
王尚奎 《活力》2010,(11):59-59
《新闻学简明辞典》对新闻线索是这样界定的.“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发生的讯息或信号。是新闻敏感的捕捉对象,也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出发点”。而《新闻学大辞典》则认为,“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也有人说:“新闻采访线索可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相似文献   

9.
朱佳美 《活力》2011,(6):254-254
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过程及原因五大要素写新闻.只有报道内容与事实的本来面貌相符。与当时产生的新闻的条件状况相符,新闻才能真实。而新闻本质的真实也只有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基础上才能实现.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明确指出: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李宏  王大宏 《活力》2005,(2):92-9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就当今社会而言,新闻可谓是铺天盖地,有政策信息,国计民生,也有街头巷议,大众评说。然而,能见诸报端,为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则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去甄别、筛选、精编和提炼,这就是新闻价值的体现。一篇高质量的好新闻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掘新闻内涵。  相似文献   

11.
叶晓阳 《活力》2014,(1):39-39
就本质而言,“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的认知仍然颠扑不破。它明白无误地告诉新闻工作者:只有到生活的源头去汲取新闻养分,新闻才能真正及时、客观、全面、准确、生动。笔者从事新闻工作三十余年,积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认识到:新闻的源头在一线,新闻的生命力在一线;采撷、选取新闻绝不能脱离一线。  相似文献   

12.
张金磊 《活力》2011,(15):48-48
真实是新闻的基础,是新闻的灵魂。这就要求记者对所报道的事实,在认识、判断和推理方面是真实的。真实是广大受众对新闻的最起码的要求。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坚持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完成新闻工作的神圣使命,就必须坚持新闻现象的本质与真实。讲真话,报实情。是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电视新闻应该如何表现真实是电视新闻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职责,下面从电视内容的真实、电视新闻图像的真实和电视新闻音响的真实等三个方面对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表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秀莲  顾红艳 《活力》2005,(11):162-162
从事新闻工作者都说这样一句话:“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时效是新闻的支柱。”特别是现在各种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传播手段和方式日新月异、各具特色的今天,能不能把“新近发生的正在运动的事实”能够在最快时间内,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向受众播报,这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也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孙钢元 《活力》2010,(8):303-303
一、人文摄影的采访活动 随着摄影报道日益增多,当前报刊上新闻摄影作品的失实现象时有发生。大体有这样三种情形:其一,作品故意含混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以旧充新,迎合了形势却失去了真实;其二,作品交代的新闻事实突现一点,不及其余.强调了生动活泼却丧失了客观性;其三.反映的新闻不全面,局部事实典型却与全局事实相矛盾。  相似文献   

15.
马长庆 《活力》2011,(2):83-83
新闻由头是新闻发布的依据或契机.是新闻事实中最敏感、最突出、最新鲜的部分。它包含着较强的时效性与连结新闻主题的重要性的双重信息。一个好的新闻由头.可以吸引大家的目光,扣住大家的心弦,使受众情不自禁地往下继续了解事实的真相。作为一名成熟的记者,就要有较强的捕捉新闻的能力,那么.如何寻找和写好新闻由头并且要注意的哪些问题呢?根据本人的实践经验,粗浅地归纳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胡海艺 《活力》2009,(3):57-58
一、新闻本源的回归。用事实说话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社会转型期的受众对电视传媒的传播,特别是对电视新闻的传播有了更新、更高的需求,电视传媒在努力满足受众需求的时候,应对新闻本源的回归多一份执著。“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这是新闻界对新闻本源的普遍表述”。  相似文献   

17.
杨明 《活力》2013,(4):168-168
一件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的发生,有的记者立刻判断出它的新闻价值,有的记者却看不出它是新闻。是什么决定了两者间的差别?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的第二生命,它的有与无、强与弱,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新闻工作者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语境中运用语言系统叙述、建构新闻事实的产物,是众多话语形式中的一种。新闻话语是话语分析的一个领域。本文选择了震惊社会的复旦学子投毒案《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试图运用梵迪克的新闻话语上层结构图式对其进行分析,讨论格局中的背景范畴在这篇新闻文本中的表现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高辉 《活力》2009,(3):52-52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它既是一种综合的判断能力,又是一种敏捷的思维能力.而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则表现为记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是否具有锐利而敏捷的观察力,并随时随地能够运用摄像机、摄影技巧迅速而准确地进行捕捉客观现实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许宁池 《活力》2012,(8):205-205
新闻记者这个职业.既平凡又特殊。平凡,是因为它是诸多职业中的一种;特殊,是因为它既直接接触上层,又直接深人下层,更为重要的是他传播新闻事实,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笔者认为,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新闻记者.除要具备政策水平、知识素质、业务能力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职业道德”。因此。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