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根 《时代金融》2013,(24):201-202,223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提出,金融支持力度对于更好更快地建设新型城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商业银行能够为农村城镇化提供很好的金融支持力度,在农村市场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通过对于我国17家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支持能力评价,得出这17家农村商业银行在服务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支持能力的综合排名,得出目前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应就农村城镇化服务的动力支持、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的保证能力和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深度这三个方面加强,在实现自身扩大市场份额,实现盈利的基础上,也能够使得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创设我国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金短缺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瓶颈”。创设产业投资基金使农业产业投资和资本市场融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巨大的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这个过程中金融服务是必须跟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金融服务体系能为建设富裕的新农村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推动信用建设、市场建设,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村领域,在解决三农问题、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高语眉 《现代金融》2008,(11):47-47
一是支持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加大对新住宅、新设施、新环境等方面建设的信贷投入,积极参与新农村硬件设施的建设,进而获得相对稳定的利润回报。二是围绕生产发展提供生产型的金融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和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涉农生产要素、产品和服务城乡流动规模和内容的不断扩大则为农行提供了现实的市场空间。三是围绕富裕起来的农户,提供消费型、投资型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5.
开发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缺损严重的农村金融市场,如何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支持新农村建设?本文从规划、县域经济、融资平台、融资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支持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金融资金支持,更需要把政府、金融、市场和企业等要素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新型融资平台,推动农村信用建设、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在农村建立平等的融资体系,形成融资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农业、农村、农民收入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在"三农"金融服务领域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正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农村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当前调查研究农村金融机构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必要的意义。本文从辖内金融机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建设及金融服务状况的调查入手,分析了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发展和服务中存在的农村金融市场、抵押担保体系建设缓慢、资金外流、信贷产品创新滞后、金融生态欠佳等六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国内需求来拉动,即主要依靠国内的消费和投资。启动农村市场是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的关键,我们认为,农行在启动农村市场中应发挥如下积极作用:  一、重点支持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大对农村、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已是当务之急。一是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支持中低产田改造和提高现有耕地的生产能力,支持大型灌区工程设施的配套改造和群众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二是支持农村道路和农村电…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的农村金融体制下,大量农村资金外流,农村金融需求受到抑制,资金陷入恶性循环。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持,构建农村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放开对民间金融的管制。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需要资金的支持,但中国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的缺位难以为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作为在中国农村分布较广的金融机构——邮政储蓄由于体制的限制不能很好地服“务三农”。因此,深化邮政储蓄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相应的制度支持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苏明 《财政监督》2008,(5):10-13
一般服务支持是指为扶持农业发展以及为农民收入创造良好环境,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服务、农业科研等方面进行的投资服务。主要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建设:提供市场信息服务;扶持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为了进一步开拓农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托管业务市场,有效支持“三农”,  相似文献   

12.
农村金融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离不开农村金融提供连续持久的支持和优质的服务。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针对农业农村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3.
一、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与现状(一)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金融。近年来,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重视金融支农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改进金融服务,农业信贷投入呈逐年增加趋势,农民贷款难得到一定缓解。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进展顺利,试点地区的信用社负担减轻,历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活力增强,政策效应已经显现,出现了好的发展势头。邮政储蓄政策的调整减少了农村资金外流,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状况。中央和地方财政通过财政补贴、停息挂帐、减免税收等措施,对金融支农给予了有力支持。(二)新农村建设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舞台。农村金融是农业、农村、农民“三农”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取之于“三农”,又服务于“三农”,农村金融与“三农”经济之间不是简单的支持与被支持关系,而是共生共荣,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使农村经济发展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阶段。同时,也必将给包括农村信用社在内的农村机构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市场环境。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应该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蕴含的巨大的市场机会。农村金...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大纲提出之后.决策层和经营管理者似乎同时发现,现在迫切需要引导商业金融覆盖、主导农村市场。如何应用科学手段,导入农村商业金融?本文通过寻找商业金融与"三农"的共存共荣的市场基础,探索商业金融服务、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应当如何发展,成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支付结算需求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忻州市农村市场细分入手,探求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体制已进行多轮改革,但农村经济发展仍然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城乡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农村贫困形势依然严峻。在商业性金融机构全面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合作金融机构“离农”趋势加大的情况下,强化农村政策性金融可以为农村反贫困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7.
邮储银行山东省分行依托自身网络资源优势,围绕服务城乡大众、服务社区、支持三农的零售银行定位,加强金融支付环境建设,践行“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服务宗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本文通过分析邮储银行在山东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中的实践,阐述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推动农产品稳产保供、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市场活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在投入力度、支出结构、支出方式、支出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与提升,逐步形成了以农业投入、价格支持、农业补贴、金融服务等为重点,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保险拓展农村信贷抵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信贷市场长期处于金融机构“有款难贷”、农户“想贷无门”的困境,主要缘于抵押物的严重缺失。本文认为,通过推广配套的农村保险拓展农村信贷抵押物不失为一个良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各利益方的共同努力下,逐步普及的农村保险不仅能有力支持农村信贷的顺畅运行,取得农户、银行、保险公司和政府“四赢”的局面,而且还将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规划提出要从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等五个方面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主要的资金供给部门,如何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资金需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已成为当前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就农村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