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首都经济》2012,(5):3-3
近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简称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是实现低碳发展的一条新路径。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而导致的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和应对的全球性挑战。  相似文献   

2.
在经7年艰难谈判,随着俄罗斯递交加入《京都议定书》的文件,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又迈进了一大步。有关专家表示,《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对中国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3.
随着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矛盾的日益突出,强调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低碳经济迅速成为发达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王冉 《港口经济》2010,(2):44-46
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对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威胁。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越来越多,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因此,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各国不断从法律视角探讨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5.
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名义上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质上是化石能源的使用权和排放空间国际分配权问题。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1998年的京都议定书、2008年的巴厘路线图均明确了发达国家要承担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责任。然而,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很大程度上把握国际话语权,在资金和技术上有优势,他们一直推卸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产业》2011,(3):42-42
提案内容:提案指出,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关系到世界各国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全球变暖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国都在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产业,提倡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宗希宽 《科学决策》2007,(11):21-22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大变化会对生态系统、社会经济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政治、外交热点问题。已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延缓气候变化为目的的《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8.
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名义上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质上是化石能源的使用权和排放空间国际分配权问题。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1998年的京都议定书、2008年的巴厘路线图均明确了发达国家要承担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责任。然而,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很大程度上把握国际话语权,在资金和技术上有优势,他们一直推卸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9.
汤平 《首都经济》2008,(3):25-29
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已经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向人类发出挑战。CDM为解决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一种途径,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携手改善全球环境的双赢机制。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要求“加快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特别要求“研究制定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港口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的制定工作将提上日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我国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应充分考虑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历经7年艰难谈判,随着俄罗斯递交加入《京都议定书》的文件,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又迈进了一大步。有关专家表示,《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对中国意味深长!《京都议定书》给中国敲响环保警钟,中国将承受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在深层次上,中国由此获得数十亿元商机的同时,还将推动中国能源结构的声革!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甘肃省气候变化挑战的基础上,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温室气体评估方法,对甘肃省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进行了评估,甘肃省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别排放了75 927.83和79 897.96 KtCO2的温室气体量,通过与上海市和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甘肃省温室气体排放虽然朝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总体而言,仍具有煤炭排放贡献大、单位GDP排放高、人均排放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型城市化的低碳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烨迪 《发展》2010,(10):20-22
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根据预测,未来100年全球变暖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剧,而且会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更为显著的负面影响。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成本来说,要想把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上,这个经济成本并不是太高。要尽早采取措施,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来减缓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趋势,减少对自然和经济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冯涛 《发展》2012,(10):59-60
近年来,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从相关证据中证明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的目标越来越得到各个国家的认可,早在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的要求下,发达国家就提出不同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一高三低”(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  相似文献   

15.
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的重大议题,而降低碳排放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走低碳发展之路渐成全球共识。我国碳排放总量已居世界前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碳减排工作,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要求各级政府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为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内容。由于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占总排放的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挑战与中国经济低碳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气候变化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之一.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再到后京都谈判艰难上路,一个涵盖国际政治、经济、技术、法律、环境等各方面的国际气候制度已经形成并处于不断演化的进程之中.国际气候谈判已不只是单纯的环境事务,而是涉及到未来各国争取发展空间和选择发展道路的问题,关乎各国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未来20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时期.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如何发展,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迫切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变暖、生态失衡,产生技术、经济、社会等问题,是最突出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被认为与温室气体排放浓度增加有关。青藏高原面积整体有308万平方公里,其中在我国的部分是25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领土面积的1/3~1/4。因此,深刻了解青藏高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态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知识图谱理论,运用CiteSpace等软件对1900~2023年青藏高原GHG(Greenhouse Gas)排放的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可视化和内容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排放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是青藏高原GHG排放的关键内容。研究热点的演化趋势大致分为5个时期:1999~2002年期间主要在青藏高原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2003~2005年间关注青藏高原各种植被类型有机碳库与GHG排放源,同时更加关注甲烷的排放模型估算研究。2006~2009年间,气候变化成为本区域GHG排放研究的重要因素,碳的概念有所扩展,先后出现了温室气体、氧化亚氮、气溶胶和黑炭等。2010~2016年间,从微观层面对不同类型草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气候因素与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氧化亚氮)...  相似文献   

18.
低碳一一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和海平面上升,改变全球水资源分布、供应和利用,威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人类健康和地球生物繁衍生长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11月第4次评估报告认为,最近50年的气候变暖很可能(90%以上)、是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化石燃料的使用引起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适应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前言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我国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基本一致。近50年的气候变暖主要由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CO_2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现有预测表明,未  相似文献   

20.
大家都知道,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由于人类活动(尤其是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自1750年以来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浓度显著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不争事实。而由气候变暖引发了诸如极端气候、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荒漠化和严重干旱等全球性的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