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张俊文 《时代金融》2014,(7Z):282-284
<正>《关于分行辖区县(市)支行内设机构调整的意见》(成银发〔2010〕150号)自实施以来,在规范县支行内设机构设置,促进县支行履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撤销发行库,设立基础业务股以来,县支行内设机构框架进行了岗位微调,并未开展过大规模的改动和重组,人岗匹配问题日益突出。按照建设"小而有为"县支行的思路,以进一步突出履职重点,加强对外履职导向,强化主要和新增业务职能为目标,将优化资源配置,整合职责相  相似文献   

2.
<正>《关于分行辖区县(市)支行内设机构调整的意见》(成银发〔2010〕150号)自实施以来,在规范县支行内设机构设置,促进县支行履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撤销发行库,设立基础业务股以来,县支行内设机构框架进行了岗位微调,并未开展过大规模的改动和重组,人岗匹配问题日益突出。按照建设"小而有为"县支行的思路,以进一步突出履职重点,加强对外履职导向,强化主要和新增业务职能为目标,将优化资源配置,整合职责相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辖内10家地市中心支行为对象,对内设机构调整以来地市中心支行运行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归纳了内设机构调整的四种模式和三种类型,综合评价了内设机构调整运行状况,重点分析了当前地市中心支行内设机构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隐患,并提出了推动内设机构调整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受固有惯性思维的影响,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内审部门对县(市)支行的审计监督主要运用现场审计方式,对非现场审计方式运用甚少.随着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向市(州)中心支行的集中(会计集中核算已完成,国库会计数据集中正在试点之中),对会计核算业务的现场审计已难以满足审计监督的需要,非现场审计方式应成为内审部门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在加强中支对县支行监督机制建设的同时,玉溪中支积极开展对县支行监督职能履行情况的调研,探索促进县支行自身监督作用的发挥,保证县支行内控机制的有效运行。一、基本情况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关于调整辖区县(市)支行内设机构的意见》(成银发[2015]102号)的要求,玉溪七县一区支行纪检监察职能机构人员等相应进行了调整。在机构设置上:县支行监察室职能部门不再单设,与办公室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2006年初,南充市所辖六个县(市)支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辖区县(市)支行内设机构调整意见》对基础业务岗位进行了整合。近期笔者对整合一年多来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县(市)支行基础业务整合已收到了一定成效,通过岗位整合,规范了业务操作流程,避免了违规兼岗,提高了核算质量,防范了操作风险。[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所谓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下审一级就是国家专业银行转化为国有商业银行后,为了充分发挥内审监督的职能作用,上级行对下级行实行下管一级、下审一级的审计分级责任制。即总行负责组织实施对省级分行及其直属单位的审计监督,省级分行负责组织实施对地市二级分行及其直属单位的审计监督,二级分行负责组织实施对县(市)支行及其直属单位的审计监督,县(市)支行主要抓基层处所的常规性业务序时审计。通过实施审计分级负责制,逐步建立一个对总行一级法人负责,相对独立,指挥如一,监督有力的审计体系。  相似文献   

8.
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党委高度重视县支行监督机制建设,坚持将县支行监督机制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性工作,与风险防范、系统业务监督和县支行内控监督作为一体来统筹谋划。针对县支行监督模式存在的同级监督职能弱化,监督人员素质偏低,年龄老化等弊端,积极探索改进监督管理模式的途径,优化和完善监督机制建设,加大对县支行的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力度,在辖区12个支行全面建立派驻制模式的县支行监督管理体制,实现了中心支行对县(市)支行监督和县(市)支行同级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集中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县支行监督管理能力,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下发了《加强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监督管理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确立了县(市)支行设总稽核职务,由纪检组长兼任。2006年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监督机制建设全面铺开,由中心支行统一派驻县(市)支行纪检监察审计室的监督模式被广泛实行。  相似文献   

10.
目前,县级人民银行国库事后监督工作对国库业务防弊纠错、规范行为、保证资金安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从实际监督工作情况看,内设机构调整后的国库事后监督工作移交办公室或综合部,由于县支行人少事后监督力量不足、监督手段落后、监督欠缺统一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事后监督工作的开展,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央银行的职能调整和机构改革,人民银行县(市)支库经理国库窘境渐显,风险凸现,已成为支行管理中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为此,笔者从县(市)支库机制建设的角度切入,尝试以实行国库综合柜员制为主要突破口,就吉林省县(市)支库进一步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配套指引的发布,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构建企业、注册会计师和有关监管部门三位一体的内外部监督评价体系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考虑到我国的制度背景以及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局限性和可信度等因素,在企业内部控制披露和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披露的基础上,建立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综合状况和水平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指标,由政府监管部门或外部非营利性机构实施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整体状况和各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正是基于此环境和目标,结合国内外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状况,构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审计监管框架的调查,借鉴美国对中央银行审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出抓住重点开展央行资产负债表审计、增强审计报告的可读性、建立各级机构内审工作评估机制、建立未整改问题定期报告机制及加强内审队伍职业化建设等深化我国中央银行内审工作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Using confidential data from US manufacturing firms' tax returns and Inland Revenue Service (IRS) audit adjustments, Mills (1998) tests, and finds support for, her hypothesis that IRS audit adjustments increase as the book-tax differences increase. We test Mills' hypothesis using confidential data obtained from the New Zealand Inland Revenue (hereafter Inland Revenue). Confidential data provide the key variable of interest, Inland Revenue's proposed audit adjustment, which is not available from public sources. These data provide the exact audit adjustment amounts, eliminating measurement errors inherent in proxy variables, and enable a temporal alignment of the book-tax differences with the Inland Revenue audit adjustments, thereby enhancing the internal validit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book-tax differences and Inland Revenue audit adjustments. Because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using New Zealand data, another time period, a more diverse set of firms, and a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Mills, we argue for the generalizability of Mills' hypothesis that proposed audit adjustments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excess of book income over taxable income.  相似文献   

15.
加强公办高校审计监督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公办高校管理存在种种问题,加强审计监督有利于公办高校监督预算执行,监管资金收支,监控基建投资,参谋领导决策,任用干部依据以及打击经济犯罪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转变审计监督思路,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建立审计监督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加强审计监督队伍建设六个方面提出加强公办高校审计监督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Institutional changes inevitably impose adjustment costs on firms while also generating benefits. However, empirical evidence regarding the adjustment cost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s is limited, with much of the focus centered on benefits. Using data on China’s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10 to 2018 and the nation’s staggered adoption of the “business tax to value-added tax reform” (hereafter, “VAT reform”) as a natural experiment, we examine the impact of this reform on a particular corporate cost: audit fees. We find audit fees to be 8.11% higher for VAT reform firms than for non-VAT reform firms. This difference does not exist before or after the reform year. That is, it is only observed in the year of VAT reform implementation. This indicates the existence of an adjustment cost specifically related to the VAT reform. Furthermore, we observe larger fee increases among firms audited by Big 4 international audit firms, firms that require more audit work, firms that are more complex, and firms with weak internal controls. From the audit pricing perspective, we provide evidence of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ax reform. The corporate adjustment costs that arise from institutional changes deserve more attention from decision-makers.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审计体系依据审计主体的不同,划分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种审计力量。三大审计主体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三者之间的区别即工作目标、工作依据不同。三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领导作用;内部审计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应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和指导,以便促进三种审计力量的有效相互配合,更好的服务于国家治理。为推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进一步加强三大审计主体之间的协调与贯通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唐前期的比部审计制度在中国审计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独立性和完善性为史家所公认。本文着重分析了唐前期比部审计的制度环境,发现唐前期的预算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财物管理部门的内控制度、御史监察制度和官员考课制度的存在或完善为比部审计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比部审计能效的发挥也有赖于上述各项制度的配合。上述研究标明,审计制度能效的发挥不仅与其本身的制度建设有关,同样还有赖于很多相关制度的配合,这一点对于我们从宏观的制度环境层面去思考如何发挥国家审计的能效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政府审计部门化制度改造的实践,本文在罗伯特.西蒙斯(美)的跨距评估和安索夫的组织结构柔性化理论分析框架下,运用流程分析理论对政府审计作业模式的演进、优化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所得研究观点主要有:基于目标利益的非一致性,政府审计监管的重点在于审计活动自身;根据影响跨距需求因素与控制跨距供给因素的平衡分析,审计业务权属分离虽然能增进审计效率,但要注意流程分化适度问题,否则会导致组织协调障碍;在审计业务流程之间构建合作机制、信息反馈机制有助降低组织协调成本,柔性工作组是增进审计效率、开展业务增值型审计的理想制度构件。  相似文献   

20.
加强金融内审是加强金融企业内部管理和防范经营风险的必然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内审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体制机制、审计手段创新、审计功能发挥等方面问题,制约了我国金融内审工作的发展。加强金融内审,对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规范经营行为、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