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3.
4.
5.
标准化原理目前仍是国内外标准化学术界分歧最大,争议最多的研究领域。本文从分析实质入手,探讨了标准化原理的机理,从而提出了一套新的标准化原理。根据这个原理,能够比较圆满地阐述标准化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 作为一门学科,标准化应该有其独特的原理,但在这方面至今没有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解答,这说明标准化界仍要加强在理论方面的研究,以解决标准化理论方面滞后于标准化实践的状况。本文试图就此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引言 当我们站在历史的纵轴线上,审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几十年里所作出的重大决策,估量它们对未来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进程所可能产生的推动作用和积极影响时,不难发现:几乎没什么可以与党的“十四大”作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相比拟。倘若中国有可能在21世纪再一次以其高度发达的文明震撼世界的话,市场经济体制是 相似文献
7.
(三)标准化行政管理方法的若干问题 方法是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的手段,方法的有效性是管理者在采取行动时必须估量的。那种“行动就是一切,效果可以另当别论,只图一时热闹,不求长远实效”的管理心态,过去无论是在机关行政管理中,还是企业的经营活动管理中,都较普遍地存在,区别仅在于:一种是局部的效率低下,一种是整体的关系失调。这种以计划经济体制为温床的管理心态,必然导致管理的无效,从而失去行政管理的权威性。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标准化行政管理层,必须克服这种管理心态。 相似文献
8.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对科学管理作了这样的定义,他说:“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学,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别人合作,不是个人主义;最高的产量,而不是有限的产量:实现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 相似文献
9.
蔡宗健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7):44-46
标准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发展标准化事业,必须遵循其内部客观规律和基本原理。本文作者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如何实现我国标准化工作跨越式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13.
14.
15.
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 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已于1993年11月10日发布;并于1995年1月1日开始逐步实施。该标准的发布为促进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对完善标准化体系,标准与法规的关系,标准与标准的协调,对外技术交流和贸易,为参加关贸协定,与国际接轨,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该标准制订和发布的意义是深远的。 一、标准“范围”的统一性 标准最初的概念是由“统一”产生的,在GB1.1—87标准化工作导则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中,其中对适用范围是这样表述的:“本标准适用于编写国家标准,专业标准(部标准)。编写地方标准,企业标 相似文献
16.
17.
18.
随着地球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村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 欣喜的是,在当代科技迅猛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地球村”越来越多的人已从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阵痛”中觉醒,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环境与标准紧密相连的理念不断升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 相似文献
19.
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是社会的经济细胞,是国民经济的最基层单位。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整个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执行我国的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实施上级标准,以及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实施各类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化工作开展的程度充分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我国软件产业稳定发展。以辽宁省为例:20O2年,全省软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38.2%;沈阳、大连、鞍山三个软件园区的建设取得新进展。软件学院已由4家发展到8家,在校生总规模已达8500人;取得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各类认证的企业越来越多,其中东软在全国范围内率先通过CMM5级认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