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西南地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同处于北京西部生态建设带和永定河流域文化带,经济互补性强.在全市的经济发展大局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有着巨大的后发优势和发展潜力,西南地区必须转变孤立发展、单打独斗的局面,无论是否建设京西副中心,西南地区开展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强化合作,才能发挥这一区域的联动效应,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2.
在首都经济界.北京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赵弘是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人物。 前不久.北京市社科院、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统计局共同举办“2008北京经济形势分析会”.赵弘提出,北京应及时启动建设三个“城市副中心”:京西副中心,位于“石景山-门城-丰台”区域.带动西南地区发展:通州-亦庄副中心,设在通州.  相似文献   

3.
以私募股权基金方式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转型,是近年来从地方到中央都在探索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例如,去年刚创立的北京京西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西创投”),便是为了促进北京西部地区产业转型的创新产物,其领肮人由首钢总公司副总经理孙永刚亲自担当。短短一年多时间,他便交出了投资3个项目、  相似文献   

4.
“京西副中心”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人们对京西发展的更多关注及憧憬,为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京西南三区的产业基础及蕴含的巨大升值潜力.记者通过走访西南三区主要领导,深入调查其产业发展现状.并寻找其投资价值所在,希望从中能找到京西南三区“后发优势”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怀化地处湘西南和黔东南交界区,是国家建设重心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内陆战略转移的“振奋区域”结合部,具有“东争吸引力,西增辐射力”的特殊区位优势。我认为,应以怀化为中心,在500多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营造“环怀化中心城市经济困”,组建强大的经济“联合舰队”;通过区域内部经济协作互补,形成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良性循环态势。这对于加速怀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营造“环怀化中心城市经济圈”的有利条件湖南实施西线开发战略和国家实施的经济重心“东推西移’城略,给“环怀化中心城市经济圈”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推进首都经济圈人才一体化发展,既有利于北京和周边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区域整体人才竞争力,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推动京津冀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提供基础保障,同时也有助于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解决首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人口规模过快增长与环境资源承载力有限间的长期性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7.
靳茂 《中国经贸》2009,(11):86-87
随着国家“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着力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部六省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无疑首先应该具有“服务中央、服务全国、服务国家对外交往、服务首都市民生活”的“四个服务”的功能,应该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但是,北京在做好“四个服务”的同时,要不要发展经济,能不能发展经济,即如何统一实现首都城市服务功能与发展首都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困扰北京各级政府的难题。过去,北京没有正确处理好实现首都服务功能与发展经济的关系,特别是没有寻找到符合  相似文献   

9.
促进京西南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在京西南五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尚且存在诸如优化升级路径相似自主创新能力较为欠缺、资源瓶颈威胁与浪费并存、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合理确定主导产业、发挥区域特色、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强产业合作与配套设施建设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同时京西南区域还要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中国城市经济学会2000年的工作回顾1、开展了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推动了城市经济理论研究工作的进展。2000年4月与8月分别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了:“西部大开发与中心城市作用研讨会”和“城市发展,世纪论坛”高级研讨会。会议邀请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领导同志;省长、市长以及专家、学者参加,就西部大开发和进入二十一世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展开讨论,取得了明显成果。对这两次会议,媒体都作了相应报导,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影响。2、开拓了为城市发展服务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加入 WTO 之际,中国的京津、苏沪杭、珠三角三大城市群落开始了一轮全新的合纵连横,以建立超级都市圈方式提升区域竞争力。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区最近推出营建上海至宁波大桥、连接15个城市的高速公路网等4项基建计划,准备把长三角地区建成世界上人口最多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广东则锐意在“十五”期间提升珠三角城市群竞争力,使之成为亚太地区主要的城市集团。与此同时,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大北京”城市化区域经济体最近又呼之欲出。这样,在中国沿海地区将有三大城市化区域经济体,它们之间互相竞争,并肩发展,由这“三驾马车”共同拉动中国经济起飞的态势正在形式。  相似文献   

12.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区域中心城市的崛起并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以中心城市形成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经济区,都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13.
在瑞雪飘飞,大地一片银装素裹的冬末时节,“东北亚区域经济开发与协作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1月28日在北国春城——吉林省长春市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是吉林大学与吉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邀请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朝鲜、苏联、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东北黑龙江、辽宁、吉林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六省市的有关专家、学者和关心东北亚区域经济开发与协作的各方  相似文献   

14.
正京津冀的金融协同发展,与三地经济的协同发展和协调机制的建立有着密切联系。实践表明,只有在建立京津冀区域的协调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京津冀的经济协同发展,进而实现三地金融的协同发展。一、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主要问题1.京津冀三地经济落差较大。一方面北京核心地区经济功能过密,而另一方面城市能级落差太大,河北省的一些地区很难接受京津地区的辐射效应,不利于加快该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发展。2.京津竞争态势激烈,难以形成合力效应。以往京  相似文献   

15.
以广州为中心城市的珠江流域城市带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极”使用基于四个规定性。一是它聚集有相当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一批具有先导性的行业或具有先进性的部门,这是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实现带动“发展”的内核;二是强有力且相对完备的聚集功能,这是决定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小的基础与主  相似文献   

16.
李志俭 《发展》2003,(3):43-46
党的十六大关于“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与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持续产业。”、“加强东、中、西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等战略部署,为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实现经济转型,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工业化和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地处国家既定的西部开发重点地带———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的核心部位的典型资源型城市白银市如何抓住这一…  相似文献   

17.
长株潭:未来中国经济管理陪都的最佳候选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万  魏晓 《湖南经济》2002,(1):14-17
我国首都北京,在1948年城市人口仅151万人,到2000年达1382万人,已成为一个具有很高威望遥国际大都会。但同时也出现了城市严重缺水,沙尘笼罩,城市人口密度过大,三废污染等问题。以致近几年有人在报刊撰文:“迁都成为中国的潜在危机”、“中国会因北京缺水而迁都吗?”,“沙漠不遏止,中国迟早要迁都”,并提出中国首都迁往何处等重大问题。我们则认为迁都没有必要,在我国的人口经济中心地带,建立经济管理陪都却势在必行,而且越快越好。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减轻北京城市的总体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经济管理,并促进陪都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相似文献   

18.
城市能级不断提升的发展规律,推动着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优化的主导方向是促使中国加快建设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构建与完善“多极多圈多带多区”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新的重大调整中,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需要遵循“多极多圈多带多区”的区域发展规律,以大中小城市为纽带,以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为“顶梁柱”,以现代化城镇为骨架,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生产力布局,使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展现一体化、融合化、特色化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前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由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等城市所辖的“京津唐”和“京津保”两个三角区域,以及与周边承、秦皇岛、张家口、沧州和石家庄等城市的部分地区正在逐步形成大北京都市圈的概念,而位于都市圈核心区的京郊城市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才能提升自身的投资价值,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1月7日,戴德梁行发布2015年四季度北京甲级写字楼市场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四季度北京五大核心商圈甲级写字楼平均租金继续保持稳定。成交较2014年全年上涨25%,创2012年以来新高。金融、高科技企业仍是写字楼市场成交的主角。随着2016年北京市场137万平米的新增供应,加之新兴金融公司的高度不稳定性,未来北京市甲级写字楼市场或将面临租金和出租率双下行压力。而作为京西南“黄金角”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