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使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迅速增加.为了恢复经济增长,增强金融业活力,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计划.本文从日本银行业的坏账处理情况入手,介绍了包括日本《金融改革计划》、综合监管指南等改革内容,并提出我国应提高分业监管的综合效力、化解机构风险、提高监管的透明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日本“泡沫经济”文献述评与研究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资产价格近年来持续上扬再度引起人们对日本20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问题的研究热潮.文章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综述,指出目前的研究主要将日本泡沫经济归结为日元升值和盲目乐观的预期、宏观经济政策失误、金融体制缺陷下的金融自由化、制度因素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对以往研究进行评论,指出其中不足之处并提出应从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全新视角采研究日本泡沫经济.  相似文献   

3.
以银行为核心的财团是日本经济的重要基础。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财团经过分化与重组,形成了三大金融控股集团。为顺应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信息化的潮流,我国也应考虑兼并重组构建特大金融集团;积极鼓励、扶持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加快金融制度建设,促进产融资本双向流动;加快金融立法以适应加强对金融集团层面的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业在许多国家都是支柱产业,我国房地产业有巨大的长期潜在需求。市场经济是一种非均衡经济模式,金融房地产业高度垄断,宏观调控稍有放松,就可能引发泡沫经济。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客观地对金融自由化加以评述,阐明它是资金按照既定游戏规则进行高效融通的市场化行为,指出脱离有效监管的金融自由化极易导致金融寻租和泡沫经济;同时提出金融自由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应当体现金融可持续发展和金融高效监管的有机统一,真正意义的金融自由化不能脱离金融监管的有力保障,因此正确看待金融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与经济发展无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金融服务监管理念的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全球化、金融一体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集团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也日益全球化、复杂化和多元化。很多国家逐步放松金融市场管制,有实力的金融机构走出国门,在海外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剧了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金融服务领域中的显著变化正是金融服务监管理念演变的推动力,金融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了金融服务监管理念的演变。目前,金融服务监管理念呈现五大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7.
维护金融稳定是依法赋予人民银行的一项新的职能。维护金融稳定是促进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适应金融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是协调监管力量,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和业务创新。弥补监管真空的需要;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吸取世界上其他国家金融不稳定和金融危机教训的正确选择。有效履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能还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8.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保险业的监管和发展同样也面临严峻挑战。二十国集团(G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国际组织,美国、日本等国家政府和监管机构采取措施应对危机,以维护金融稳定,对在国际和国家两个层面都建立并实施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达成共识。保险业作为金融系统的一部分,也应该调整其监管模式,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适应了金融理论发展的趋势,讨论保险监管模式的改变的原因、必要性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金融自由化理论对传统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要求放松监管,而金融自由化浪潮下金融危机频繁发生的事实又需要加强监管。文章通过金融监管与金融自由化关系的探讨,得出在金融自由化背景下需改善和加强金融监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征信系统运行以来,在防范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提高金融机构审贷效率、有效提示风险、提高监管效率、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其实际运作中仍存在缺少征信与金融稳定的共享平台、征信教据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征信管理法规制度建设滞后、市场监管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征信对促进金融稳定的作用有限.为此,应尽快建立征信与金融稳定工作共享机制,完善数据共享平台,提高信息数据质量,加快征信立法步伐,统一监管标准,加强征信市场监管,增强征信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日本放开对资本流动的管制时,经历了一个资本大量流入的阶段,资本的流入导致了日元的升值,也间接地促使了泡沫经济的形成。中国加入WTO后,在国际金融自由化趋势的推动下,最终必然要放松对资本自由流动的管制。日本与中国在撤消资本管制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国应该吸取日本的教训,加强金融监管,预防经济泡沫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金融领域竞争的加剧,大多数国家都相继放松了金融管制,混业经营成为目前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我国在现有分业监管体制下,要推动金融服务业向综合化经营平稳过渡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必然的选择。为此,应加快金融控股公司的试点和立法,实行综合监管与分业监管相结合,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使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导致我国的金融行业也出现一定风险,常见的经济风险主要在于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的出现不仅仅会导致我国金融行业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导致我国经济状况受到影响,因此要想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得到良好发展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对泡沫经济做出合理的防范和控制。另外在现在社会全球经济的发展状态下,泡沫经济的产生还会影响全球经济的顺利实施,要想保证我国金融经济的稳定发展,就需要采取一定手段减少泡沫经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论金融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泡沫经济的产生,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使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的传递速度加快,以及缺乏对于以对冲基金为代表的巨额资金在全球一体化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的应有监管。此多潜在危险,使金融可持续发展变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5.
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业监管的确立与金融监管制度的变革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监管当局和被监管对象双方博弈的角度来看,监管当局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降低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危害,避免金融危机再次发生,总是试图寻找新的监管重点、变革监管范围和手段,来保持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从金融监管的目标来看,由于不同发展阶段导致金融体现不稳定(危机)的因素存在差异,金融监管当局保持金融功能稳定的努力也使得监管体系处在一个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房地产价格以及日经平均股价连年大幅上涨,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经济现象.此次泡沫危机由"广场协议"引发的货币升值开始,加之政府的调控政策失误,使经济转型滞后和创新机制缺失的日本陷入了长达十多年的低迷状态.通过分析日本泡沫经济的原由,可以为中国避免泡沫经济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一、日本经济的现状和特征 战后的日本经济,在高速度、高程度成长政策指导下,一方面创造了仅次于美国的经济成长实绩,另一方面也滋长了严重的“泡沫经济”的后遗证。“泡沫经济”是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的,是商品价格的增长超过所应当增长而增长的那一部分“离轨”的“过热”的经济。日本经济的现状是“泡沫经济”的崩溃。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推动金融改革方面,怎么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产业,怎么防范金融风险,怎么理顺金融监管思路,成为人们着力关注的三大问题。基于现实的分析和理论的思考,认为:让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关键在于大胆尝试、准确理解“自担风险”、正确理解“民间资本”;靠人际关系和利益相关防范金融风险是短视行为,虽然在一时期一定范围内能够生效,但难以抵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当前我国金融监管的思路即“放松管制,加强监管”值得进一步研究,建议修正为“合规放松管制,合力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9.
宁柱 《全国商情》2012,(23):29-31
20世纪后半叶日本经历了战后经济复兴,经济高度成长时期,使东京成为了举世公认的亚洲第一大金融中心和世界上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第三大金融中心。然而,泡沫经济的崩溃和东亚金融危机使日本金融业进入了战后最严重的危机时期,金融机构破产倒闭案件增加,金融、证券业界丑闻不断,日本陷入了金融危机与经济萧条的恶性循环之中,金融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日本政府在世纪之交的前后几年中,一直致力于制定政策,激发日本经济的活力,日本的"金融大震"(Japanese version of BigBang)改革计划就是这个雄心勃勃的目标的一个部分。但是,从改革的效果来看,一揽子改革方案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其改革过程及其经验教训,希望能为我国的金融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际金融监管以金融稳定为目标,标准的制定主要反映发达经济体的需求,其复杂和严格的监管标准不但与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不相适应,而且阻碍了其普惠金融的发展,不利于包容性经济增长。国际金融监管必须进行改革,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以顺应国际金融结构的变化和金融科技的创新。国际金融监管要突破金融稳定最大化的单一目标,追求金融稳定和普惠金融发展的双重目标;要通过国际金融标准制定机构的改革,逐步提升发展中国家在标准制定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可在数字金融领域建立一个新的国际金融标准制定机构,有效管控金融科技和创新产品(服务)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