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川 《中关村》2015,(3):66-67
通过实施这两个工程,将密切增强中关村与其他国家高新区之间的合作,发挥高新区企业在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中的突出作用,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新贡献。2014年,中关村示范区新创办科技型企业超过1.3万家,是上年的2倍多;企业实现总收入3.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2%。持续引领中国创新创业潮流的中关村,于2015年2月4日,在科技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全国率先发布"创业中国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视线     
萧惑之 《中关村》2013,(6):16-17
中关村暨硅谷联袂,中美创新创业团队将"同台竞演"据中关村管委会发布的消息:"首届中关村暨硅谷创新创业大赛"已在北京和硅谷同时启动,为两地创业者"同台竞演"揭开大幕。据悉,中关村与硅谷两地的参赛企业可在今年9月上旬前报名,先在北京与硅谷各自举行半决赛及总决赛后,于10月  相似文献   

3.
新年初始,由中关村管委会和国家图书馆联合举办的中关村创业讲坛第一期暨启动仪式在国图嘉言堂隆重举行。这个备受关注的创业讲坛,旨在聚集中关村创业精英,弘扬中关村创新文化,为有志创业者提供学习与交  相似文献   

4.
王德禄 《中关村》2013,(2):88-88
2013年1月8日,我和赵慕兰邀请于维栋、赵绮秋、王殿儒、陈庆振等10位中关村老一代领导人、创业者参加"陈春先创业史料采集座谈会"。大家回忆起陈春先创业阶段的经历轶事,讨论了中关村第一代创业者的价值。几年前,我曾说过,陈春先迈出下海创业的一小步,使中国经济改革迈出了两大步:第一大步是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第二大步是中国从工业经济转向新经济。中国能否现实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5.
萧澎 《中关村》2012,(12):72-75
这位年逾76岁的中关村科技体制改革与创业者仍在"路漫漫其修远",虬枝犹健创业稠,在碧海云天的珠江三角洲延续他中关村创业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马文良 《中关村》2015,(4):78-81
展望未来,在这片创新创业的蓝海中,创意、人才、技术、平台、政策共同形成完整的生态体系,为创业者提供最富创新力的环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智能硬件必将成为中关村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想要一款更酷的智能手环?想要更加智能的家居生活?甚至想要一个像"终结者"一样的智能机器人?……未来,在中关村核心区,只要你有一个好的创意,那么一切皆有可能实现。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北京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2008,(10)
从电子城的兴起到中关村企业雨后春笋般崛起,从若干中关村第一到中国科技进步一等奖,从创业者到企业家,中关村的20年,也是这些创新英雄拼搏的20年,更是中关村品牌的20年!  相似文献   

8.
马文良 《中关村》2007,(11):70-73
初见刘世平,是在中关村民族品牌创业高峰论坛上。那次论坛不仅有雷军、王志东、鲁瑞清这些中关村的"老前辈"在台上畅谈创业路,还有一群80后的创业者意气  相似文献   

9.
习牧歌 《中关村》2014,(9):59-61
如果说2011年是中关村乃至中国天使投资的元年,那么在2013年可以称之为天使投资的转折之年。今年6月,全国首个创业服务集聚区中关村创业大街揭牌开街。这条街汇聚了创业所需的人力、资金、市场等各类服务,创业者足不出街即可获取各种"养分",说明了中关村的创业服务已经又上了一个台阶。创业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融资服务。  相似文献   

10.
王德禄 《中关村》2013,(4):81-81
北京和台湾都是全球创新的高地。吸引台湾的创业者和高新技术企业来北京、来中关村创业,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共赢的。为了更好地加快二者的融合,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做出努力:第一,要让新的政策及时惠及台商。我们的创新政策体系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有新的政策出台。比如近年来出台的"千人计划"、"跨区域创业"等等。目前每年都会有很多台商带着新技术或是新的商业模式来大陆创业,我们的新政策如何惠及这些创业者?这是需要我们继续研究的。为这些创业者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不仅仅在于制定出好的政策,更在于让这些政策的时效性更加显著。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些新的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2008,(10):44-47
从电子城的兴起到中关村企业雨后春笋般崛起,从若干“中关村第一”到“中国科技进步一等奖”,从创业者到企业家,中关村的20年,也是这些“创新英雄”拼搏的20年,更是中关村品牌的20年!  相似文献   

12.
夏颖奇 《中关村》2005,(1):34-35
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子一条街,中关村一直是创业先驱者的战场和舞台。大批科技人员冲破旧体制,走出教学楼,下海到中关村。以柳传志、王选等民营企业家为领军人物的创业者们,一时被誉为知识英雄。1999年6月国务院批复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大批怀揣创业梦想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全国各地、世界各地不断向中关村聚集,中关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海外留学人员的群体回归成为这一历史进程的显著特征。创造知识、传播知识、使用知识始终是中关村创业的主流模式,海外留学人员创业群体的出现正是中关村精神的演绎。中关村具…  相似文献   

13.
日前,本刊就中关村科技园区“双优评选”活动采访了中关村早期创业者之一、首届“中关村优秀企业家”获奖者、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柳传志。《中关村》:柳先生,作为中关村的早期创业者之一,作为中关村企业家的代表之一,您觉得“中关村双优评选”这一活动的意义何在?柳传志:1984年,联想创立的时候,中关村也是刚刚起步。转眼间过了十几年,中关村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高科技产业区了。我认为这里面的成功经验应该好好地总结和宣传,在这里创业的企业家的成功经验也应该好好的总结。在我看来,中关村应该说是最早经历新旧体制交锋的阵地,也是中国计划  相似文献   

14.
《中关村》2005,(7):81-81
6月16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三届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组委会会议在翠宫饭店召开,这标志着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三届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为促进社会各界关注中关村,倡导尊重知识和人才,鼓励创业与竞争,记载中关村发展的历史轨迹,挖掘中关村特有  相似文献   

15.
沙磊 《中关村》2010,(8):60-61
中关村大力实施"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工程",以企业信用建设为基础,不断优化示范区投融资环境,开展符合科技创新创业企业特点的科技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6.
我与许多中关村的创业者们一样,从小生于斯长于斯,对这个地区充满了深厚感情。后来办企业又摸爬滚打二十来年,见证了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历程。从最开始的电子一条街,到成为海淀区的开发区,再上升到国务院批复的高科技园区,中关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中央和北京市政府的重视。应该说,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关村的创业环境已经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进,从这两届“双优”评选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优秀创业者身上我们就可以切身感受到这一点。作为本届“双优”评选活动的策划人之一,我衷心地祝贺他们。提起中关村,大家很自然地就会把它同硅谷对比。的确,我认为中国除了中关村,没有一个地方有潜质能与硅谷相  相似文献   

17.
江川 《中关村》2015,(3):68-70
从一个创意、一个团队,到一个公司;从一个产品、一项服务,到一份市场;从一个草根、一介书生,到一个颠覆者。创业无疑是艰难的旅程。这其中会有许多的挫折、低沉、苦闷、甚至无助。好在我们已经迎来一个创业的黄金时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以来在多次会议和不同场合调研时均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要以大众创业培育经济新动力,用万众创新撑起发展新未来,打造经济新的发动机。2015年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的表述更让人眼前一亮。而作为中国创新发源地,中关村一直在打造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在这里,创业所需要的阳光、荫泽、雨露、氧气、空间和园丁一应俱全,无数追逐梦想的有志之士踏上这片热土,开始了筑梦之旅。让我们走进中关村软件园,来感受一番这里的创新创业生态。  相似文献   

18.
管伟 《中关村》2015,(4):68-71
中关村不是中国的硅谷,而是世界的中关村。回望历史,可见一次次科技革命,引发创业浪潮,带来产业革命,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引起国家力量兴衰演变。中关村是我国互联网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孕育地。今天,互联与移动在一起,智能与制造在一起,生物与医药在一起,传统产业嫁接互联网思维,新产业的广阔空间,正在神州大地引发新一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大潮,而中关村,正是这潮头的领潮者……  相似文献   

19.
《中关村》2003,(5)
为彰显中关村科技园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鼓励创业,依靠科技、知识,通过公平竞争走强国富民之路的文化理念;记载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创立发展的历史轨迹;挖掘科技企业家、创业者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关村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之后,中关村园区各协会组织联合社会各界举办第二届“双优”评选活动正式启动。评优活动为社会公益性评选活动,由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联合园区各社会团体以及相关机构等社会各界共同发  相似文献   

20.
赵凤桐 《中关村》2010,(6):83-83
三年前,《中关村创新谱》问世,曾引起热烈反响。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把中关村称之为“中国未来的动力引擎”,这部书稿之所以受到关注和好评,那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英雄”。书中记录了中国创新创业的先锋,从陈春先、王选、柳传志到王文京、杨元庆、邓中翰、李彦宏、张朝阳……51位“知识英雄”,尽管他们创业的道路崎岖不同,但都来自于中关村。都是秉承“创新”理念,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书写了中关村波澜壮阔的历史,正在描绘最新最美的画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