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工程》2020,(1):272-273
"双创"背景下,高校掀起举办各种创业竞赛的热潮。大学生作为主要参与群体,其身上特有的激情与活力,符合新时代下对创新人才的素质需求。有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蚌埠市大学城4所高校数据为样本,并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研究创业竞赛带来的创业意识、职业规划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创业竞赛与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职业规划是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为各高校竞赛的选择和举办上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解析大学生的家庭成长背景,从家庭环境和教养模式两个方面阐述大学生不同背景家庭对当代大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的急剧增加,在国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正确引导大学生创业,让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有一个相对系统和完整的理解,让大学生能够在真正创业前做好各种准备,武装自己以提高创业成功率和抗风险能力。因此,开展好大学生SIYB创业培训(以下简称创业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高校在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教师能力提高和创业环境的形成等方面还需大力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是未来社会的生力军,其道德状况将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在价值观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在总体上是好的,同时也面对着道德追求的困惑;功利思维对传统道德的挑战;自我实现与服务社会的冲突等现实的情况。而目前,高校的道德教育存在思想道德教育的功利性;教育方法的设计上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经济体制的变革给道德教育带来的挑战;角色、环境的转变增加了学生心理的壁垒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道德的建设。为此,必须从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加强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来强化道德教育,从而对于大学生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时代的进步促使青年人要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大学生可以较多地接受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教育,其既是社会进步的受益者,也是社会发展的践行者。校企合作背景下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以超高的思想觉悟引领实际行动挑起振兴祖国、完成中国梦的历史重担。“四史”教育集团中国共产党党史教育、新中国史教育、改革开放史教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于一身,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加强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同时能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简要讨论校企合作背景下“四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6,(31):34-37
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扩招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急剧增加,就业成为高校毕业生面临的首要问题,而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尤为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企业、高校三方面对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进行调研,结合国内外文献研究成果,系统分析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的成因、现状及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从高校、用人单位、政府和女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核心力量。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意识、促进民族间团结、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价值,分析当前高校在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发挥高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铸牢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有助于为大学生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必须增强就业创业意识,积极面对新的挑战,努力实现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与社会价值。大学生是推动国家发展的主要力量,对国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业创业服务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内容。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就业创业服务,成为高校就业创业服务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阐明了“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在就业创业的现状及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出可行性建议,期望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正确认识法治教育的科学含义,针对目前大学生法治教育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诸如法治意识淡薄、缺乏法治信心和维权意识、主观能动性差,以及高校法治体系不完善、法治教育内容滞后和法治教育定位不明晰,提出具体解决措施:从学生层面加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高校层面加强法治校园环境的营造;从国家层面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以期在依法治国背景下实现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提高创业必备的能力素养,大学生创业是拓宽就业的有效途径,同时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政府应在资金、税收、创业指导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效保障。高校应结合就业指导课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认知能力的引导和思考,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与国家未来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有密切关系,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作为行业背景突出、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的高校,其通用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相对处于弱势,社会竞争资本不够充足。经过实践证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是解决行业特色高校通用专业大学生就业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女性独立意识的增强以及在校女大学生比例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开始尝试自主创业,具有经管类专业背景的学生是其中的主力,而传统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形势。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分别从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视角出发,以满足经管类女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为前提,分析高校现有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德育作为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的意识。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高校德育也要与时俱进,进行必要的改革。面对高校德育工作的社会背景以及高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新矛盾,本文论述了高校德育工作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明德廷  李娟 《价值工程》2013,(33):197-198
通过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网上创业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影响大学生网上创业意向的因素并寻找了创业成功的有效途径,根据这些有效途径对大学生网上创业和高校创业教育实践进行了指导。  相似文献   

15.
周宜 《管理学家》2021,(11):82-84
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需要对其加强劳动教育。文章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劳动意识薄弱的成因,强调了加强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可以使高校大学生强健体魄、砥砺意志、创新思维、审视自身,同时突出了高校应将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实践中,提高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以此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五育并举”教育方针,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刘璟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3):172-172
本文围绕大学生环境意识与高校环境教育,对二者进行了初步理论研究,提出加强高校环境教育和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对策建议。由于我国高校环境教育存在着环境教育体系尚未形成、教师环境素质欠缺、环保实践活动较少等问题。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环境教育,以培养大学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的、合格的"绿色"人才。  相似文献   

17.
张学成 《活力》2005,(1):84-84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对丰富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对大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深入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全民族的自觉性,增强全民族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各行各业未来的骨干力量,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我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本文在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课程建设、专业学习、社团文化、创业平台等方面探讨了与专业相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8,(7):174-176
提高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改善其交通安全行为对于降低大学生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至关重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大学生交通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收集数据验证模型。结果发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个体交通安全意识及行为都有显著影响。但对交通安全意识,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的影响作用都较大;对交通安全行为而言,知觉行为控制最重要。研究结果对交通安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文平 《活力》2022,(12):7-9
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成效显著,表现为红色文化课程不断完善,红色文化教育手段日渐多样,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日益增强。但是,也存在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方式未能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体性、社会红色文化教育未能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等问题。必须强化自我教育,提高大学生红色文化学习自主性;加强校内统筹,切实提高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实效;增强校社互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