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冯涛 《理财》2003,(1):32-32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会计期末能否正确确定存货的价值将直接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了客观地反映企业存货的价值,《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存货应当在期末时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按照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映。那么应该怎样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如何正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呢?…  相似文献   

2.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家财政部于2000年12月颁发《企业会计制度》,要求所有股份有限公司均应按照规定和公司实际情况计提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即六项计提)。本文拟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4.
5.
2006年2月15日,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以下简称新准则),资产减值首次以独立的会计准则形式出现。新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认定、资产可回收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商誉的减值处理和披露等作出了新的规定。研究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调节利润。不难看出新准则有关资产减值规定,  相似文献   

6.
7.
新金融工具准则于2017年3月由财政部发布,要求不同类型企业分批实施。截至2021年1月,我国包括境内、境外上市企业及非上市企业,金融企业及非金融企业均全面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基于此,文章对比了新旧金融工具准则关于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相关规定,分析了新金融工具准则带来的变化及挑战,着重开展了新金融工具准则下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审计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新会计准则规定期末存货的计价要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计价,当成本低于了可变现净值的时候,需要经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规定是比较明确的,但在实务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就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因素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取得最可靠的证据估计的售价为基础并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存货售价发生波动的,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对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则在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予以考虑,否则,不应予以考虑。在实务当中如何去理解并操作呢。例如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资产在一般生产性企业的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都较大,因而能否对其正确核算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所提供报表信息的准确性。而固定资产减值作为正确确定固定资产真实价值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固定资产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中对固定资产减值如何核算做出了规范,以下笔者将就《准则》中固定资产减值核算的两个相关问题提出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华生 《会计师》2010,(9):41-42
<正>由于新会计准则中的规定与税法中的规定不一致,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与资产减值损失时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额及所得税费用,本文结合例题对以上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一、减值准备计提的操作问题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条件为资产市价持续下跌、企业经营状况恶化,或资产损坏、长期闲置等;无形资产减值计提准备的条件是该无形资产被其他新技术代替,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或该项无形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度下跌,在剩余摊销年限内可能不会恢复;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计提的条件是工程长期停建并在未来3年内不会重新开工或在性能、技术上已经落后,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上述计提减值准备的条件较为笼统,在实际确定资产减值情况时缺乏可操作性。由于条件所限,不可能对所有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进行评估,而公司的财务人员也不具有这方面专业特长,无法直接对资产状况进行判断。笔者认为在实务中,公司对于证据不确凿且金额较小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国家颁布了新资产减值准则,新准则禁止计提的减值转回,以此遏止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本文以2003~200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直接以减值准备为因变量,采用TOBIT模型方法对新减值准则颁布前后公司减值行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准则的实施使上市公司减值准备的计提变得比较谨慎,计提的幅度变小;无论减值准备与经济动因的关系还是与报告动因的关系,在减值准则实施前后均有显著差异,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4.
李惠 《理财》2001,(5):16-18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财会[2000]25号文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继1993年以来会计制度又一次大的变革。该制度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同时废止《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按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对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潜在损失作出合理的估计,并计提必要的资产损失准备,即: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及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以下简称“七项准备”)。新《企业会计制度》就这些准…  相似文献   

15.
固定资产是所有企业赖以生存的前提,是创造效益的源泉.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既是可靠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也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要内容,是报表使用者了解资产质量和资产使用效率的衡量标准,从而做出正确决策.现实中,一些企业不能够正确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正确认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必要性,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保证投资者利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占红梅 《财政监督》2005,(10):64-64
1、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计提标准难以衡量,缺乏制约手段。实务中,短期投资市价、存货可变现净值、长期投资可收回金额、应收账款可收回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等资料是企业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除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存在市价外,其余资料的计算与收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有关人员的主观判断,如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需要估计售价、预计成本、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虽然会计上规定要以取得可靠证据为基础,但对企业来讲,仍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审计人员受信息来源的限制也很难查出;“可收回金额”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需预计未来一定期间现金流入量和贴现率,更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对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由两个不同的独立会计计算,计提的减值准备可能会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分析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的差异。通过对2001—2011年深交所上市的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统计研究,发现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企业资产减值计提存在巨大的差异,间接反映企业通过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郭晓燚 《上海会计》2003,(12):19-21
《合并报表暂行规定》中没有明确内部交易无形资产的合并抵销方法,而当内部交易无形资产达到了重要性水平的情况下是应该进行合并抵销的。那么,内部交易无形资产该如何进行合并抵销呢?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