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让社会各界了解准则制定过程;宣传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建设的思想和成就;促进资产评估各项准则的有效实施;反映准则发布后评估行业学习贯彻准则情况,本刊陆续刊发了有关领导讲话、国外评估界人士对我国准则的评价、社会各界对准则发布实施的反响、各地学习贯彻准则的情况及有关专家、执业界人士学习准则的论文。  相似文献   

2.
李明杰 《会计师》2009,(3):13-14
<正>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本文对38项具体准则之一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称新准则)与原有"债务重组"准则(以下称第一次修订后的准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并对新债务重组准则运用公允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准则制定质量、准则本身质量以及准则在实务中的接受和应用情况三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估准则的有效执行.因此,在准则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当前所处的综合社会环境,遵照一定的评估原则进行制定;要增加准则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确保准则本身的质量;增强行业内外对准则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等,保证准则在实施过程中的适用度.  相似文献   

4.
王心颖 《会计师》2010,(5):63-64
<正>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新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的颁布和实施,企业按照相关准则规定,应对发生减值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这无疑是对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的重大体现,对促使企业会计  相似文献   

5.
王玉栋 《会计师》2010,(8):22-23
<正>本文首先对原准则的合并价差与股权投资差额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原准则下的合并价差与新准则下的商誉进行分析,以举例对比的方式更直接地反映商誉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新准则下合并报表中商誉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王莉  明永红 《会计师》2009,(1):18-18
<正>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较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原准则局部进行了修订。对新准则学习和与旧准则进行对比研究,能够了解会计准则发展变化的趋势,有助于指导会计具体工作,更有助于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修订后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与旧准则相比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施永涛 《会计师》2010,(6):80-81
<正>一、新审计准则对企业审计风险的影响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也是我国会计审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试析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冰冰 《会计师》2009,(7):16-17
<正>新的准则体系对投资的会计处理进行了重新分类,将原来《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内容,细分为《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两部分。其中,原准则中的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归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并将  相似文献   

9.
<正>1998年我国第一次发布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出于稳健性考虑,2001年对该准则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存有诸多弊端。2006年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借鉴了国际报告准则,在使用范围、重组方式、计量属性、收益确认、披露等方面更为规范、合理,实现了与国际趋同的趋势。当然,新准则仍有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改进。本文首先对新旧准则进行对比,分析新旧准则之间的差异,然后指出新准则有待完善的地方并给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和兰英 《时代金融》2009,(6X):111-112
<正>为了与国际会计接轨,2006年2月,中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文中简称"《准则》"),新《准则》对我国的所得税进行了重大改革。新《准则》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更加符合财务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给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客观的数据。但由于新《准则》与老  相似文献   

11.
<正>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工作的最新进展1.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有关投资"认定成本"的征求意见稿2007年12月13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有关投资"认定成本"的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主要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部长助理刘红薇在讲话中指出:一是评估准则建设与实施对推动评估行业科学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准则建设体现评估行业科学管理目标,准则实施体现评估行业执业规范化程度。二是适应新形势,创建新标准。要以服务经济为宗旨,及时开发新项目;要以保持先进性和有效性为目标,推进准则的动态化建设;要以有利准则实施为重点,协调好各方的诉求。三是集思广益,推进准则建设。财政部要继续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继续完善和有关监管部门的沟通机制;发挥委员的专业优势,提升行业整体的规范化水平等。  相似文献   

13.
<正> (八)《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关联方披露》 虽然理事会保留了改进前《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中关于关联方定义和披露的基本方法,但是对准则的体例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增加了准则目标段和关联方披露的目的部分,取消了对关联方定价方式的论述和披露要求,对准则的范围和术语定义进行了大量补充,扩展了对关联方的界定,在披露上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要求,并提供了更加详细的指南。较之改进前的准则,改进后的准则明确了准则的目标,体例结构更加完整,逻辑上更加严密。  相似文献   

14.
姚华 《中国外资》2011,(17):183-184
<正>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新审计准则,2007年执行此准则。而在此之前发生的"银广夏"事件、"安然"事件、"科龙"事件等"会计丑闻"的频频发生,让人们对我国的审计行业失去信心。旧审计准则又存在着哪些问题?新的审计准则是否能为我国激烈且混乱的审计竞争带来一丝曙光?以下通过对新审计准则运用等详细解读分析,了解实行新审计准则对我国审计行业存在的问题所采取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22年1月5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等11项准则;1月17日,中注协修订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应用指南》等15项应用指南,均于发布之日起施行。本次修订为一致性修订,对相关准则及应用指南作出文字调整,不涉及实质性修订。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财务审计秩序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30号)中“完善审计准则体系”和“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强化内部管理”的要求,中注协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特殊目的审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进行了修订。为保持准则体系的内在一致性,更好地规范和指导注册会计师开展实务工作,并保持我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中注协对其他相关准则及应用指南涉及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准则、特殊目的审计准则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的相应条款作出文字调整,不涉及实质性修订。  相似文献   

16.
1993年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对长期投资的概念、类别和会计核算首次进行了明确;1998年和2006年财政部正式印发《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2009年6月1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其中第一条对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进行了重新规定。  相似文献   

17.
史玉光 《金融会计》2006,(10):27-29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准则(以下称新准则),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进行规范。该准则第三条规定,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包括: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等。本文主  相似文献   

18.
杨墨 《会计师》2005,(12):15-16
继之前发布了一系列独立审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之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今年10月份再次先后发布了《审计准则第×号——对被审计单位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报告(征求意见稿)》、《审计准则第×号——财务报表中对舞弊的考虑(修订稿)》等9项独立审计准则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审计准则涉及国际趋同的项目,已基本完成征求意见稿的起草工作。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基本建立,制定工作转向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与提高准则质量并重。自1995年中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正式发布第一批独立审计准则起,中国的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建设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中国注册会…  相似文献   

19.
<正>一、新资产减值准则对利润操纵的遏制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较于旧准则有了很大的改动。新准则对资产减值作了较详细的规定,适用的资产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的长期股权投  相似文献   

20.
梁艳斌 《会计师》2012,(20):10-11
<正>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再次进行了调整,相比旧准则而言,新准则更加科学合理,成为我国现行会计准则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规范不涉及或很少涉及现金的非货币性交易提供了依据。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是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业务,一方面为加快资金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