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柯镇昌 《经济论坛》2014,(11):56-5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文化产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在品牌建设上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品牌,首先必须善于发掘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努力打造以庐山文化、陶瓷文化与红色文化为底蕴的产业品牌;其次必须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向紧密联系,不但要加强产业群的意识,还要具有社会责任承担的意识,为整个地方经济的"大品牌"服务;最后必须与品牌发展紧密结合,做好品牌定位,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同时还要具有品牌延伸的意识,与品牌的营销和保护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并成为推动经济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力量。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的根本需要。唐山市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培植和发展文化产业。一、以文化资源的开发为核心,构筑文化产业发展基础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加强对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与培育,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发展自身的要求。通过产业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贡献也日益突出。洛阳市作为河南省文化竞争力较强的城市,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繁荣河南省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洛阳牡丹在国内外知名度高,相关文化资源丰富,与牡丹相关的文化产品更是种类繁多。但洛阳牡丹文化产业目前仍发展滞后,相关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重点扶持的、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而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因其文化属性,在政策体系及产业化道路上,明显区别于其他产业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包含多种不同的子行业,不同行业的产业链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运作机理,例如电影、电视、动漫网游、广告、新闻出版、文化旅游、音乐表演、文化展演等等,各子行业又与其附属行业产生深浅不一的联系,因此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需要注意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5.
张忠 《江南论坛》2011,(1):42-43
如何把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是推动太仓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文化产业"内容为王",发掘开发好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根本。根据城市性质,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已然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青海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具有较为丰富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但随着文化产业的逐步成熟,以及新形势下环境的变化,也显现出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产业融资难和人才匮乏等问题.本文对青海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发掘原生态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加大融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增强电子商务在民族文化产业中的应用;注重人才引进、加大开发力度等建议,以助推青海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十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沛君 《生产力研究》2004,(3):127-128,149
文化的产业化、经济化是现代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大趋势。这必然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创新文化管理体制 ,加强文化建设 ,利用民族文化资源 ,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 ,对文化产品进行产业化、综合性、规模性开发 ,调整和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扩大文化企事业的数量和规模 ,加快专门人才培养 ,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 ,促使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把我国由一个文化资源大国建成世界文化产业大国。  相似文献   

8.
徐宝华  郭英 《当代经济》2007,(12):66-67
民族文化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以其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粗放到集约,由分散到规模的渐近路径.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经历了由低层次的初级利用到高层次的综合提炼,包括工艺品、民族风情与风俗、旅游、民族文化汇展、创意产业和内容产业.文化产业的投资主体由单一化发展为多元化,形成由国家财政、地方政府、民间资金组成的综合体.文化产业的受益主体由部分逐渐扩大为整体,文化产业的发展最终必定是国家、民族的整体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乡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有利于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产业化意识不够、政策不当、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等因素制约,导致河北省乡土文化资源开发不足,难以形成规模和品牌.  相似文献   

10.
黄旭涛 《生产力研究》2008,(17):114-116
民俗作为区域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是发展区域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本。旅游开发是民俗资源产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山西为个案,总结和评估了山西省民俗资源的特点和旅游价值。从民俗资源特点及民俗旅游特点出发,对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突出针对性建议,试图对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特色推进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各地区发展状态不均衡。虽然,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绚丽多彩,但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经营性开发的产业发展比较落后,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偏低。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演艺业、工艺美术业及会展业发展初具规模,并探索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方式,但产业化的发展却出现了扭曲或忽略民族文化精神价值的经营运作形态,短期的经济利益会使得文化产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总体上,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处于随意发展状态,缺乏鲜明民族特色的发展重点引导,也没有形成突出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途径。由此,我国文化产业新的发展阶段,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应运用文化生态观引导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思路,确定特色推进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培育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成长与发展,寻求文化产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数据成为产业发展重要资源的同时,集聚文化产业且承担加速文化产业发展职能的文化产业园区急需通过"智慧升级",实现园区"智能化、数据化、价值化"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中存在同质化和空心化、园区平台功能缺失、集群效应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为此,应将"智慧升级"纳入衡量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成效的评定标准、为产业主体的价值认定提供园区数据算法支持、促进大数据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利用大数据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进而构建可内生循环的园区生态体系,充分展现数据化园区价值,促进文化产业园区"智慧升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旅游商品生态性开发的必要性分析,说明旅游商品必须保持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方能满足市场需求。旅游商品的生态性开发,在充分实现资源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将更好地实现旅游地开发旅游商品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人们在进行旅游规划过程当中,对于水域旅游资源的自然属性利用的比较充分,对于它的文化属性的挖掘不是很深。充分挖掘水域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并将其与水域旅游资源的自然属性相结合,进而运用到旅游活动当中,对于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水文化的传播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充分论述了中华文明中深厚的水文化积淀,由此展开了挖掘水域旅游资源文化属性的重要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梳理各个领域的认同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搭建一个对文化产业新的解释框架。文化创意产业既有产业属性又有精神文化属性,认同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生产、销售与消费中的重要价值要素和价值实现媒介,作为企业组织的管理要素,作为产业集聚中的产业组织要素,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利用认同理论,对无法用传统经济学解释的文化产业生产消费、产业组织的一些现象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深居内陆,与东部相比有许多先天的劣势,但是文化资源丰富,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来发展文化产业。西部地区必须学会把握全局,充分认清现状,开发整合自身资源,走自己的路,完善产业链条,优势突破,以点带面,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文化产业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格局,揭开西部地区经济绿色增长的帷幕。  相似文献   

17.
田耘 《时代经贸》2010,(14):145-146
辽宁是人们公认的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然而,辽宁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其文化大省的资源实力不相匹配。辽宁文化产业未来发展需要加强对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的培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打造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以实现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规模效应的充分释放,实现由区域比较优势向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既具有一般产业的属性和规律,又兼具文化的属性和规律,同时又要服从于社会公共利益。因此,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文化产业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对文化产业的概念、范畴和逻辑架构的提出将三者的内容得以沟通和互相渗透。随着中国文化市场和文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专家、学者们对文化产业学的研究已经将学术关注的焦点从文化理想转到经济现实,并对当代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趋势、发展空间、价值增值的环节和链条、文化市场需求的结构及其变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努力对于建构文化产业学这一学科是个有力的促进。  相似文献   

19.
周钰栋 《经济师》2014,(2):147-150
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在优化经济结构、扩大消费、增加就业、传承文明、促进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地位。陕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富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宝藏丰富,具有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无与伦比的产业发展基础。建立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扩充现代文化产业集群,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在西部大开发中崛起的陕西来讲,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把陕西文化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产业优势,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强省步伐及全面实现西部文化强省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与深远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庄市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城市,政府不仅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与创业机遇,而且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推动城市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伴随着这个城市的发展,石家庄书画文化市场呈现出一派喜人的景象.本文对石家庄书画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